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人黄通判,自太平州秩满,寓居句容县僧寺。寺与茅山接,一女未出适辄有孕,父母疑与人为奸,然女常日不出,亦无男子往来其家者。密诘之,女泣曰:“儿实非有遇,但每睡时,似梦非梦,必为一道士迎置静室中,邀与饮宴,且行房室之事,以至有身。久负羞恨而不敢言也。”
父意茅山方士所为,乃托故具斋,悉集十里内道流,使女自帷中窥之。果某观中道士,颀然秀整,类有道者。擒问之,具伏,遂缚致于县。县令考其迹状,曰:“某所行盖玉女喜神术也。”命加械杻,囚诸狱。道士高吟数语,未绝声,黑雾四塞,对面不相睹。少顷雾散,唯五木狼藉于地,道士不见矣。(饶文举说。)
邵武(今福建同名地)人黄通判,在太平州任期届满,带着家眷寓居在句容县(今江苏同名地)的一座寺院。这寺院挨着茅山,他一个女儿没嫁人就有了身孕,父母怀疑她与人有奸情,但孩子平常是不出门的,也没有男人到黄通判家里来。经过私下询问,女儿哭着说:“孩儿我确实没遇上什么男人,只是每次睡觉时,似梦非梦中,一定会被某个道士迎到一间安静的房子,他邀请我跟他喝酒,而且会发生男女关系,所以我就有了身孕,很长时间了,我心中又羞又恨,但是不敢说。”
黄通判心想,这肯定是茅山上的方士干的,于是找了个理由准备好斋食,召集了方圆十里之内的道士之流赴斋,让女儿从帷帐里窥视,果然发现了她梦中所见是某观的一个道士,此人风姿秀挺,看起来像有道之士。黄通判派人抓住道士询问,那人全部招认,于是把他捆绑到县衙门。
县令详查他的所做作为,道士说:“我行使的叫‘玉女喜神术’。”于是县令命令给他上了枷锁,关到监狱中。没想到这道士高声吟诵了几句话,话音未落,周围一片黑雾弥漫,对面都看不见人。过了一会儿,黑雾散去,只有五木这种刑具零散的扔了一地,道士消失了。(这个事儿是饶文举说的。)
【祥宏点评】:太平州,今安徽当涂一带;秩满,官吏任期届满;茅山,在江苏句容、金坛,道家名山;方士,古代自称能访仙炼丹以求长生不老的人,或略指从事医、卜、星、相等事的人;颀qí然,挺立修长貌,风姿挺秀貌;具伏,指完全认罪;五木,古代束身的刑具;这是一位妖道,行使了某种“乾坤腾挪大法”,《夷坚志》里很多道人、异人都能做到这点,他高声吟诵的当是某种咒语,很显然他没有把法术用到正地方,天地是不会容许这样的妖人存在的,跑得了一时,跑不了一世。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及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帙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修证地圆融道家,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表面看,它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又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