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表示体有瘀血,如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患部受寒较重也会出现此印迹。如印迹数天不退的,通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调理,如走罐时出现大面积黑紫印时,提示风寒所犯面积大,应对症驱寒为主。
一般提示局部有寒凝血瘀的表现。
一般提示为气滞血瘀之症。
一般提示以虚症为主,兼有血瘀。如斑点在穴位处明显的,表明此相关内脏虚弱,比如在肾俞穴处呈现,则提示肾虚。
提示为实热证,一般为热邪偏盛。
一般提示为虚热证,反映气阴两虚,或阴虚火旺。
通常在大面积走罐后出现,不高出皮肤,提示气血不畅;如系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则提示此穴所相关的脏腑异常或存在病情。
提示身体气血虚弱,或虚寒证,但病情尚轻
提示湿气较重,若在患部出现较多小水泡时,提示由水湿所致,表明患者湿盛、受寒或久居潮湿之地所致;若水泡有血水,则多提示湿夹血瘀。
提示为风邪所致,或是过敏性体质。
拔罐的适用范围较广,常用于腹痛、颈肩腰腿痛、关节痛、软组织闪挫扭伤等局部病证,也可用于伤风感冒、头痛、面瘫、咳嗽、哮喘、消化不良、泄泻、月经不调、痛经等病证,以及目赤肿痛、麦粒肿、丹毒、疮疡初起未溃等外科病证。
拔罐时,应当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相对丰满的部位。若体位不当、移动,骨骼凹凸不平,毛发较多者,罐体容易脱落,均不适用。
另外,用于蘸取燃烧的酒精应选择浓度为95%的酒精溶液,棉球不能蘸取过多酒精,以免拔罐时多余酒精可能滴落到患者皮肤上形成烫伤。
留罐过程中如出现拔罐局部疼痛,可减压放气或立即起罐。起罐时不可硬拉或旋转罐具,以免引起疼痛,甚至损伤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