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已故名中医徐大桂(1895~1944),生前学验俱富,著述等身;临床善治温病、肝病;对急症、重症,用药快捷,屡起沉疴;妙用民间疗法,自出机纾,见眼生心,于僻壤寒家,医药不济之处,利用当地条件,巧为治疗,看似信手拈来,思之极富创意。兹举两例,以见一斑:
例1:吴某,45岁。久患寒痹,痛著两膝不移,行走艰难,曾经多方调治无效。屡次相求,苦思难得良法。后因患者盼愈心切,乃设一治法试之。即令弟子挖一土窖,深1米,宽能容身。以干桑枝两捆将窖烧热。火烬后倒上数桶热酒糟,上铺干稻草,令患者盘膝坐草上,外用棉被盖严,仅露头于外。另以红参30g煎汁,待患者大汗淋漓,正气不支时,令饮之。
坚持到热气消减,窖温稍低,汗出渐少,两膝关节因热痛止,乃抱出擦干身汗,以棉被裹之,谨防风寒,闭门数日,服调和营卫,益气养血数剂而痊。
按:此例乃属寒痹痼疾,季值隆冬,前医用内治法久攻未克,徐老不得不改弦易辙。但大法仍宗内治之旨,以桑枝补虛散寒,去湿活络;酒糟活血通经。置患者于热窖内,让药、酒之气熏蒸,使腠理开,邪从汗解;又恐其正随邪脱,故备人参固正气,振奋脾阳,驱邪外出。内外合治,其功自著。
例2:某年秋,避难舒城,遇一小儿,因打板粟时仰面张望,被粟蒲打中,蒲刺刺入眼球,无法取出,而致红肿发炎。洗而观之,刺梢显露,数有3枚。即嘱病家寻得蝼咕数只,用竹筷夹缚其身,先以淡盐水洗其前足并病眼,然后撑开上下眼睑,置蝼蛄前足于眼球上,蝼蛄挣扎前行,足爪反复抓掏(其力甚微),3枚蒲刺被徐徐带出。后以黄连、冰片等研极细末调敷而愈。
按:徐老于兵荒马乱之中,遇此外科急症,能借助生物之能达到治疗目的。若非平时留心观察博学活用是想不出来这种奇法的。(小编备注:本例2医案中的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眼睛精密稍有不慎就有失明后果。但例2医案是发生在兵荒马乱的旧社会中,农村更是缺医少药,此疗法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今,医疗发达昌盛若遇到此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里正规治疗,避免失明后果)
由此可见,民间疗法功不可没,发掘研究,大有可为:一方面值得认真收集、总结、推广;另一方面也需要医生自己去探索、发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