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高度异质性、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的男女患病比率为1∶3,50岁为发病高峰,中国大陆地区患病率为0.2%~0.4%,全球患病率为0.5%~1%,年发病率为20/100~50/100万人,RA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黄帝内经》之“骨痹”“肾痹”及《金匮要略》之“历节病”与之类同,近十几年中医学统称“尪痹”。RA的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之分。内因多责之正气不足;外因多由于感受风寒湿热诸邪。四川名中医曾升平教授认为RA患者虽然症状较多,但引起的症状的关键原因是由于阳气不足,气血亏虚,复感外邪所致。
齐鲁名医张鸣鹤教授首倡“热痹”学说,认为风湿病的临床表现都以免疫源性的“炎、热”为基础,提出了“因炎致痛”“炎生热毒”“因炎致瘀”的观点,张教授临证将“清热解毒”作为RA的基础治疗,避开RA患者主诉中均有病变关节怕冷喜温的“寒象”这一容易令人迷惑的假象,紧抓肿痛关节皮温增高、抚之多热,局部烧灼炎热感,舌脉多滑多数的本真。广东名中医陈纪藩教授认为肝肾不足、气虚亏虚是本病发生的内因,而正虚有邪,寒热错杂,湿瘀互结,病情缠绵,经久不愈是本病的基本病理。(以上内容摘自《当代名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集萃》作者 / 孙振 李屏 周晓东 陈翠芳 罗冰 李怀惠 陈兴东 南京总医院疗养区,《世界中医药》2017年6月第12卷第6期第1484-14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