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名家王鹏飞:治支气管炎与肺炎,我善用青黛,且自拟了多个有效验方
支气管炎与肺炎为小儿常见的多发病。王鹏飞老医生根据中医理论认为,肺主气,司呼吸,升清降浊,肺喜肃降。小儿脏腑娇嫩,肺脏尤甚,常易因各种因素使肺失其肃降,以致气逆作喘。如胃热熏蒸于肺,或肺蕴痰热,或疹后余毒未尽,均能导致气机不畅。
对于治疗支气管炎与肺炎,他主张不宜过用宣散、解表、发汗之药,以防小儿稚阴稚阳之体易被过汗耗营,伤及正气,而多以护肺降逆、清化痰热之药为主。对于处在恢复期的患儿,要照顾调理脾胃,慎用大苦大寒、大热大补之剂。
辨证分型:根据小儿临床表现,可分为实热型及虚热型两种。
1.肺胃蕴热,饮食积聚,复感风邪,胃热熏蒸于肺,肺失肃降。
症状: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烦躁厌食,口渴思饮,大便干,小便短赤,唇红,舌红苔白或黄,上腭黄紫或红,脉数。临床多见于支气管肺炎及大叶性肺炎的患儿。
2.肺蕴痰热,湿痰郁结,肺热素盛,灼液成痰,胀满壅实,阻塞肺络而作喘。
症状:发热,咳嗽,喘促,鼻搧,胸高,腹胀满,喉中痰鸣声如拽锯,食欲差,大便稠粘不化,舌红苔白,上腭白兼黄,脉滑数。临床多见于支气管肺炎、喘息性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
症状:灼热持续不退,无汗,轻咳,嗜睡,双眼阵阵上吊,动则惊乍,大便干,小便短赤,唇焦,舌质绛红,舌有黄白苔,脉弦数,上腭红紫。临床多见于病毒肺炎及重症肺炎合并中毒性脑病的患儿。
另加明矾面0.6克 竹沥汁30克 (分三次冲服,三岁以上酌情加量)
症状:身热不退,咳喘,烦躁,口唇焦裂,舌红,苔白或苔褐,脉弦细或细数,上腭红或紫。
肺热脾虚。患儿先天禀赋虚弱,或后天养育失调,复感外邪,肺蕴痰热,或病久脾虚胃弱,气血两亏。
症状:身瘦无力,皮肤不润,头发发黄而干枯,面色黄,发热(或不热)咳嗽,喘促有痰,食欲差,烦躁易怒,舌淡红,苔薄白或有褐色苔,脉滑数。临床多见于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或先天性心脏病之患儿。
为了便于临床应用,我院进行了剂型改革,根据证型分为两个方剂:凡实热型者用银黛一号;虚热型者或处于恢复期者用银黛二号。
银黛一号:适用于早期的或中期的肺炎。发热、咳嗽伴喘。
银黛二号:适用于肺炎合并营养不良、佝偻病患儿,以及肺炎恢复期者。
随症加减:凡高热不退者,加天竺黄、寒砂散、竹沥汁、明矾面。凡喘重者,加莱菔子、瓜蒌、苏子。咳频者,加紫菀、乌梅、百合。烦躁者,加钩藤、竹茹。恶心呕吐者,加藿香、丁香、厚朴。食欲差者,加草蔻、建曲、砂仁。腹泻者,去苏子加赤石脂、木瓜。口炎者,加紫草、金果榄、乳香。
芦×× 男 5个月 病案号:41825。住院日期1976年2月18日至2月25日。
现病史:四天来咳喘有痰,哭闹不安,精神、食欲均差,曾在门诊口服红霉素无效。
查体:发烧,体温38~39℃。发育营养中等。神清,易烦。喘咳状,呼吸48次/分。全身皮肤发花,四肢末梢凉。心率164次/分。二肺可闻细湿啰音,右侧较多。腹软,肝右肋下1.5厘米,脾未及。舌质淡,薄白苔,上腭红二边白,脉细数。
化验:白细胞18786/立方毫米,中性粒细胞75%。
辨证:痰热蕴肺,肺失清肃。
立法:清化痰热,肃肺降逆。
方药:青黛3克,银杏9克,寒水石9克,莱菔子6克,瓜蒌9克
住院第二天心力衰竭,给毒毛K静点,喘憋重,有轻微三凹征,口周青,给氧并静注“654-2”和“681”,眼结膜水肿,而用速尿一次,给支持疗法输血浆一次,坚持服中药,未加用抗菌素。
二诊:服上方药三剂后,体温恢复正常,咳喘明显好转,停吸氧气。用下方:
青黛3克,银杏9克,寒水石9g克,苏子6克,紫菀9克,百合9克
服上方药四剂后已不喘,咳亦少,精神、食欲均好,双肺可闻少许湿啰音,腹软,肝肋下1.5厘米,复查末梢血象,白细胞14327/立方毫米,中性粒细胞64%。为防止在病房交叉感染,带中药出院。
此例为痰热蕴肺,肺失清肃,以致咳喘有痰。病情重,曾吸氧,服中药并配合使用毒毛K。方中除用银杏、青黛肃肺化痰外,再用瓜蒌加大化痰之力。三剂药后,体温正常,喘轻,停止吸氧,八剂药后精神食欲均正常。
杨× 男 2岁9个月 病案号:36714。住院日期,1975年8月5日至8月14日。
现病史:一周来咳嗽,近三天发烧39℃以上,咳加重,无痰,精神、食欲均差,嗜睡。病后曾在某医院诊为“咽炎”,曾服中药清解二号及西药四环素、镇咳药,均未见效。今晨又高热达40℃,白细胞21000/立方厘米,胸透:右上肺炎而收住院。
查体:发育营养良好,精神差,右上背叩浊,呼吸音减弱,左肺呼吸音粗,体温39℃,呼吸48次/分,心率128次/分,腹软,肝肋下2厘米,舌苔白,上腭红中黄,脉沉数。
辨证:肺胃蕴热。
立法:清热肃肺。
方药:青黛3克,银杏9克,寒水石9克,瓜蒌9克,天竺黄9克,二剂。
三诊:服上方药一剂后热退,三剂药后精神、食欲均好,右肺底叩浊,呼吸音稍减弱,改用下方:
青黛3克,银杏9克,寒水石10克,莱菔6克,木瓜9克
四诊:服上方药四剂,右上肺部叩已不浊,呼吸音恢复正常,肝肋下1厘米。胸透:右上肺炎较前明显吸收,末梢血白细胞13361/立方毫米。带药出院,方药如下:
青黛3克,银杏9克,寒水石9克,木瓜9克,草豆蔻3克。
此例病程一周,X线胸透为“大病灶性肺炎”。临床表现高热,嗜睡,咳嗽但无痰,苔白,上腭红,中柱黄,虽以肺胃蕴热为主,但患儿仍嗜睡,此症为肝热所致。故加用天竺黄,此药与青黛相伍可泄肝热。入院服四剂后体温下降,精神食欲好转,住院第五日咳消,第八日复查胸透“右上肺炎明显吸收”而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