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纹舌(fissured tongue)又称沟纹舌,是指出现在舌背、舌前半部及舌尖两侧边缘宽窄不等、纵横交错、深浅不一的裂纹与沟隙,男女均可发生,发病率为5%~10%,健康人群中大约有0.5%~1%比例出现先天性裂纹舌。青少年或中老年人均可患病,年轻患者比较多见,症状比较轻,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成长,裂纹可扩张而明显,年少者有时常与地图舌同时存在。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舌苔厚白而且分布不均匀,有的情况下甚至没有舌苔,舌色鲜红,舌面有很多刀切状深沟裂纹,裂纹常呈叶脉状、脑回形以及不整形人字形、川字形及树叉状等各种形状。
一般情况下没有不适症状,一般不会出现疼痛症状,仅仅在进吃辛辣刺激食物时会有刺痛感,此病一般不会恶变。
裂纹舌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称为叶脉舌,在舌背中央有一条前后走向较深的的纵形裂沟,两侧旁又分出有许多横向排列的比较规则的副沟侧支,状如叶脉;一种称为脑纹舌,舌背可见有如大脑沟回状的裂沟,迂回弯曲于舌背,状似大脑的回纹,舌体稍大,两侧舌缘可出现齿印。裂纹少而浅的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舌体柔软,运动自如,味觉正常存在;而裂纹深者,沟裂中并无舌苔覆盖,沟裂中易滞留食物残渣与微生物而引起舌的炎症,水肿及刺激性痛;如果反复感染发炎后,舌体可逐渐增大肥厚,舌缘可出现齿印;长期的舌体裂纹也可能导致舌部营养失衡,舌面萎缩、光滑变小。
裂纹舌的发病原因:
1、遗传因素有关:多为先天性裂纹舌,这部分患者舌部裂纹原因不甚明了,通常认为是舌的发育畸形。
2、慢性消耗性疾病:临床多见于发热、脱水致电解质紊乱、糖尿病、慢性肠炎、肝硬变等病人的舌象。
3、营养缺乏症患者,以维生素缺乏者居多。
4、中医有说源于热症疾病:属心火灼、阴虚发热、热毒熏蒸、热盛伤津、胃液灼伤、明虚火旺、血枯液涸、邪入营血、胃阴不足、痰热凝结、精血亏虚或阴津耗损等等因素。
5、精神因素亦相关。
6、地域因素:地理环境、食物品种、营养成分等条件改变也有可能逐渐形成舌的裂纹。
7、口腔因素:口腔内卫生情况较差,大量的牙结石、食物残渣、残根、残冠的存在。
裂纹舌的治疗方法:目前在治疗上还没有较为有效的方法。
1、尽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中医治宜清心泻热、健脾祛湿、生津补血、滋阴养液。
2、平衡饮食,保证维生素的供应,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药物。
3、患者应保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调整正常心态,及时检查相应口腔内情况。
4、比较浅的裂纹一般不需要治疗,治疗相应口腔疾病,牙周洁治、拔除没有保留价值的残根残冠。
5、裂纹深者,症状重时可以考虑作手术切除裂纹并缝合关闭裂沟。
6、保持口腔清洁卫生非常重要,饭后及时漱口,适当使用消炎漱口剂以清洁舌部裂沟中的食物残屑、细菌,使沟纹中不积存食物,否则,反复感染裂纹会继续加深。裂纹舌属于舌病的其中一种,舌面上布满了深浅、长短不一的沟状裂纹,又称沟纹舌。
曾有一患者因为舌痛,对镜自照,发现裂纹舌深如沟壑,心中恐惧,遂于口腔科诊治,被告知舌痛是因细菌在细小裂纹之中繁殖,舌黏膜感染受刺激而痛。由于裂纹舌的原因尚未清楚,只是嘱其经常用淡盐水或消炎漱口水预防感染。
患者来我处就诊时见到“川”字形裂纹舌,舌红少苔,伴有口干、烦躁、便秘等症状,属中医胃阴虚、虚火内扰之象,予以滋养胃阴、清虚火之药如石斛、麦冬、沙参等药治疗之后,症状明显改善,裂纹变浅,舌上布满薄白苔,但裂纹始终存在,说明舌质是对疾病本质的反映,变化缓慢;舌苔是邪气深浅的表现,变化较快。
祖国医学很重视舌证,对舌纹也观察得很仔细。在《舌纹指南》一书中指出:“平人之舌无纹也,有纹者虚衰之微也”,纹少浅者衰之微,纹深多者衰之甚。
一般认为,舌生横纹是素体阴亏的缘故,舌生横纹如冰片是老年阴虚常见之象;裂纹如人字、川字、爻字及裂槽之类,多属胃液燥涸、实热内逼之象;淡白舌细纹满属脾胃浸湿之象;舌色绛红、边尖碎破、舌有血痕而疼者属阴液大亏、心火上炎之象。
多年临床工作中发现轻浅的裂纹舌属正虚但不甚,经过辨证治疗多可治愈或明显改善。但部分肝癌、胆囊癌、胃癌、精神分裂症等患者有明显的裂纹舌,属正虚甚。
总之,纹越多越深,病情越复杂、难治。一旦发现裂纹舌,应做有关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对暂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的,也应适当服中药或食疗辨证治疗,防患于未然。
本病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
(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
(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责任编辑:罗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