面瘫
一、 去年一个小伙子,跟几个哥们在外面吃烧烤,喝啤酒,喝得醉醺醺地,散了场,倒在床上就睡了。第二天,脸歪了。这是“吊扇风”,也就是“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
怎么办?有人献计,说武城的一个老头,有祖传秘方,专治吊扇风,于是,就马不停蹄去了武城,给他贴膏药,说一次差不多就好了,五天去一趟,治了半月了,风池穴部位不压痛了,但是面瘫没有改善。
去诊所,开了甲钴胺、维生素B1之类的药物,也没有多大作用。其叔父认识我,又把病人介绍我这里,按少阳风痰阻络开的药,吃了三周,也没见多大效果,就没再复诊……
二、 我们小区有个大哥,也是平时酒场多,我觉得已经是酒精成瘾了,不喝酒,睡不着觉,血压不稳,头晕脑胀,实在难受的受不了,找我开几付中药,无非是健脾疏肝,清利湿热的保肝的方子,效果还不错。
一日,酒后睡下,醒后就脸歪了,又急忙来找我,吃中药加扎针,治了半月,有些疗效,但歪歪脸还是没正过来。
三、我们小区便利店老板娘,一日也面瘫了,当下来找我,开了中药,又加针灸,一星期,全好了,又巩固了一星期……
对于这个病,我的治疗方法总是不如书上说的那么“立竿见影”。是辩证思路不对?还是药材不好?还是病人没有遵医嘱配合治疗?
从症状来分析,“麻痹”,小时候,坐大梁的自行车,下个后,腿脚麻了;晚上睡觉,一个姿势,把胳臂压麻了,不会动了……所以,“麻”这个症状,肯定和“供血不足”有关。“痹”就是痹而不通了,还是过不去血,供血不足。
得病之前,基本都有“受凉”“当风”这些诱因,寒凝温通嘛。
饮酒史,酒后睡得沉,不知不觉受凉着风;大量啤酒,突然增加了体内的寒湿,风寒湿三邪共同侵犯病人,更容易发病了。
《金匮要略》治疗血痹的“黄芪桂枝五物汤”,是治疗“麻木”的专方,但是,“尊容人”是此方的应用指征。那个便利店老板娘就是“尊容人”,我开的就是这个方,配合针灸,七天就基本好了。
那个小伙子,还有哪个大哥,不是尊容人。那个小伙子,二十多岁,也胖乎乎的,但不是尊容人那种胖,但是“啤酒”“烧烤”加重的身上的痰湿。黄芪桂枝五物汤原方不适合。
当归15白芍15黄芪10防风5荆芥5羌活5白芷5升麻5白附子10制南星10生姜30
服药后,热水泡脚,令病人微微汗出,一通经络。但是,当时天气炎热,不泡脚已经汗流浃背,况且,贴了一脸的膏药……
那个大哥,常年大量酗酒,已经刺激了神经。宜先清热柔肝,当用栀子、白芍、当归、天麻、玄参之类,再加秦艽、威灵仙、羌活、白芷、升麻之类。
综合考虑:
当归15白芍15黄芪30玄参15麦冬15羌活10防风10白芷10升麻10柴胡10白附子10制南星10白芥子10生姜30
此一付药量,熬成400毫升药液,一天两次热服。服药后,宜热水泡脚,遍身汗出最好,然后盖上被子,睡两个小时。见病后,及时服药发汗,一定能够一剂知,三剂而愈。多喝几付,更好。但一定要早用中药。
时间久了,神经得不到血液供应,麻痹会加重而恢复的慢很多。
面瘫,我们现代医学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中枢性面瘫,一种是周围性面瘫;我们临床常常说的这个面瘫是周围性面瘫。什么是中枢性面瘫呢?中枢性面瘫主要见于颅内的肿瘤或者是脑梗压迫颅内组织而出现的面部歪斜的现象。也就是我们的面神经在颅内的部分受到挤压引起的面部瘫痪的这一类情况,我们叫中枢性面瘫。如果是颅脑以外的面神经由于炎症引起的面瘫,我们叫做周围性面瘫。大家也要注意一下,中枢性面瘫和外周性面瘫,它有一个典型的鉴别诊断依据,那就是额纹。额纹如果正常的,一侧的脸有一点歪,或者嘟嘴有一点不利,这种情况就要考虑是中枢性的面瘫。对于面瘫我早年习惯用玉真散与牵正散合方治疗,而发现这两方合用对于青壮年效果好,而对于老年面瘫,效果就要差的多。而老年性的面瘫大都是轻度脑梗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此类面瘫中医多归于血痹范畴。而血痹多由于汗出当风,肌肤出现麻木的情况。治疗血痹当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我亦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取得一定的效果。
一次遇到一个老年面瘫患者,其自汗非常明显,且身体沉重感非常明显,脉沉而缓。我想到伤寒论第62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我选择了用桂枝新加汤合玉真散合方效果非常满意。再后来遇到老年性中枢性的面瘫均用这两个方合方,均取得满意效果,快的五天治愈。
面瘫特效方:
人参30g 桂枝15g 白芍20g 制南星20g 制白附子20g
天麻20g 防风15g 羌活10g 炙甘草10g 大枣60g
生姜20g
此方之妙,妙在用大剂量人参补气,气足则可以鼓邪外出,而收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