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骨髓炎根据发病原因,有三种形式,按细菌进入骨组织所采取的过程分为:
(一)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细菌由病灶经血液循环带入骨内。又称弥漫性骨髓炎。
(二)外伤性骨髓炎 由开放性骨折或骨骼外科手术及继发感染引起,又称局限性骨髓炎。
(三)由邻近组织感染蔓延至骨骼 如龋齿引起上颌骨或下颌骨的骨髓炎、指头炎引起指骨骨髓炎等。
主要表现为全身败血症和局部炎症。常发生于儿童的下肢骨如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全身体质虚弱,有感染灶,有的有外伤史。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如发冷、寒战、高热(一般在40℃左右)、全身不适、胃纳极差、不思食、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头痛,可出现谵妄、惊厥、抽筋、不能入眠。局部肢体红肿热痛,呈屈曲状,有跳痛现象,活动受限,肌肉痉挛,疼痛阵发性加剧,孩儿啼哭不止,夜间更甚。高热持续数日不退,局部症状更明显,极度肿胀,局部皮肤静脉怒张,水肿红热更明显,逐步形成脓肿。髓腔压力增高,可穿破至软组织内或皮下。脓液进入软组织后,压力减小,疼痛也改善。炎症的肢体远端肿胀,关节内有反应性积液,为无菌透明液体,发病后2~3周因骨质破坏可产生病理性骨折、骨骺分离或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