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病是指周身疼痛而言,如重痛,木痛,窜痛,冷痛,酸痛等,内可兼骨节, 外可连皮毛而痛,限于四肢或客于局部即与身痛有别. 风寒身痛: 周身痛,无汗发热,鼻寒流涕,咽痒,咳嗽. 1: 麻黄10 克桂枝6克 杏仁10克 甘草3克 2 :若身痛不定,恶寒,风。风邪偏重可以用: 乌药10克 川芎10克 白芷10克 桔梗6克 陈皮6克 白术6克 甘草6克 麻黄6克枳壳6克 人参10克 3:身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互减,寒冷和阴雨天则加重,苔白腻,脉沉迟缓. 麻黄10克 白芍10克 黄芪10克 炙甘草10克 制川乌6克{酌加部位引经药} 风湿身痛: 一身尽痛,肢体沉重。头胀如裹。或见恶寒发热: 1 : 羌活10克 独活10克 藁本6克 防风6克 川芎6克 炙甘草6克 蔓荆子6克 2: 猪苓10克 茯苓10克 白术10克 泽泻12克 桂枝6克 羌活6克 防风10克 藁本10克 苍术10克 3 : 若全身痛,恶风,自汗,脉浮者, 用:黄芪30克 防风30克 白术10克 甘草3克 大枣5枚 生姜2片 湿热身痛: 遍身上下沉重疼痛,重着而热,肩背沉重。或有发热,胸膈不利。苔黄,脉濡数或 弦数. 1: 白术10 当归6 防风1 猪苓6 泽泻10 茯苓10克 知母10克 姜活10 茵陈6 甘草3 升麻10 葛根6 苦参10 人参5 苍术10 加减:痛甚:乳香。 上身痛:倍加升麻。 下身痛:牛七。脚足:木瓜 薏仁。 臂:桂枝或桑枝。 2: 银花藤20克 滑石15克 防已10克 稀莶草15克 连翘10克 甘草6克 黄芩12克 桑枝30克 薏仁15克 苍术10克 3:黄柏,五加皮,木瓜,防已,槟榔各10克,苍术8克,牛七12, 薏仁30克,蚕砂15克地龙10克红花8克 加减:体弱+黄芪.当归;湿重:茯苓,泽泻 血淤身痛: 周身疼痛如刺,转侧不利,日轻夜重,或见皮肤紫暗。舌有淤斑,脉涩。 1:当归12克 五灵脂10克 香附10克 牛七10克 地龙10克 秦艽10克 川芎10克 桃仁10克 红花10克 甘草6克 姜活10克 没药6克 {肝郁血淤型}: 柴胡,酸枣仁各12克 郁金,白芍,远志,茯神,虎杖,石菖蒲各15克, 鸡血藤,龙齿,牡蛎各30克,刘寄奴20克 {肝郁睥虚型}: 广泛肌肉疼痛,日轻夜重,气少便溏,舌质淡,脉弦涩. 柴胡,当归,白术,香附.山甲,甘草各10克 白芍,黄芪各20克, 茯苓,合欢花,夜交藤,威灵仙各15克 加减:颈僵痛+葛根 夜间加重,固不移+五灵脂,没药,丹参 舌红.烦躁+丹皮,黄芩.山枝 阴虚身痛: 一身尽痛,畏寒肢冷。昼日烦躁不得眠,安静于夜,脉沉细。 1:干姜10克 附子10 克 桂枝10克 细辛6克 杜仲10克 威灵仙6克 若兼风,湿,寒身体拘急: 麻黄6克 桂枝10克 甘草6克 杏仁10克 白芍10克 川芎10克 防风10克 人参6克 黄芩6克 防已10克 附子10克 2:气血虚: 黄芪18克,人参10克 当归10克 麦冬10克 知母10克 乳香10克 没药10克 三棱3克 莪术3克 白术10克 陈皮10克 3:当归,白芍,独活,淮牛七各10克 黄芪,鸡血藤各30克,生姜3片, 桑寄生,川断各15克桂枝6克 败酱草20克 秦艽12克 加减:腰痛+杜仲 菟丝子,恶露不尽+阿胶,艾巾叶炭.小腹胀痛+桃仁,川芎,香附. 血虚寒凝型: 身痛重着,肢冷麻木,遇寒后诱发,舌质淡,脉细. 当归12克 桂枝9克 白芍9克 细辛3克 通草6克 大枣8个 炙甘草6克 黄芪30克, 桑枝20克, 秦艽12克,没药6克. 寒邪偏盛冷痛+制川乌,制草乌,淤甚而青紫+鸡血藤.王不留行,山甲,蜂房 {酌加部位引经药} 气滞火郁身痛: 发热,发寒而周身作痛,胸胁痞闷不畅,心烦口渴,小便不利,脉弦数。 柴胡10克 当归10克 白芍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2克 炙甘草6克 羌活10克 桑枝8克 山桅12克 丹皮10克 生姜,卜荷少许为引. 气血亏虚身痛: 一身酸痛,四肢麻痹而痛,倦怠少气,头晕眼花.面色无华,脉细弱: 当归10克 桂枝10克 白芍10克 细辛6克 木通6克 熟地10克 川芎10克 人参10克 黄芪15克 内伤劳倦型: 身体解而痛,形瘦神疲.脚腰酸软,或兼见其他虚劳症状. 1: 黄芪10克 白术10克 升麻6克 柴胡10克 人参6克 甘草6克 当归10克 羌活6克 防风6克 苍术10克 2: 人参6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甘草6克 当归10克 白芍10克 川芎10克 熟地15克 黄芪15克 肉桂3克 附子10克 羌活10克 风偏性: 游走性疼痛 当归30 党参30 鸡血藤30 秦艽18 威灵仙15 独活20 海风藤30 透骨草30克 薏仁30克 木瓜18克 桑枝18克 香附18克 甘草8克 产后身痛:{验方} 黄芪,白芍,鸡血藤各30克,桂枝10克 独活,当归各15克 生姜6克 大枣5个 加减:气血不足+白术,熟地 肾虚 +杜仲,川断,牛七.桑寄生 寒湿 +制川乌.淫羊藿 ;风寒 +防风; 瘀血+桃仁,红花 上肢 +羌活.葛根 ;下肢 +五加皮. 经前身痛专方:{验方}: 仙灵脾,羌活,独活,秦艽 ,赤芍.桂枝,巴戟天,红花.益母草10克, 仙茅,川芎各9克,桑寄生,当归各12克,熟地15 全身冷痛汤: 生川乌10 生草乌10 桂枝15 生甘草12 银花20 白酒1斤 用法: 浸泡30天,取酒弃渣,每次30毫升,于每晚睡前饮一次,饮后胃中灼热, 吃一个水果或凉的食物即可,服药时一药性剧热,要看患者的适应能力,先少饮, 逐渐加量,饮后以舌尖发麻为度,如口发麻,头晕呕吐为药量过量,如饮后无任何 反应为药力不足,应酌情加减. 满身皆痛 手足心腹一身皆痛,将治手乎,治足乎治肝为主,盖肝气一舒,诸痛自愈, 不可头痛救头,足痛救足也,方用: 柴胡 甘草 陈皮 栀子( 各壹钱) 白芍 薏仁 茯苓( 各伍钱) 当归 苍朮( 各贰钱) 水煎服, 此逍遥散之变化也,舒肝而又去湿去火,治一经而诸经无不愈也。 腰痛 痛而不能俯者,湿气也,方用 柴胡 泽泻 猪苓 白芥子( 各壹钱) 防已( 贰钱) 白朮 甘草( 各伍钱) 肉桂( 参分) 山药( 叁钱) 水煎服。 此方妙在入肾去湿,不是入肾而补水,初痛者,一二剂可以奏功, 日久必多服为妙。 痛而不能直者,风寒也,方用逍遥散加防已一钱,一剂可愈,若日久者, 当加杜仲一两,改白朮二钱,酒煎服,十剂而愈。 又方 杜仲( 壹两盐炒) 破故纸( 伍钱盐炒) 熟地白朮( 各参两) 核桃仁( 贰钱) 蜜丸, 每日空心白水送下五钱,服完可愈,如未全愈,再服一料,必愈。 凡痛而不止者,肾经之病,乃脾湿之故,方用 白朮( 肆两) 薏仁( 参两) 芡实( 贰两) 水六碗,煎一碗,一气饮之, 此方治梦遗之病亦神效, w腰腿筋骨痛 方用养血汤 当归 生地 肉桂 牛膝 杜仲 破故纸 茯苓 防风 ( 各壹钱) 川芎( 五分) 甘草( 参分) 核桃( 贰个) 山萸 土茯苓( 各贰钱) 水酒煎服。 腰痛足亦痛 方用 黄耆( 半斛) 防风 茯苓( 各伍钱) 薏仁( 伍两) 杜仲( 壹两) 肉桂( 壹钱) 车前子( 叁钱) 水十碗, 煎二碗入酒,以醉为主,醒即愈。 腰足痛,明系是肾虚而气衰,更加之湿,自必作楚,妙在不补肾而单益气,盖气足则血生,血生则邪退,又助之薏仁、茯苓、车前之类,去湿,湿去而血活矣,况又有杜仲之健肾,肉桂之温肾,防风之荡风乎。 腿痛 身不离床褥,伛偻之状可掬,乃寒湿之气侵也,方用 白朮( 伍钱) 芡实( 贰钱) 肉桂( 壹钱) 茯苓 荜薢( 各壹两) 杜仲( 叁钱) 薏仁( 贰两) 水煎,日日服之,不必改方,久之自奏大功。 两臂肩膊痛 此手经之病,肝气之郁也,方用 当归 白芍( 各参两) 柴胡 陈皮( 各伍钱) 羌活 秦艽 白芥子 半夏( 各叁钱) 附子( 壹钱) 水六碗,煎三沸,取汁一碗,入黄酒服之,一醉而愈。 此方妙在用白芍为君,以平肝木不来侮胃,而羌活柴胡又去风,直走手经之上,秦艽亦是风药,而兼附子攻邪,邪自退出,半夏、陈皮、白芥子,祛痰圣药, 风邪去而痰不留,更得附子无经不达,而其痛如失也。 手足痛 手足肝之分野,而人乃为脾经之热,不知散肝木之郁结,而手足之痛自去, 方用逍遥散,加栀子( 叁钱) 半夏( 贰钱) 白芥子( 贰钱) 水煎服,二剂,其痛如失,盖肝木作祟,脾不敢当其锋,气散于四肢,结而不伸,所以作楚,今平其肝气,则脾气自舒矣。 胸背手足颈项腰膝痛 筋骨牵引,坐卧不得,时时走易不定,此是涎伏在心膈上下,或令人头痛, 夜间喉中如锯声,口流涎唾,手足重,腿冷,治法用控涎丹,不足十剂, 其病如失矣。 [ 控涎丹方药未见此条,仍照原本存之。 ] 背骨痛 此症乃肾水衰耗,不能上润于脑,则河车之路,干涩而难行,故作痛也, 方用 黄耆 熟地( 各壹两) 山萸( 肆钱) 白朮 防风( 各伍钱) 五味子( 壹钱) 茯苓( 叁钱) 附子( 壹分) 麦冬( 贰钱) 水煎服。 此方补气补水,去湿去风,润筋滋骨,何痛之不愈哉。 腰痛兼头痛 上下相殊也,如何治之乎,治腰乎,治头乎,谁知是肾气不通乎, 盖肾气上通于脑,而脑气下达于肾,上下虽殊,而气实相通,法当用温补之药,以大益其肾中之阴,则上下之气通矣,方用 熟地( 壹两) 杜仲 麦冬( 各伍钱) 五味子( 贰钱) 水煎服,一剂即愈。 方内熟地, 杜仲,肾中药也,腰痛是其专功,今并头而亦愈者何也,盖此头痛,是肾气不上达之故,用补肾之味,则肾气旺而上通于脑,故腰不痛而头亦不痛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