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瘤系临证心得
1、脂肪瘤特效药方(内服)
处方:制南星20 g芒硝20 g陈皮 60 g白茯苓80 g 法半夏80 g苍术50 g 炒薏米80 g 僵蚕60 g 枳实50 g白芥子20 g 厚朴50 g
全部打粉,搅拌均匀,每次8克 每日俩 或 三次 打粉 热水冲服,服用俩三个月,服用期间注意忌口。 辛辣、海鲜、寒凉 、鱼 、酒 、肥甘厚腻食物,动物内脏,尽量忌口 不忌口 影响药效!
月经期间 感冒期间停服。
2、消核汤:
主治:痰核(脂肪瘤)
处方:
钩藤30克,地龙13克,香橼10克,佛手10克,枳壳10克,木瓜10克,连翘10克,赤芍10克,丝瓜络10克,桑枝30克
痰热阻滞,脉象弦滑,为本病辨证要点。
3、治疗全身各部位良性肿瘤 30 例全部消失
配方:海藻,陈皮,贝母,连翘,昆布,半夏,青皮,独活,川弓,海带各10克,甘草3克.
煎法:水煎半小时以上,一天一剂,分三次服.
加减:质硬加牡蛎10克,血瘀加桃仁10克,红花6克.
疗效:根据瘤的大小,服药7-15剂时,瘤可逐渐宿小,20-30剂时全部消失.不复发.
荐方人:四川省中江县万福中心卫生院主治医师 戴明文引自<<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重要声明:药方是本居士买来的。
4、脂肪瘤秘方:
柴胡20克,陈皮20克,半夏15克,茯苓25克,青皮20克,栀子15克,白芥子15克,橘络15克,生白术10g、鸡内金10g、甘草10克。
5、处方:
竹茹15克,枳壳12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乌蛇9克,全虫6克,白芥子3克,白蒺藜6克,牛膝9克,黄药子6克,陈皮12克。
连进12剂肿瘤竟消失70%,胃脘痞满好转,又进60剂肿瘤全部消失而愈。
6、处方:
夏枯草30克,赤芍9克,橘叶9克,青皮9克,白蒺藜9克,竹茹12克,枳壳9克,半夏9克,橘红9克,黄药子12克,全虫4.5克,乌蛇6克,茯苓9克,白芥子1.5克,连翘4.5克。连服20剂肿瘤开始缩小,35剂后突然大部消失,仅在右膝内侧残存一核桃大和一杏仁大的肿瘤,加白芥子3克、连翘6克、全虫6克。
继服30剂肿瘤全部消失。
7、脂肪瘤、纤维瘤验方:
处方:
化痰消核丸(艾儒棣方):生黄芪40g,鸡血藤24g,白芥子15g,茯苓15g,半夏12g,陈皮10g,台乌药15g,香附子10g,山慈菇10g,淡海藻15g,淡昆布15g,甘草3g。
用法:炼蜜为丸,每丸重10g,每服1丸,1日3次。亦可水煎服。主治:肉瘤(脂肪瘤)、筋瘤(纤维瘤)、痰核等病。脾主运化水谷,亦主肌肉;腠理三焦是津气运行通道。此方所治肉瘤、筋瘤,是因脾运不健,脂凝液积,阻于腠理三焦局部而成。
脂凝于肌,腠理不通,形成包块,即成肉瘤;阻于膜原,组织增生,即成筋瘤。津凝成痰,阻于肌腠局部,即成痰核。
此证脾运不健是本,脂凝液积,形成肿瘤是标。
扶正健脾治其本虚,化痰散结治其标实,本应一视同仁,但因肿瘤已成,痼结难消,若不积极散结,实难获效,着重消肿溃坚,才是明智之举。
此方由二陈汤加味而成。方中半夏燥湿运脾,陈皮芳香醒脾,茯苓甘淡实脾,黄芪、甘草益气健脾,五药澄本清源,亦即扶正健脾之法也。半夏为祛痰要药,有善祛皮里膜外之痰的白芥子相引,可消膜腠之痰;有淡渗水湿的茯苓相助,可令痰湿下出。
配陈皮、香附、台乌药疏理气机,有气行则津行之意。伍鸡血藤活血通络,有气血津液齐通之功。上药虽有调中行气、活血、化湿作用,终非拔病之药,故又配伍消肿散结的山慈菇,软坚散结的昆布、海藻,披坚执锐,直捣黄龙,可收消肿溃坚功效。
海藻与甘草同用,取其相反相激,而增溃坚散结之功。但须注意二药用量,海藻一般用15g,甘草一般用3g,体壮者可用6g。如果甘草之量再大,即有毒副作用。慎之。
肉瘤、筋瘤均较顽固,非短期可愈。上方一可阻止其发展,二可逐渐消散其肿形,是余学生艾儒棣从事外科临证多年心得,如遇此证,不妨一试。
8、皮下脂肪瘤
【病例】患者两年来,身上各处陆续出现包块,小者如蚕豆大小,大者如鸡蛋大小,多达上百枚,仅脊背部就有三十余枚。到医院就诊,诊断为脂肪瘤,告知除手术切除外,毫无良策。最近因额头、鼻尖出现小包块,担心毁容,急来求诊。就诊时症状同前,伴四肢酸楚疼痛,饮食可,舌质淡,苔腻,切脉:六脉郁滑。患者有嗜食鱼头的爱好。
【诊断】脂肪瘤(痰湿闭阻经络)
【治法】:燥湿祛痰,通经活络,消肿散结
【秘方】:法半夏100g、陈皮60g、苍术80g、厚朴60g、茯苓80g、天南星60g、白芥子60g、莱菔子80g、浙贝80g、猪牙皂60g、生牡蛎60g、红藤60g、酒大黄60g、桂枝30g、党参50g、冰片15g。
【用法】上十六味,共为末,制丸,内服,每次10克,每日三次。共服一月。嘱忌鱼肉、面食。
复诊:患者服用一月后,面部包块消失,未再长出新的包块,身上包块消失过半,大的变为鹌鹑蛋大小。并述服药期间,每日大便均有粘滞物夹在大便间,而且粘于便池,冲洗困难。
【方解】方已对症,守方再进。原方去党参加人参50g、白术50g。再进一料。
【治疗效果】半年后遇到,告知病已愈。未再发作。饮食习惯已改,现很少吃鱼。
【药方2】
皮下脂肪瘤 秘方(作者爱爱医会员:醫藥世家)
藥物組成:桂枝15g 白芍15g 海藻50g 昆布50g 土苓50g 生首烏30g 全蟲10g 豬蹄子2根〈最好前蹄〉.
用法與用量:將藥物拿中藥袋裝好密封.把豬蹄子洗干淨砍成塊,藥材和豬蹄一起下鍋炖至肉熟即可.分兩天食用。
一個禮拜服用一次.輕者三劑痊愈.重者六劑痊愈~!注:此藥方由我爺爺告知吾父親.現今告知於本人.療效確實很好, 以治愈數百名患者,治愈率百分之八十以上~~~!
禁忌:請結合患者身體狀況而定.如無高血壓.心髒病.糖尿病之類的人,均可使用~~~!
【药方3】
用七个还未成熟的核桃,就是刚结果的那种青核桃,切成薄片泡入两斤蜂蜜中(因为青核桃的核桃皮里含有很多的单啉,此物质就有消除包块的作用),泡了七天之后,就每天喝两次这种蜂糖冲水,坚持下去,就能把身上的脂肪瘤消除。
【药方4】
壮族秘方:皮下脂肪瘤十天消散神方
秘方:刺菜根100g,冰片50g。
用法:鲜品洗净,与冰片共捣烂。用纱布包敷患处。七至十天为一个疗程,一般二至四 个疗程肿块消散。
【药方5】白通汤加减
皮肤内有结节 - 痰核(脂肪瘤)
整个人稍微胖,舌苔白,舌边有齿痕,手臂麻,腹胀,腰腹肋下或者上臂后侧有花生豆大小的结节肿块,轻捏不痛。
这是脾肾湿寒,人体阳气不运化,导致体内阴邪内聚。中医叫痰核,西医叫脂肪瘤。
方法:用白通汤加减来通阳破阴。
制附子24克, 干姜12克, 葱白30克, 枳壳12克, 桂枝6克,白芥子10克, 莪术10克, 炮穿山甲6克, 如果足跟痛加狗脊15克。
由于方中含有制附子,所以不要自己熬,上药店熬,制附子先入锅熬一个半小时,然后放入其他中药继续熬。
如果买不到穿山甲或者嫌穿山甲太贵,可以用制鳖甲来代替。
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该方需要服用30-40付。
【药方6】三子养亲汤:
炒莱菔籽150g、炒苏子150g、炒白芥子100g,在药店打成细粉。每次服用5g,一天三次,服用一个月为一疗程。用开水冲服,
【药方7】
莱菔子20~30克,白芥子10~15克,炒苏子10克,生薏苡仁30克,杏仁10克,白蔻仁10克(后下),滑石30克(包煎),甘草10克,生姜皮10克。
水煎服,1日1剂,15剂为1疗程,一般2~3疗程,即可见效。(毛德西 河南省中医院)
【药方8】
何首乌15 当归 12 木通6 赤芍药(炒)9 白芷9 茴香(炒)6 土乌药(炒)6 陈枳壳6 甘草6 独活6 天南星9,水酒各半煎(我用的是比较便宜的加饭酒,一瓶四块多钱,分两天用完。我都是只煎一次)。第一次拿了7付药
【药方9】二陈汤加减
健脾益气、理气化痰为主,方用二陈汤加减。
党参、姜半夏、云苓、姜汁炒竹茄各12g,陈皮、炒白术、炒白、芥子、皂刺、制香附各10g,丝瓜络、山慈菇、胆南星、炒二丑各6g,水煎,日服1剂,分3次服。
加减:肿块难消加黄芪、白药子、土贝母、陈皮;皮疹在肩背加羌活;在躯干加郁金、柴胡;在腰骶加炒杜仲、川牛膝。
【药方10】
临沂孙大夫治疗脂肪瘤的药方配伍:麦芽、桂枝、白芍、守宫、 海藻、土茯苓、莪术、桔核、昆布、神曲各15克,山楂、夏枯草、首乌各 30克。一天一剂,分3次服用,给药3周。
忌:辛辣、酒,毛蛋、鹅肉、驴肉、生萝卜。
外治:可取山慈菇,醋磨浓汁、外涂患处,每天3~5次,直至肿物消失。
【药方11】
脂肪瘤秘方
治疗脂肪瘤的药方配伍:
麦芽、桂枝、白芍、守宫、 海藻、土茯苓、莪术、桔核、昆布、神曲各15克,山楂、夏枯草、首乌各 30克。
一天一剂,分3次服用,给药3周。
忌:辛辣、酒,毛蛋、鹅肉、驴肉、生萝卜。
治多发性脂肪瘤方
薏苡仁30克,玄参、浙贝母、陈皮、茯苓各15克,生牡蛎(先煎)、丹参各30克,制半夏、桃仁、红花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服药3~5个月。
推经刮痧
方法:向同一方向推,或用刮痧板刮,就搞定了。一般1~4次即可治愈。
发现经过:感谢老婆,上学的时候,一次高热不退,老婆为我推拿“推下六腑”,一次不但烧推了,而且臂部的脂肪瘤也治愈了。
【药方13】
针灸
疼痛性脂肪瘤的治疗可以采用针灸,具体的方法如下:
(1)体针:针刺可使基础胃活动水平降低并能延迟餐后胃排空时间而降低食欲,还可降低由于肥胖引起的5-HF含量。
取穴:梁丘、公孙、三阴交、内关、丰隆、关元、足三里、天枢、曲池等穴。
主张分型取穴:痰湿中阻、脾失健运,取内关、水分、天枢、关元、丰隆(以上用平补平泻),三阴交、列缺(以上用补法);胃亢脾弱湿热内蕴,取曲池、支沟、四满、三阴交(以上用平补平泻),内庭、腹结(以上用泻法);冲任失调,带脉不和,取支沟、中注(以上用平补法),关元、带脉、血海、太溪(以上用补法);隔日一次,留针半小时,15天为一疗程。
(2)耳针:取穴内分泌、脑、肺、胃、口、饥点、渴点、三焦等,用王不留行籽或莱菔子贴埋,或针刺。
(3)按摩患者取卧位,术者按肺经、胃经、脾经、膀胱经走向进行按摩推拿、点穴。
14、温胆汤加味治疗脂肪瘤:
处方:竹茹15克,枳壳12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乌蛇9克,全虫6克,白芥子3克,白蒺藜6克,牛膝9克,黄药子6克,陈皮12克。
15、治好千颗脂肪瘤秘方:
健脾祛湿,养血疏肝,开痰去脂肪瘤。
处方: 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2g炙甘草3g橘核10g当归10g陈皮10g法半夏20g土贝母30g白芥子30g路路通30g
用法:每日一帖,分早晚服。此方服130剂后千颗脂肪瘤全部消失,小的0.5厘米,大的6厘米。
16、脂肪瘤秘方:
处方:麦芽、桂枝、白芍、守宫、 海藻、土茯苓、莪术、桔核、昆布、神曲各15克,山楂、夏枯草、首乌各 30克。一天一剂,分3次服用,给药3周。忌:辛辣、酒,毛蛋、鹅肉、驴肉、生萝卜。
全身脂肪瘤神效根治方 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炙甘草3g,陈皮10g,法半夏20g,土贝母30g,橘核10g,当归10g,白芥子30g,路路通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方解】:本方具有健脾益胃,疏肝养血,祛湿除痰之功。主治多发性脂肪瘤。【加减】:月经来潮加熟地、何首乌;非行经期加穿山甲、海藻;大便有不消化食物加麦芽、山楂;失眠加夜交藤、远志;白带多加薏苡仁。【案例】:临床应用本方治疗,患者身上有833枚脂肪瘤,最小0.5厘米,最大6厘米。服药50剂,体积最小的瘤体消散,100剂中等瘤体消失,130剂时,全部脂肪瘤消散痊愈。十分神效。
皮下脂肪瘤效验良方:
脂肪瘤多发生于成人,起源于皮下脂肪组织,属于良性肿瘤,临床很少见到瘤体恶变。由于本病好发于身体各处,且大小不一,故手术切除有一定局限性,且术后易复发,效果欠佳。多发性脂肪瘤属于中医“肉瘤”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饮食不节、肥甘厚腻,或忧患思虑、七情内伤,或劳倦,日久伤脾;脾伤则水液运化失司,营卫郁滞,湿阻痰凝,聚而为肿为瘤,故治疗当以化痰消结为本。
方一 温胆汤合升降散
【主治】:皮肤多发性脂肪瘤,症见质偏硬,可移动,边缘整齐,无疼痛,无压痛。
【方药】:橘红5g、清半夏6g、竹茹5g、茯苓15g、枳壳6g、柴胡10g、白芍10g、甘草5g、昆布10g、海蛤壳10g(碎)、太子参10g、白术10g、天麻6g、蝉蜕10g、僵蚕10g、大黄5g、姜黄10g、天山雪莲1包。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验案】:患者,男,38岁,2016年5月17日初诊,因“发现脂肪瘤2年余'就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科。患者近2年余来,肢体及背部皮肤有多发数个大小不等的脂肪瘤,质偏硬,可移动,边缘整齐,2cmx3cm,无疼痛,无压痛。伴疲劳困倦,头晕,脾气易烦躁,干,纳眠可,大便偶有秘结。舌质淡胖,苔白厚,脉细。中医诊断:痰饮(脾虚痰湿);西医诊断:脂肪瘤。治则:健脾祛湿,软坚化痰散结。上药7剂,二诊:患者疲倦乏力,大便秘结等症状较前改善, 脂肪瘤体如前,胃纳睡眠一般,二便调。舌质淡胖,苔白,脉细。继予健脾化痰,软坚散结为法治疗。患者随后复诊近1年,脂肪瘤新发减少,质渐变软,后逐渐消退,继予辨证巩固治疗。
【编按】:冯崇廉教授治疗脂肪瘤以健脾益气、理气化痰、软坚化痰散结为主,临床上常以温胆汤合四逆散为底方,共奏健脾化痰、调畅气机之功。若病者疲倦,便秘等气机不畅之证,予升降散盖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添以党参、天山雪莲加强扶正之功;佐以昆布、海蛤壳软坚化痰散结;病者头晕不适,乃痰浊阻络,予天麻驱风化痰,疏通经络。诸药配伍,共奏健脾益气、化痰散结、分消走泄之功。[聂钊源,冯崇廉,刘佳,李凌云,罗美婷,潘伟钰.冯崇廉教授应用温胆汤验案举隅[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15):162-166]
方二 二陈汤加味
【主治】:皮下脂肪瘤
【方药】:姜半夏15g,橘红15g,白茯苓12g,炙甘草6g,煅牡蛎30g,炒白芥子10g,三棱15g,莪术15g。
【用法】:水煎服,1剂/d,分3次服。
【加减】:气虚型在基本方上加黄芪30g,人参15g;气滞型加香附、青皮、木香各10g。4周为一疗程。
【验案】:患者甲,女,32岁,就诊日期2012年7月6日。主诉:双侧臀腰部可触摸到多个肿块4年余,因生长缓慢且无任何不适感而未在意,近来因感到臀腰部酸胀不适,并伴有乏力、少气懒言而来院就医。查体,在患者双侧臀腰部可触摸到多个圆形肿块,柔软,活动,无压痛,结合彩超检查诊断为多发性皮下脂肪瘤。中医辨病为痰核,辨证为气虚型,给中药5剂(黄芪30g,人参15g,姜半夏15g,橘红15g,白茯苓12g,炙甘草6g,煅牡蛎30g,炒白芥子10g,三棱15g,莪术15g),水煎,1剂/d,分3次服。2012年7月11日二诊诉臀腰部酸胀不适消失,动、少气懒言明显好转,继续守上方治疗半个月。2012年7月27日三诊诉臀腰部肿块消失且无其他不适感,查体时在患者双侧臀腰部未触及肿块,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编按】:方中二陈汤健脾宽中,燥湿化痰;此方重用牡蛎以消痰软坚,因恐脾胃弱者久服牡蛎有碍,故用三棱、莪术以开胃健脾,使脾胃强壮,欢迎微信关注行之医话公众号 自能运化药力,以达病所;三棱、莪术善理肝胆之郁,又善开至坚之结;白芥子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最能化痰逐饮,散结消肿。诸药共用,以达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消痰软坚之治疗目的。观察治疗32例皮下脂肪瘤的疗效,总有效率达87.5%,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王德学.加味二陈汤治疗皮下脂肪瘤32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0):91+93]
方三 海藻玉壶汤
【主治】:皮下脂肪瘤
【方药】:海藻50g,昆布50g,香附9g,青皮9g,白芥子30g,夏枯草21g,浙贝母12g,白茯苓12g,皂刺15g,海浮石50g (另包,先煎)。
【加减】:如病程长,伴瘤体微痛不适者,加三棱、莪术各6g;伴体胖多痰者,白茯苓增至30g,另加陈皮12g,制半夏9g;脾胃不健表现食欲不佳者,加炒扁豆15g,砂仁9g (另包后下) ,党参12g。
【用法】: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服药期间忌烟酒厚味,节房事,并加强医患间沟通,以增强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30d为1个疗程,间隔3d后再行下1疗程。
【病案举例】:某男,29岁。胸腹背及双上肢有40多个皮下肿物,大如栗,小如蚕豆,推之活动,病程已3a余。因其肿物越来越多逐渐长大,故来求诊。诊见体形肥胖,嗜食肥甘,喜静恶动,平素多吐白腻痰涎,口中黏腻,舌苔厚腻,黄白相间,脉滑。病理切片确诊为多发性脂肪瘤。证属饮食不节,痰浊内生,流窜皮下。治当健脾化湿,散结祛痰。方选海藻玉壶汤原方加陈皮12g,制半夏9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治疗期间嘱其忌肥甘厚味,多运动,节房事。前后共服82剂,所有肿物全部消失。随访1a,未见复发。
【编按】:方中海藻、昆布、白芥子、夏枯草、浙贝母、皂剌、海浮石化痰软坚,去瘰疬瘿瘤;白茯苓、陈皮、制半夏、青皮健脾化痰祛湿;香附行气,“气行则痰行”。诸药合用,使生痰之本得健,成痰之标得化,故收佳效。应用本方加减治疗13例患者,除1例治疗途中自行停药外,其余12例服药均在2个疗程以上,其中皮下瘤体全部消失者8例,占61.54%;显效(瘤体明显缩小或减少)4例,占30.77%;总有效率为92.31%。[曹学宝,周蔼.海藻玉壶汤加减治疗脂肪瘤13例[J].国医论坛,2008,(03):25-26]
方四 祛脂化瘤汤
【主治】:皮下脂肪瘤
【方药】:生牡蛎(先煎)、蛇六谷(先煎)各30g,泽泻、决明子、生山楂各20g,茯苓、山慈菇、夏枯草、丹参各15g,白术、香附、郁金、川牛膝、留行子、炙鸡内金各10g。
【加减】:痰湿偏盛者加半夏、陈皮、厚朴;湿热甚者加黄芩、蒲公英;肝郁气滞者加柴胡、白芍、枳壳;血瘀明显者酌情选用三棱、莪术、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炮山甲、水蛭之类。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4周为1疗程,共治疗2~3个疗程。
【编按】:祛脂化瘤汤中白术、茯苓、泽泻、决明子健脾利湿降浊;生牡蛎、蛇六谷、山慈菇、夏枯草化痰软坚、散结消肿;香附、郁金、丹参、川牛膝、留行子疏肝理气、活血通络;生山楂、炙鸡内金助脾胃运化。诸药合用,使脾得健运,肝能条达,从而达到痰消瘀化,脂去瘤除之疗效。经2~3个疗程治疗后,本组16例皮下脂肪瘤患者中,9例痊愈(B超复查脂肪瘤消失),3例显效(B超复查脂肪瘤缩小1/2以上),2例有效(B超复查脂肪瘤缩小1/3以上),2例无效(脂肪瘤缩小不明显,或无缩小,或增大),总有效率87.5%。[史荣康.祛脂化瘤汤治疗皮下脂肪瘤16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6,(04):223]
一位姓朱的大夫,朱良春先生的用药经验。
且看方药如下:炒白芥子4.5克、生牡蛎24克、半夏6克、炙僵蚕12克、昆布9克、大贝母9克、海藻9克、胆南星4.5克、海浮石12克、生姜2片。
可加:生黄芪30g鸡内金10g白芥子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