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疼痛系指肿瘤压迫、侵犯有关组织神经所产生的疼痛,为癌症临床常见症状之一。
在癌症早期,由于瘤体尚小,一般无转移,因而癌症疼痛的发生率较低;晚期,病灶较大,不断向附近的组织器官进行浸润性生长,且往往有骨髓等远道转移。因此,癌症疼痛的发生率大大提高。
癌症性疼痛多为持续性疼痛,并随之病灶增大而不断加剧。疼痛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为局部性.可定位;另一种则为弥漫型,疼痛部位不清。疼痛的耐受性可因人而异。
由于癌症疼痛严重地影响病人休息、睡眠,给病人在精神上和肉体上带来极大痛苦,因此,解除癌症疼痛对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医学治疗癌症疼痛的方法有局部治疗、镇痛药及阻断疼痛的传导途径等。
局部症状可将局部肿块予以放疗、化疗或用手术来控制局部肿瘤,解除对局部压迫引起的疼痛;半身放疗对全身广泛骨转移引起疼痛疗效较好;切断须简前外恻束方法,可阻断神经传导,也能取得止病效果,
目前止痛药有阿斯匹林、强痛定、安乃近、消炎病等,但对癌症疼痛的疗效欠佳,且常因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而不能长期应用。
麻醉止痛剂有可待因、杜冷丁,虽能暂时缓解癌性疼痛,但易引起成瘾性,且需求量愈来愈大,间隔时间愈来愈短。
中医认为癌症疼痛的发生主要为邪毒内蓄 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消肿解毒、活血理气为治疗癌症疼痛的主要法则。癌症疼痛其临床表现可分为邪毒内盛型、血疾型及气滞型。
邪毒内盛型常表现为局部灼热,疼痛固定不移,触之增剧。血瘀型常表现为部分固定的针刺样疼痛,舌质暗,舌有瘀斑。气滞型常表现为痛无定处,攻窜胀痛。
由于上述三型往往混杂互见,不能绝对分开,因而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解毒消肿常配合应用。用药途径除了内服外,还可采取局部外敷法,外敷药物可采用药性较猛、浸透性强的药物,它可弥补内服药的不足,使药物直达病所。(施志明)
方名:蟾酥膏方
【功能主治】 |
【处方组成】 |
【辨证加减】 |
【临床疗效】 结果:本方组177例,显效77例,有效8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92.65%;对照组(伤痛舒)155例,显效15例,有效76例,无效64例,总有效率为58.7% 本方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本方有效病例一般均在外贴15一30分钟起效,缓解疼痛时间维持较长,连续应用无成瘾性和毒副反应。 |
【处方来源】 |
【按 语】 本方用蟾酥、生川乌.七叶一枝花等清热解毒、软坚消肿、行气止痛之品;配红花、莪术等活血化瘀;并以冰片香窜为引,使药物渗透至肿瘤表面血管,改善肿瘤组织中的微循环,溶解和破坏肿瘤组织周围及瘤内纤维蛋白凝集,缓冲肿瘤对患者痛觉神经化学性刺激或物理性压迫,使刺激的信息减弱,疼痛缓解。 同时,方中蟾酥、七叶一枝花等还具有抗肿瘤和消炎作用。(施志明) |
方名:姜桂行气方
【功能主治】 |
【处方组成】 |
【辨证加减】 |
【临床疗效】 |
【处方来源】 |
【按 语】 |
方名:冰片止痛方
【功能主治】 |
【处方组成】 |
【辨证加减】 |
【临床疗效】 |
【处方来源】 |
【按 语】 |
方名:蟾蒜方
【功能主治】 |
【处方组成】 |
【辨证加减】 |
【临床疗效】 |
【处方来源】 |
【按 语】 |
方名:镇痛消肿方
【功能主治】 |
【处方组成】 |
【辨证加减】 |
【临床疗效】 |
【处方来源】 |
【按 语】 |
方名:消积止痛方
【功能主治】 |
【处方组成】 |
【辨证加减】 |
【临床疗效】 |
【处方来源】 |
【按 语】 |
【功能主治】 |
【处方组成】 |
【辨证加减】 |
【临床疗效】 |
【处方来源】 |
【按 语】 |
方名:鳖苋定痛方
【功能主治】 |
【处方组成】 |
【辨证加减】 |
【临床疗效】 |
【处方来源】 |
【按 语】 |
雄参膏
【组成】雄黄15g,白矾15g,硇砂1g,黄柏30g,乳香5g,麝香2g,蟾酥2g,苦参30g,冰片0.6g。
【制用法】上药各研细粉混匀,用蛋黄油调膏。敷患处,每日换药2次。
【功效】子宫癌晚期,腹疼剧烈者。
【出处】中医药信息
腎癌外治方
【组成】冰片、藤黄各3g,麝香0.3g,生南星20g。
【制用法】共为细末,酒、醋各半调成糊状,涂布于腰区癥块处,严则易之。
【功效】晚期腎癌局部疼痛。
【出处】《江苏中医》杂志
硼脑膏
【组成】金银花9g,鱼脑石6g,黄柏6g,硼砂6g,冰片0.6g。
【制用法】共研细粉,用香油、凡士林,调成软膏,用棉球蘸药膏塞鼻孔内,或用药粉,吸入鼻孔内,1日3次。
【功效】鼻咽癌,持续性头痛。
【出处】中医药信息
消肿止痛膏
【组成】制乳没各30g,龙胆草、铅丹、冰片、公丁香、雄黄、细辛各15g,密陀僧、干蟾皮大黄各30g,煅寒水石60g,姜黄50g,生南星20g。
【制用法】各为细末,和匀。用时取酌量药粉调入凡士林内,排于纱布上,贴敷肿块部位,隔日1换。
【功效】肝癌,肝肿大,肝区疼痛。
【出处】《当代中国名医高效验方1000首》
肝癌止痛方
【组成】癞蛤蟆1只雄黄30g。
【制用法】将活癞蛤蟆去内脏,将雄黄放亼其腹内并加温水少许、调成糊状,敷在肝区疼痛最明显处,然后固定。夏天敷6~8小时,冬天24小时换1次。
【功效】肝癌引起之肝区疼
【出处】中国医药报
抗癌一号散
【组成】穿山甲珠30g,三七40g,人参20g,麝香3g,全蝎20g,蜈蚣20条。
【制用法】上药研成细面共分成60等份,每次服1份,日服2次。
【功效】癌性疼痛。
【出处】《河北中医》杂志
鼠妇饮
【组成】干鼠妇60g。
【制用法】水煎2次,共取汁240毫升,混合后每天分4次口服。
【功效】肝癌晚期肝区疼痛。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禁食酸辣,腥味。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