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大胞、肺心病、慢性气管炎
主治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大胞、肺心病、慢性气管炎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云:“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此条文字简单,单凭“咳而脉浮”是不大容易选用厚朴麻黄汤的,因为“咳而脉浮”可以见到许多病证,如小青龙汤证、麻杏石甘汤证、越婢汤证等。张仲景的言外之意是,咳嗽是内有水饮,脉浮是外有风寒之邪,水饮久居,风寒外袭,引动水饮而作祟。但具体到临床上,不仅仅是“咳而脉浮”四个字。对此唐代孙思邈解释的比较清晰,他说:“厚朴麻黄汤治咳而大逆,上气胸满,喉中不利,如水鸡声,其脉浮者。(见《千金要方·卷五十七》)可见咳嗽、上气、脉浮、胸满、喉中有水鸡声,则是厚朴麻黄汤的适应证候。其症状叙述比《金匮要略》原文,多了上气、胸满、喉中有水鸡声,这样就比较贴切临床。而当代心血管病专家赵锡武先生说的更为具体,他说“稀稠混合痰,而听诊为混合啰音者,厚朴麻黄汤主之。”(见《赵锡武医疗经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余对此体会颇深,每遇肺气肿或肺心病,患有咳嗽气喘者,必听其两肺呼吸音,凡有干湿罗音者,首选厚朴麻黄汤治疗,多能取得预期疗效。
在厚朴麻黄汤中,有三味药需要关注,即干姜、细辛、五味子。张仲景治疗饮邪,必用干姜、细辛、五味子。这在《伤寒论》的几个方剂或方剂加减中都可见到,如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苓甘五味姜辛夏仁汤、苓甘五味姜辛夏仁大黄汤、真武汤,以及小柴胡汤、四逆散、射干麻黄汤等,都有它的影子。正如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咳嗽篇中所云,“姜细味,一齐烹,长沙法,细而精。”
余在应用厚朴麻黄汤时,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一是咳喘不能平卧;二是痰多黏稠;三是两肺有干湿罗音;四是脉浮而苔滑。结合当代医家所用该方经验,厚朴麻黄汤应用指证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即:咳、喘、痰、浮。这里的 “浮”包括脉浮无根与颜面虚浮。
厚朴麻黄汤证的形成机理是,外有风寒表邪,内有水饮,表邪引动水饮,水饮动而心肺之气痹而不扬,故有所述症状。因有表邪,故用麻黄、杏仁辛温解散之;而内有水饮,故用干姜、细辛、五味子开阖肺气,解散水饮;半夏与杏仁相伍,可使肺气肃降,水饮不致上逆,心肺可安;而方内用石膏,一是可助肺气下降,二是以防辛温燥烈之品伤及肺阴。妙用小麦先煮,补心养肺,固其正气。所加葶苈子具有止咳、平喘、肃肺、消炎、强心之综合效果;百部与全瓜蒌,有助于清理肺部的痰液,并通达肺络。全方可使肺气开阖有节,心脏循环有助,痰饮有力排出。
有人讲厚朴麻黄汤是小青龙加石膏汤的变方,有人讲是麻杏石甘汤的变方,还有人说是大青龙汤的变方,这三个方都是太阳经病的方子,但不要忘记,内无水饮胁迫肺腑,是不宜用厚朴麻黄汤的,这是个前提。
厚朴麻黄汤的应用约言为:咳而脉浮,胸闷,喉中有水鸡声,肺部有干湿罗音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医案
王某,男,53岁,于冬季就诊。
刻诊: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0年,曾因咳喘住院3次,并以“肺心病”治疗。就诊时频频咳嗽、痰多而稠、张口抬肩、喘闷不能平卧、烦躁气促,舌质暗,苔白滑润,脉浮大,重按无力。体征:口唇青紫,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听诊:心音弱,两肺可闻及干湿罗音。脉证合参,归属中医“肺胀、痰饮”等病范畴,属饮邪夹热上迫于肺所致。治以蠲饮清热,止咳平喘,宁心保肺,方取厚朴麻黄汤加味治之。
处方:炙麻黄10克,厚朴10克,生石膏30克,炒杏仁10克,姜半夏10克,淡干姜6克,五味子6克,细辛5克,小麦30克,百部10克,全瓜蒌15克。5剂,水煎服。
服用5剂后,咳喘略平稳,烦躁气促减轻。上方加葶苈子12克,继服10剂,已能平卧,脉略有根,两肺啰音减少。后以上方加倍制成蜜丸,每丸9克,每日3次,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回家调理。三个月后随访,病情稳定,咳痰喘明显减轻,未再作其他治疗。(毛德西 河南省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主治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大胞、肺心病、慢性气管炎
调肺汤
【组成】
小柴胡汤加麻麻黄10g、杏仁15g、石膏30g、甘草10g、沙参30g、五味子10g、瓜蒌30g、粟壳5g
【适应证】
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大胞、肺心病、慢性气管炎。
【方义】
本方系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合生脉散加味而成。
①小柴胡汤协调整体。
②麻杏石甘汤加粟壳排痰定喘止咳。气管炎,均由炎症致气管分泌物增多刺激或阴塞支气管、气管,使之痉挛而咳嗽,甚至还出现喘息。“病久必虚”,咳嗽不除,久之即虚,虚则病又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治肺病,在协调整体的前提下,首先要解决排痰止咳的问题。故选用了《伤寒论》第63条里的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还用了一味杰壳。
石膏——主要含硫酸钙,其性辛凉。它一方面有抑制体温中枢的亢进而具解热作用,可清肺之实热;一方面石膏经胃酸分解后,变成可浴性的钙盐,经小肠吸收而抑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镇静、镇痉以及减少血管的通透性,并抑制气管分泌物产生,以减轻或解除气管的刺激,从根本上减少痰量并止咳。
麻黄——舒张毛细气管,缓解气管痉挛而宣肺平喘。
杏仁——苦能降泄肺气,协助麻黄平喘。
甘草——原方是协助诸药的。但据药理研究,对咳嗽中枢有抑制作用,并且服药时能复盖咽部发炎的粘膜,减少刺激而镇咳。
粟壳——解痉镇咳。有的病人咳嗽频繁剧烈,不但痛苦,而且消耗体力。对付这种咳嗽,可选用粟壳,其量以5克即恰到好处。 这个量既能缓解支气管痉挛而镇咳,又不妨碍排痰。如用量过大,气管极度扩张,虽然咳一时止了,但无力排痰,反而以利作弊,有害于人。
③瓜蒌宽胸。肺居胸腔之中,为了增强肺之呼吸功能,选用瓜蒌不但可宽胸,而且有润肺祛痰止咳的作用。
④生脉散加强心脏功能。肺和心是两个脏器一个功能,即共同完成人体氧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交换作用。因此,治心要治肺,治肺也要治心。从中医理论认为,气血的运行是保持着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关系。气为阳,属于功能方面,是动力;血为阴,属于有形的物质,是基础。血液能够在脉管中周流不息,有赖于气的推动,即“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另一方面,气又必须依赖于营血作为物质基础,才能发挥其动力的作用,即“血为气母”。总之,气和血即肺和心的关系体现了“阴阳互根”的道理。因此,不把心力调整好,肺的功能也难以维持。所以选用了《内外伤辨惑论》中的生脉散以增强其心脏的功能。并以沙参易麦冬,兼有养阴润肺,生津止咳的作用。如在方中加半个臬煎服,润肺之力更佳。
小青龙汤加石膏治疗慢性气管炎效果也很好,但一宜长久服用是其缺陷。调肺汤则很平稳,可久服,效果又好。
【临床经验】
①对于有心脏病,尤其是心律紊乱者,不可用麻黄,可用苏叶易之。
②浸润性肺结核,可去麻黄。
③五味子用量不可过大。
【歌括】
调肺汤用小柴胡,
麻杏石甘汤全入,
沙参五味杰壳蒌
肺之疾患尽能除。
【病例】
丁××,男,62岁,太原市居民。
主因咳嗽气喘,胸憋不能平卧而求治。询患者于六二年始咳嗽,气喘,咳白色粘痰,每冬月加重,曾先后三次住院,均诊为“肺心病”。近心悸短气,微动即重,夜不能平卧,常倚枕而眠,且因诸证日趋;加重而求治中医。遂处以调肺汤60付。服4剂诸症减轻,信心倍增,服至48剂,诸症基本消失,可下床活动,生活自理。 时嘱续服一段时间,以善其后。
2.慢支平喘汤 组方:化橘红6g、半夏9g、茯苓6g、枳壳9g、海浮石30g、麻黄6g、杏仁9g、前胡9g、鱼腥草18g、全瓜篓15g、黄芩9g、甘草3g、苇茎12g 功效:理气化痰,宣肺平喘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一日一剂,水
2017-12-16 书香中医... 阅 103 转 24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慢支平喘汤
组方:化橘红6g、半夏9g、茯苓6g、枳壳9g、海浮石30g、麻黄6g、杏仁9g、前胡9g、鱼腥草18g、全瓜篓15g、黄芩9g、甘草3g、苇茎12g
功效:理气化痰,宣肺平喘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一日一剂,水煎二次,早、晚各分服。 |
3.治疗气管炎绝方,一次根除!
一.处方;
白茯苓10克 当归10克 杏仁10克 京半夏10克 甘草10克 五味子10克 陈皮10克 桑皮10克 川贝10克
二.熬药和服药时间;
第一付药,第一天下午5点熬,晚9点服。
第二付药,第二天晚九点熬,第三天7点服。
第三付药,第四天早7点熬中午11点服。
最后将三付药渣全部合在一起,第五天下午5点熬,晚九点服下,每服只熬一次,合冰糖一次服下,无论病情轻重,三付药服完后除根.
1.朴麻黄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
厚朴15g 杏仁15g 生石膏15g 麻黄12g 小麦10g 紫苑10g 半夏10g 白芍10g 甘草10g 细辛5g 五味子5g 如痰多着入苏子和砂仁,寒痰患者可以减少石膏,加入桂枝,干姜,而胸内满气气喘患者需要加白芥子he莱菔子,久病患者出现脾虚现象需要加入白术,党参;咳嗽比较严重的需要加枇杷叶和金银花,水煎服,一剂/d,每天早晚服用,。一周一疗程。
服药期间以清淡为主,戒烟酒和勤加锻炼
2.厚朴 麻黄 石膏 苦杏仁 甘草6g,细辛5g 小麦5g 干姜2g 风寒束肺着加荆芥 紫苑 百部;风热伤肺着加桑叶 芦根;风燥伤肺者加梨皮。沙参;痰湿壅肺及痰湿犯肺者加云茯苓;咳嗽严重者加金银花,浙贝母,枇杷叶;胸满气急者加苏子,莱菔子,白芥子;加淤者加地龙。川芎,加水500ml清水煎至200ml,取汁,每天一剂,分三次服用,。已三个月为一疗程,
服药期间以清淡为主,戒烟酒和勤加锻炼
3.治肺气肿哮喘的药方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对自己身体的健康也越来越关注了,但是疾病让我们防不胜防,肺气肿和哮喘就是其中的两种,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得了肺气肿和哮喘应该怎么办,发现这种情况应该做什么措施,有没有好的治疗药方呢?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治肺气肿哮喘的药方有哪些?
治肺气肿哮喘的药方
药方一:蛤蚧、红参、北沙参、紫河车、麦冬、化橘红。共研细末.每服5克.日服3次。
症状改善后,可减为每日1~2次,若药后无不良反应时。可长期坚持服食。
可用于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肺气肿.症见气短无力,咳嗽.遇寒诱发.体质虚弱.纳食少.头晕耳鸣等。
药方二:五爪龙、太子参、鹅管石(先煎),白术、茯苓,苏子、莱菔子、白芥子,甘草。加减:咳嗽甚者,加百部、紫菀、橘络;喘甚者,加麻黄,地龙;兼食滞者,加芒果核,布渣叶。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培土生金,降气降痰。
主治:肺气肿、哮喘之缓解期,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属肺虚痰结型,症见咳嗽气喘,痰多色白,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腻,脉沉滑。
以上是治肺气肿哮喘两个药方的简单介绍,建议大家在发现疾病后不要自行选择药方,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且患者在饮食上面最好是以清淡的食物为主,要避免那些油腻或者是辛辣一些刺激性的物体。碳酸饮料也是不要喝的,因为碳酸饮料对患者是非常的不利的,还有可能会加重病情。
4.中药治疗肺气肿的药方有:
中药方1:杏仁、苏叶、法夏、茯苓适量,前胡、桔梗、甘草各少许,枳壳、橘红各适量,生姜2片,大枣3枚,清水煎服。咳重加百部5克,冬季无汗加麻黄少许,若发热重、出汗加生石膏适量,同煎服
中药方2:桑花少许,连翘、桑叶、菊花各适量,前胡、百部、桔梗、牛蒡子各少许,杏仁、薄荷、甘草各适量,芦根少许,清水煎服。发热重的加黄芩、知母各适量,生石膏少许;咳重痰多加全栝蒌适量,川贝少许同煎。
中药方3:麻黄适量,桂枝适量,细辛少许,干姜一些,白芥子一些,杏仁少许,淮山适量,苏子五味子少许,法夏,黄芪,白术,山萸肉,金银花,黄芩,杏仁,桑白皮,款冬花,五味子,桔梗薄荷,瓜蒌仁,蒲公英,石菖蒲,麦冬。
肺气肿治疗药方(真人用药治愈)
党参20g 麦冬30g 桔梗15g 川芎15g 丹参20g 炙甘草15g 白术10g 刺五加10g 菊花15g 茶壶15g 黄芩15g 连翘15g 黄连10g 黄芪22g
黄柏10g 百合30-40g 陈皮15g 桑枝15g 牛膝20g 木香15g(后下)
女贞子20g 白芍10g 茯苓30g(打碎) 川贝20g(打碎)制龙骨10g(打碎)罗汉果一个(撕开)
一日一剂,水煎服(煎成五碗水),(3至5次/日)
开始一周减半服用,连服用60至70天,治愈后减半在服用15天,需配张医生外用药使用(每日搽三次,不配合使用会手脚发软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