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腰椎管狭窄症秘方
通脉活血汤:
【组成】当归9克,黄芪、丹参各18克,泽兰叶、赤芍、杜仲各9克,金毛狗脊12克,鹿角片18克(另包),地龙、苏木各9克。
【用法】方中鹿角片另包,先煎30分钟,再与诸药同煎,沸后,文火煎50分钟,每日1剂药,水煎两次。
分两次服用,每服150毫升左右,饭后两小时温服。
【功用】通督活血,补益肝肾。
【方解】方中当归、黄芪补气生血,为“饥因劳疫”所设;丹参去瘀生新、行而不破;赤芍祛瘀止痛,常与当归、黄芪相伍行瘀血滞,发散内外之风气;地龙走血分,能通血脉、利关节、消瘀滞、疗痹痛。
以上诸药均有活血通经,消肿止痛之功效。
鹿角益肾,行血消肿;杜仲温肾助阳,益精补髓,强筋壮骨;狗脊补肾壮腰,祛风定痛,此三味皆有填补奇经,壮腰益肾之力。
综观全方,可收补益肝肾、通督活血之效。
【主治】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及急慢性腰腿疼痛,间歇性跛行迁延不愈,腰脊椎过伸试验阳性、相应神经节段的肌力及感觉减退,跟腱反射改变,二便障碍,马鞍区麻木。
中医辨证属肾精亏乏,痹阻督脉者。
【加减】本方适用于肾精亏乏,痹阻督脉者,若下肢痹顽痿废,麻木疼痛甚者,加牛膝、木瓜、五加皮各9克;兼有舌苔白腻,脉濡缓,口渴不欲饮,怠倦困乏,湿重者,酌加萆薢、苍术、防己各9克;兼有口渴欲饮,舌红少苔,脉弦细,面色红赤,阴虚火旺者,酌加炙黄柏、生地各9克,泻火坚阴、滋养肝肾;疼痛甚者,加乌梅、元胡各9克,广三七5克,活血祛瘀镇痛;兼有风湿、游走窜痛、痛无定处、顽麻不仁者,酌加威灵仙9克,防风6克,秦艽、羌活各9克。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附记】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基本方,多种腰腿疼痛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3横突综合征、慢性腰肌劳损等都可使用。
十、治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秘方
活血养骨汤:
【组成】当归、延胡索、陈皮、郁金各10克,独活15克,白芷、肉桂、骨碎补、川续断各10克,狗脊15克,怀牛膝6克,透骨草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
亦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服1丸,日服3次。可再加乳香、没药各1克,共研细末,备用。
每取本散适量,用白酒调匀外敷痛处。
【功用】活血理气,散寒除湿,温通筋脉,强筋壮骨。
【方解】股骨头骨骺无菌性坏死症,又称股骨头骨骺软骨症,或扁平髋。
由于髋部强力负重,股骨头骨骺多次受到损伤,气滞血瘀,复感风寒湿邪,致使血液供应受阻,失却濡养而致病。中医无此病名,但古医籍中早有描述,如清代《医宗金鉴》卷八十九载有:“胯骨,既髋骨也。
若素受风寒湿气,再遇跌打损伤,瘀血凝滞,肿硬筋翻,足不能直行,筋短者足尖着地,臀努斜行……
此病初期,由于症状不明显,髋部疼痛较轻,休息后又觉疼痛消失,常易漏诊误诊,本病在青少年中并不鲜见。
故方用当归、元胡、乳香、没药,活血祛瘀镇痛;陈皮、郁金,开郁行气;骨碎补、川断、肉桂、狗脊、透骨草温阳益肾、强筋壮骨;独活、白芷散寒湿、消肿痛。
诸药合用,可收补肝肾、益气血、散寒湿、温筋脉、强筋骨之效。
【主治】股骨头骨骺无菌性坏死症。
【加减】使用本方时,若气血凝滞,可酌加土鳖虫、血竭;寒湿较重者,可加苍术、威灵仙;病程日久,体质虚弱者,可加黄芪、白术、紫河车,以健脾祛湿,补益气血。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