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方法:
采用祛风清热化瘀通络汤。基本方:桂枝6 g,知母9 g,赤芍药9 g,生地黄9 g,牛膝9 g,当归9 g,威灵仙9 g,乌梢蛇9 g。
随症加减:酸痛以肩肘等上肢关节为主者,可加羌活、白芷、威灵仙、姜黄、川芎祛风通络止痛;酸痛以膝踝等下肢关节为主者,可加独活、牛膝、防己、萆通经活络,祛湿止痛;酸痛以腰背关节为主者,可加杜仲、桑寄生、淫羊藿、巴戟天、续断温补肾气。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8周为1疗程。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因风寒湿三邪乘虚而入,痹阻肌肉、骨节、经络,以致气血运行不畅,日久生痰成瘀,痰瘀互结,致关节肿大、变形、僵硬。类风湿关节炎属难治性疾病,呈慢性反复发作,治疗的关键在于祛风清热化瘀通络。
祛风清热化瘀通络汤方中桂枝疏风通络;赤芍药凉血散风;知母清热滋阴;生地黄养阴凉血;牛膝、威灵仙祛风通络止痛;当归养血活血,化瘀通络;乌梢蛇搜风通络。诸药合用,共奏良效。
祛风清热化瘀通络类中药胃肠耐受性好,副作用低。类风湿关节炎为终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形式各异,素体有阴虚阳虚的不同,感邪后亦有寒化热化之分,因此虽然以本方为基础方,但仍要随症加减,灵活施治。
河北省邯郸明仁中医医院 张希洲
治疗方法:
采用黄连解毒汤合升降散加味:黄芩6 g,黄连6 g,黄柏12 g,栀子6 g,忍冬藤30 g,大黄6 g,僵蚕15 g,蝉衣15 g,姜黄15 g,车前子15 g,砂仁6 g,元胡6 g,甘草3 g。
肿痛明显者加芒硝20 g外敷。
用法:1剂/天,水煎,分2次服,15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2个疗程。
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热痹”病范畴。此病好发于形体肥胖或嗜食肥甘厚味之人,肥甘厚味易伤脾胃,使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日久化热生毒,壅遏气机,湿热毒邪充斥三焦,痹阻关节经络,故见红肿热痛。因此本病的辨证主要为湿热痹阻,壅遏气机,脉络不畅,故治则当以清热祛湿,泻火解毒,行气止痛为主,方选黄连解毒汤合升降散加味。
方中黄芩、黄连、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分清三焦之火;栀子通泻三焦之火,车前子清热利尿,二者配伍使湿热毒邪自小便而生;大黄通腑泻热,使热毒之邪从大肠而生;忍冬藤清热解毒,通络止痛;僵蚕、蝉衣活血散风,泄热止痛;姜黄破血行气,消肿止痛;砂仁芳香化湿,健脾开胃,佐制苦寒药物败胃之弊; 元胡活血祛淤,行气止通;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配伍,共奏清热祛湿,泻火解毒,行气止痛之功。
疗法提供:北京市密云县溪翁庄镇卫生院 郑和平
治疗方法:
内服中药:
予扶正蠲痹汤。基本方:人参10 g,炙黄芪30 g,羌活、独活、桂枝、当归、川芎、炙甘草、威灵仙各10 g,桃仁10 g,红花10 g。
加减:偏风盛加防风、乌梢蛇;偏寒盛加制川乌头、细辛;偏湿盛加薏苡仁、苍术、木瓜;痰瘀阻络加穿山甲、地鳖虫、白芥子、胆南星。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3次。
外用中药:
透骨草10 g,伸筋草10 g,制川乌头6 g,细辛3 g,白芥子6 g。
用法:每日1剂,日2次熏洗。
以上治疗30日为1个疗程。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学痹证范畴。正气不足为发病的外在因素,而感受风、寒、湿、热等邪为引起本病的内在因素。其中尤以风、寒、湿三气杂至而致病者为多见。主要病机为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故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晚期可见不同程度的进行性关节强直、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萎缩等,是一种致残率极高的疾病。
扶正蠲痹汤方中人参、黄芪、甘草、桂枝益气补阳;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养血;羌活、独活、威灵仙温通血脉。外用方中川乌头、细辛辛热走窜,温经散寒通络;白芥子散寒通络;伸筋草祛风止痛,通络舒筋;透骨草散风止痛。内外合用,既能驱邪,又能扶正,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