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膝关节痛治验方
膝关节滑膜炎,目前多将其作为一个笼统的诊断,因为很多疾病均可导致关节肿胀出现滑膜炎的症状,如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等。所以对本病更应从疾病的本质出发,了解导致滑膜炎的根本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治疗。中医认为其病机是,本虚标实,然先治其标,兼顾其本,标病在水湿,其源于脾虚、肾虚,以及外伤瘀血,重点在于辨别寒热。
诊断要点:(1)膝关节疼痛,肿胀,乏力,其疼痛特点是主动极度伸膝特别是抗阻力伸膝运动时骸骨下部疼痛加重,被动极度屈曲疼痛加剧。(2)浮髌试验阳性。(3)X线检查多无明显异常或见退行性变。(4)必要时作关节穿刺,抽液呈粉红色,表面无脂肪滴。
1、消肿蠲痹汤
【主治】膝关节肿胀、疼痛,局部皮肤温度不高,且喜温喜按,浮髌试验阳性,舌淡红,苔薄白,脉沉。
【用法】头煎加水500ml,煎取200ml;二煎加水300ml,煎取200ml。2次药液混合,每次服200ml,每日早晚各1次,饭后服用。15日为1个疗程,疗效不显者加服1个疗程。
【临证加减】偏寒者,加制川草乌各6g(先煎),生麻黄6g,白芍15g;偏热者,加忍冬藤30g,石膏30g,汉防己10g。本病可归入中医“痹证”范畴,乃由创伤劳损等因素造成正气不足,风寒温热之邪乘虚而入所致。邪留关节,痹阻经络,气血不畅,津聚为水是其基本病机。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留者攻之”的治则,采用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消肿止痛为基本治法。方取辛热附子为君,其药性走窜,功善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所含乌头碱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还能扩张血管,加速局部血液循环而起抗炎消肿作用。桂枝、细辛、独活为臣,以增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之力。配辛温走散之川芎,既可祛风止痛,又能行气活血,使气血流畅,则风寒湿邪不易滞留,深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奥义;又因“风药多燥……故疏风必先养血’’,配当归以养血和血,以防辛温刚燥之品耗伤阴血,达祛邪不伤正之妙。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川芎、当归能改善局部循环和抗血小板聚集,故可加强本方的消炎退肿止痛之功。又因水湿滞留,关节肿胀,故配茯苓、泽泻、白术以健脾渗湿,利水消肿;生黄芪益气扶正,活血利水;牛膝补肝肾,强筋骨,通血脉,利关节,以上共为佐药。而且牛膝性善下走,合独活则能引诸药下行,直达病所,故亦兼有使药的作用。全方有较强的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消肿止痛之功。
2、滑膜炎汤
【出处】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毛天东主任医师自拟方。
组成:丹参30g当归15g赤芍15g土茯苓30g金银花20g连翘20g桑寄生15g泽泻15g生薏苡仁30g白扁豆30g木瓜12g牛膝12g。
【主治】膝关节滑膜炎。临床表现为膝关节膨隆饱满,酸胀疼痛,明显压痛,浮髌试验阳性,局部皮温增高,行走不便,屈伸不利,或病史较长、劳累后症状易反复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除急性期石膏固定者外,服汤药期间患者用药渣加水再煎后外洗、热敷患膝。
【临证加减】早期湿热盛,肿胀明显,膝部积水较多,原方加大土茯苓用量,最多可用至60g,加败酱草30g,大青叶30g;肿胀、疼痛、发热症状缓解,活动改善后,原方去金银花、连翘加忍冬藤20g,鸡血藤20g,萆薢15g。至膝关节膨隆饱满,酸胀疼痛及压痛消失,关节活动正常,浮髌试验阴性,局部皮温正常。对病史较长、劳累后症状易反复者,前方加黄芪25g,白术10g,茯苓15g,党参10g共为散剂,每次10g,每日2次,继续服用1~3个月。
补肾健骨汤
本文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名医名方第245期
赵文海,第二届全国名中医。
组成:熟地黄20g,鹿角霜20g,骨碎补15g,狗脊15g,牛膝15g,地龙10g,鸡血藤15g,五灵脂15g,延胡索15g,乳香10g,乌梢蛇7g,伸筋草15g,威灵仙15g,秦艽15g,当归15g,黄芪20g,龙骨15g,牡蛎15g,冰片0.3g。
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活血祛瘀,理气止痛。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退行性骨关节病等。
方解:方中熟地黄味甘、性温,归肝、肾经,可滋阴补血,益精填髓;鹿角霜味咸涩、性温,主入肝、肾,善温肾助阳,收敛涩精。两者相配,以熟地黄滋肾阴,以鹿角霜以助肾阳,阴阳相得,共为君药。骨碎补、狗脊、牛膝能补肝肾、强筋骨,是治疗腰膝酸软、风湿痹痛的常用药物,辅助君药加强补肾强骨的作用;地龙活血通络,助君药调和气血,舒筋活络;鸡血藤、当归为补血活血之品,辅助君药滋补阴血,同时也起到调和气血的作用。以上六味共为臣药。五灵脂、延胡索、乳香活血止痛,辅助臣药活血化瘀,缓解因气血不畅引起的疼痛;乌梢蛇、伸筋草、威灵仙、秦艽祛风湿、舒筋活络,辅助臣药缓解风湿痹痛等;黄芪为补气要药,可益中补气,归、芪相伍补气生血,兼顾正气,在驱邪同时,增强患者抗病能力,同时防止过于滋补而产生不适。以上皆为佐药。使以龙骨、牡蛎收敛固涩、镇静安神,可摄纳飞越之阳气,能戢敛簸摇之阴气;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亦为使药,用以调和诸药,解痉止痛。整体来看,该方以补肾强骨、活血止痛为主要功效,适用于肾阳不足、肝肾阴虚、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等。方中诸药相互协同,君臣佐使分明,既能标本兼治,又能调和气血。
加减: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肾阴亏虚者,加枸杞子、鳖甲、龟甲滋阴潜阳;肢冷畏寒、小便清长等肾阳亏虚者,加附子、肉苁蓉补肾助阳、强筋壮骨;情绪烦躁等肝气郁滞者,加柴胡、香附,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纳差等脾胃亏虚者,加陈皮、山药、鸡内金理气健脾;肢节困重等痰饮阻滞者,加芥子、姜半夏燥湿化痰、散结通络;瘀滞重者,加虻虫、水蛭破瘀通经、通利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