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藿香9克石菖蒲9克黄连6克厚朴6克法半夏9克竹茹9克 连朴饮是调理湿热导致的幽门螺杆菌的,就是胃肠里面有湿热,幽门螺杆菌最喜欢呆在潮湿的地方。
2、家传秘方~黄芪健脾汤(脾胃不振,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中气虚弱)
处方:
黄芪12克 防党 白术 茯苓 香附 法夏 内金各10克 麦牙 淮山各12克 春砂3克 陈皮5克 炙草6克
3、二苍散疗大便不成形:
苍耳10g苍术10g车前子15g
4、治腹泻方:
苍术9g焦三楂9g吴茱萸9g莱菔子9g小香9g防风9g焦神曲9g焦麦芽9g槟榔9g五味子9g补骨脂9g羌活9g炮姜6g肉桂6g先连服十付
5、痛泄要方
炒白术30克、白芍20克、陈皮15克、防风15克,四味药组成。若是久泻,加升麻6克。
纵观整个方子来说就是,疏肝健脾,缓痛止泻:用于肝木剩脾引起的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不减,且常与情绪变化有关,一般无实热或虚寒的见证,舌苔薄白,脉弦而缓者。
现在多用于治疗急慢性肠炎,肠道易激综合症,结肠炎和美尼尔氏综合征,肠功能紊乱以及慢性消化不良等症
6、幽门螺旋菌中药调理:
可选用仙鹤草、土茯苓,是中医治疗恶疮溃疡的良药,对幽门螺旋杆菌也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帮助解毒菌,健脾胃,收敛止血。
中医药方面,有大约30种中药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抑菌作用,其中尤以黄芩、黄连、大黄、黄柏、桂枝、土茯苓、高良姜、元胡、三七、厚朴、乌梅等的作用最为明显。
7、治慢性泄泻验方
处方:
淮山、茯苓、麦芽各20克,葛根、白芍各12克,乌梅15克,白术、炒山楂、炒神曲、枳壳各10克,黄连、甘草各3克,炮姜4克。
加减:
①寒湿重加苍术、木香各5克;
②湿热重加黄芩10克;
③腹胀痛明显加枳实、摈榔各6克,中气下陷加黄芪15克,升麻6克
8、疏肝和胃饮活消化性溃疡屡用屡效,奏效甚捷。
方药:
当归10克,白芍15克,柴胡10克,枳实6克,瓜蒌、薤白、法半夏各10克,陈皮5克,甘草3克,蒲公英15克,煅瓦楞10克。
加减:
①嗳气打呃者,去柴胡、加旋覆花、代赫石(布包煎)各10克;
②流涎吐酸者,加左金丸3克(吞服);
③胃内灼热者,加炒栀仁、淡豆豉各10克;
④痛引胁肋者,加玄胡索、川楝子各10克;
⑤疼痛剧烈者,加炒蒲黄、五灵脂各10克;
⑥呕血便血者,加炒茜根、乌贼骨各10克。
用法:上药每剂煎两次。第一次用清水250毫升浸药,先用武火煎沸,再用文火煎成100毫升,取汁温服;
第二次用水200毫升,文火煎成100毫升,去渣温服。
功用:
疏肝和胃,制酸止痛。
主治:
消化性溃疡,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9、止吐神方:
处方:
姜半夏 15g,生姜6片,紫苏叶10g,黄连3g,茯苓15g。
10、治成人多涎症验方 茯苓、桂枝、白术、生姜各12克,党参、黄芪各15克,升麻、甘草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5天为1疗程。该方可温阳化饮,适用于成人多涎症,不分白天黑夜,口涎自出,夜间常将枕头浸湿,不思饮食,乏力便溏,舌淡有齿印,苔白滑,脉沉弱。
11、 百合汤治心腹胃气疼热痛之功。
处方:百合30g乌药9g
①合半夏泻心汤
②合甘草泻心汤
③合升降散
用法:水煎分早晚两次服
其关键在于百合入手太阴肺经,能降肺气。肺为诸气之总司,肺气得降则诸气皆调。且百合甘润微寒,兼清热;
乌药辛温行气止痛。《本草从新》谓其能“疏胸腹邪逆之气,一切病之属气者皆可治”。两药相配,一凉一温,柔中有刚,润而不滞,故对胃脘部的气痛、热痛均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