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茶配方集锦大全
中医专家指出,生活中很多病症我们都是可以通过自身调理而取得良好疗效的,同时针对不同的病症,就有相应的保健茶能帮助取得更好的功效,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各种保健茶配方。
(一)心脑血管保健茶
1、张家界茅岩莓茶,每天2-3次,每次2-4袋茅岩莓茶放进杯子里,用沸水冲泡,水量不超过300毫升,5分钟以后再饮用,饮用10天左右高血压、低血压患者血压逐渐趋于正常,而低血糖患者在服用茅岩莓茶一星期左右,血糖指标逐渐平稳。并且有降低血脂以及软化血管的作用。
3.乌龙茶3克,槐角18克,何首乌30克,冬瓜皮18克;山楂肉15克,将以上诸药煎好去渣,冲泡乌龙茶,当茶饮(注:此方清热、化瘀、通血脉,有增强血管弹性,降低血中胆固醇,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
4.绿茶3克,奶油30克。开水冲泡,茶叶下沉后加入奶油,搅拌,然后加热(但不煮沸)饮用(注:此方提神,滋补。老人常饮,增强活力)。
(二)抗衰老茶配方:
粳米、黄粟米、黄豆、赤小豆、绿豆各750克,五者炒香;细茶500克,净芝麻375克,净花椒75克,净小茴香150克,泡干白姜和炒白盐各30克。将上述药所为细末;混合均匀,外加麦面、炒黄熟,与前等分拌匀;胡桃仁,南枣、松子仁、白糖等,任意加入。瓷罐贮放,每次3匙,白开水冲泡代茶饮。
绿茶6克,大黄2克,沸水冲泡,随渴随饮(注:此方有清热、泻火、通便、消积、去脂三功效,常饮此茶,可延缓衰老)。
(三)消除疲劳茶配方:
茶叶10克,先煎煮取浓汁约100毫升,去茶渣,入粳米50克,白糖适量,再加水400毫升左右,同煮为稀稠粥。每日2次,温热服食。
绿茶O.5-1.5克,蜂蜜25克,开水300-500毫升,浸泡5分钟后温饮,或煎服亦可。
茶末煎浓汁1茶匙,柠檬半只,蜜糖2汤匙,将柠檬洗净,放入搅拌机内粉碎成汁,然后倒入预先放有浓茶汁的杯中,用长匙调匀溶解。再加进蜜糖混合,最后冲开水即可饮用。4.茶叶10克,素馨花6克,春砂仁6克(打碎),分两次泡茶频饮。
(四)补虚弱茶配方:
将白芝麻在锅中焙黄,再在锅中放茶叶3克,加适量水煮开,饮用并嚼食。
2.茶叶5克,鲜丝瓜200克。将丝瓜洗净切成厚片,加盐水煮熟,掺入5克茶叶冲泡后即可饮茶汁。
3.红茶0.5-1克,黄芪15-25克。小儿酌减。400-500毫升水煮黄芪,沸后5分钟,加入红茶即得,分3次温饮,每日服1剂。
4.干虾米十几粒,茶3克,沸水冲泡茶,温后送服虾仁(注:此茶提神滋补,可增加营养。维持身体正常机能,提高抗病力)。
5.茶叶3克,红枣10-20枚,党参20克。将党参、红枣洗净,同煮茶叶,当茶饮用(注:此茶补脾和胃,益气生津)。
6.茶叶5克,红枣10枚,白糖10克,先将红枣洗净煮烂,然后开水冲茶,茶汁倒入红枣汤内,放白糖搅匀,食枣饮茶。
【枸杞茶】原料:枸杞10g、花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滋肾润肺,补肝明目。
用途:肝肾阳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
来源:传统药茶方。
【枸杞生地茶】原料:枸杞5g、生地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滋肝补肾,养阴清热。
用途:肝肾阴不足所致腰酸痛、口渴烦热、盗汗、潮热。
来源:传统药茶方。
【枸杞龙眼茶】原料:枸杞5g、龙眼肉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糖饮用。
功能:滋肾补心,安神。
用途:阴血不足心悸、失眠、多梦。
来源:《摄生秘剖》。
【枸杞芍茶】原料:枸杞5g、白芍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血柔肝。
用途:肝肾精血不足之慢性肝炎、肝硬化衄血;阴虚阳亢之头晕目眩、心悸、不寐;更年期综合症。
来源:传统药茶方。
【枸杞龙茶】原料:枸杞5g、龙胆草2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肝养血,清热除湿。
用途:急性传染性肝炎;转氨酶高。
来源:传统药茶方。
【枸杞五味茶】
原料:枸杞5g、五味子3g、龙胆草3g、虎杖3g、绿茶5g、冰糖10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滋阴养肝,解毒除湿;降转氨酶。
用途:急性传染性肝炎;肝功失常转氨酶偏高。
来源:传统药茶方。
【生地茶】原料:生地10g、绿茶3g。
用法:用生地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滋阴养血,降血糖,升血压,利尿,抗菌,保肝。
用途:阴虚发热、盗汗、口烦渴;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枯便秘;风湿性关节炎;传染性肝炎;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
来源:传统药茶方。
【地麦茶】原料:生地5g、麦冬3g、天冬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生津。
用途:热病后伤津,口烦渴、汗出;消渴。
来源:传统药茶方。
【地苍茶】原料:生地5g、苍术3g、绿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燥湿养阴,敛脾精。
用途:慢性肾炎肾病已久,肾阴虚而湿邪阻滞不化,出现阴虚挟湿的症状,腰膝酸软、口渴咽干、盗汗、潮热、苔黄厚腻、水肿、蛋白尿;慢性湿疹。
【生地英茶】原料:生地5g、蒲公英3g、绿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凉血解毒,散结除痹。
用途: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红肿热痛;痈疮肿毒。
来源:传统药茶方。
【生地豆卷茶】原料:生地5g、豆卷3g、绿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通达宣利,养阴解表。
用途:湿热入营血而致身热、发红疹、烦燥不安;乳痈初起;胃热烦渴。
来源:传统药茶方。
【当归茶】原料:当归10g、红茶3g。
用法:用当归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可加糖。
功能: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用途:月经不调、闭经;痛经;血虚头晕目眩、心悸、疲倦;冠心病心绞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虚便秘;跌打损伤;高血压病;慢性盆腔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归芪枣茶】原料:当归5g、黄芪5g、大枣3枚、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血补气。
用途:气血虚弱,神倦、疲乏、咽干;月经不调、经量少;产后气血亏损;病久不愈气血枯竭;免疫功能低下;再障贫血;气虚低热。
来源:传统药茶方。
【当归芍茶】原料:当归5g、白芍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血平肝。
用途:肝硬化血虚有瘀者;痛经;湿热瘀阻之痢疾。
来源:传统药茶方。
【归苏茶】原料:当归5g、苏子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和血,降气,消痰。
用途:老年咳喘;慢性支气管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当归羌茶】原料:当归5g、羌活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通血脉,散寒滞。
用途:冠心病因风寒诱发而加剧心胸闷痛、上肢酸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当归川楝茶】原料:当归5g、川楝子2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肝活血,调气止痛。
用途:气滞血瘀少腹痛、筋脉拘挛;慢性肠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当归柏仁茶】原料:当归5g、柏子仁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血润燥。
用途:老年便秘;血虚之闭经。
来源:传统药茶方。
【当归芷茶】原料:当归5g、白芷3g、绿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活血养血,化湿解毒。
用途:气血虚寒之溃疡病、疮疡肿毒、癌肿。
来源:传统药茶方。
【何首乌茶】原料:何首乌5g、红茶3g。
用法:用200ml水煎煮何首乌至水沸后5~10分钟,冲泡红茶饮用。冲饮至味淡。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补肝益肾,养血祛风;降血脂,抗菌。
用途:肝肾阴亏,发须早白、头晕、遗精、腰膝酸软;慢性肝炎;痈肿;瘰疬;痔疮。
来源:传统药茶方。
【何风茶】原料:何首乌5g、防风3g、薄荷3g、绿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薄荷、绿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血,祛风,除湿,解毒。
用途:遍身疮肿痒痛。
来源:《外科精要》。
【首乌芍茶】原料:何首乌5g、白芍3g、绿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可不用茶。
功能:益肝肾,养心血。
用途:肝肾不足,心血亏损,虚烦不眠、心悸不宁、头晕耳鸣;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属肝肾阴虚者。
来源:传统药茶方。
【白芍茶】原料:白芍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抗菌。
用途:胸胁疼痛;阴虚发热;月经不调;泻痢腹痛;崩漏。
来源:传统药茶方。
【芍姜茶】原料:白芍5g、干姜3g、红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止痛。
用途:痛经;寒性胃腹疼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白芍梅茶】原料:白芍5g、乌梅2枚、木瓜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敛肝养胃。
用途:胃阴不足,纳差、无食欲、口渴、舌红少苔;萎缩性胃炎;慢性泻痢;妊娠呕吐日久伤津;甲亢。
来源:传统药茶方。
【白芍薇茶】原料:白芍5g、白薇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阴血,清肝热。
用途:高血压;阴虚血热之血尿、崩漏、经期发热、蛋白尿。
来源:传统药茶方。
【白芍钩藤茶】原料:白芍5g、钩藤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柔肝清热,平肝熄风。
用途:肝阳偏亢之眩晕、高血压、目赤。
来源:传统药茶方。
【五味子茶】原料:五味子5g、绿茶3g。
用法:用五味子的煎煮液2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
用途:肺虚喘咳、口干、自汗盗汗;梦遗滑精;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急性肠道感染;神经衰弱。
来源:传统药茶方。
【生脉茶】原料:五味子5g、人参3g、麦冬3g、花茶3g、冰糖10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用途:热伤元气,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口干作渴、汗出不止。
来源:《千金方》。
【五味沙斛茶】原料:五味子5g、沙参3g、石斛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胃益津。
用途:久痢伤津或热病后伤津。
来源:传统药茶方。
【山茱萸茶】原料:山茱萸5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抗菌。
用途: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遗尿。
来源:传统药茶方。
【天门冬茶】原料:天门冬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能:滋阴润燥,清肺降火;抗菌,抗肿瘤。
用途: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肺痈;咽喉肿痛;消渴;便秘;乳房肿瘤。
来源:传统药茶方。
【三才茶】原料:天门冬5g、人参3g、生地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可加冰糖。
功能:养阴益气,润肺止咳。
用途:肺气虚阴咳嗽。
来源:《儒门事亲》。
【天贝茶】原料:天门冬5g、川贝母3g、茯苓3g、阿胶3g、杏仁3g、绿茶3g。
用法:用前五味药的煎煮液400泡绿茶饮用。
功能:清肺祛痰。
用途:肺热咳嗽咳血;吐血;肺癌;乳腺癌。
来源:《本事方》。
【天冬板蓝茶】原料:天门冬5g、板蓝根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能:清热养阴,解毒。
用途:热病发热、口烦渴;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口舌生疮。
来源:传统药茶方。
【麦门冬茶】原料:麦门冬5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能: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抗菌,降血糖。
用途:肺燥干咳、咯血;肺痿;肺痈;消渴;虚劳烦热;热病伤津,咽干口燥、便秘。
来源:传统药茶方。
【麦地茶】原料:麦门冬5g、生地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或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可加冰糖。
功能:养阴清热。
用途:热病烦渴、鼻出血;咽喉不利。
来源:《济生方》。
【麦冬地骨茶】原料:麦门冬5g、地骨皮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能:养肺阴,清虚热。
用途:骨蒸肺痿,四肢烦热、不能食、口干渴。
来源:《圣济总录》。
【麦冬夏茶】原料:麦门冬5g、半夏3g、人参3g、粳米3g、甘草3g、绿茶5g。
用法:用前五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阴益气,利咽喉。
用途:火逆上气,咽喉不利、干咳咯痰。
来源:《金匮要略》。
【沙参茶】原料:沙参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能:养阴清肺,祛痰止咳;强心,抗真菌,降血压。
用途:肺热燥咳;虚劳久咳;阴伤咽干喉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沙麦茶】原料:沙参5g、麦冬3g、玉竹3g、冬桑叶2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前四味药的煎煮液400ml,泡甘草、绿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肺润燥。
用途:燥伤肺卫阴亏,发热咳嗽、口干渴。
来源:传统药茶方。
【玉竹茶】原料:玉竹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能:养阴润燥,除烦止渴。
用途:热病伤阴,咳嗽烦渴、虚劳发热、消谷易机、小便频数,咽喉不利。
来源:传统药茶方。
【益胃茶】原料:玉竹5g、沙参3g、麦冬3g、生地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益胃生津。
用途:热病发汗后,当复其阴,以滋养耗伤之胃津;咽喉不利。
来源:《温病条辨》。
【玉竹薄茶】原料:玉竹5g、薄荷3g、菊花3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能:养阴,疏表,明目。
用途:外感热病后目赤痛、视物昏花。
来源:《圣济总录》。
【石斛茶】原料:石斛5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能:益胃生津,清热养阴。
用途: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热。
来源:传统药茶方。
【石斛瓜蒌茶】原料:石斛5g、瓜蒌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能:生津润肺,宣肺止咳。
用途:肺燥咳嗽咯干痰;慢支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天花粉茶】原料:天花粉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能: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排脓消肿。
用途:热病口渴;消渴;肺燥咳血;黄疸;痈疽肿毒。
来源:传统药茶方。
【玄参茶】原料:玄参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能:滋阴降火,除烦,解毒。
用途:热病烦渴、便秘;自汗盗汗;咽喉肿痛;痈肿;皮肤炎症。
来源:传统药茶方。
【玄青茶】原料:玄参5g、大青叶3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能:清热凉血,养阴解毒。
用途:乳蛾肿痛;感冒发热;腮腺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芦根茶】原料:芦根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
用途:热病烦渴;胃热呕吐泛酸;肺痈。
来源:传统药茶方。
【芦麦茶】原料:芦根5g、麦门冬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能:养阴清热。
用途:霍乱吐泻、口烦渴、小便黄;膀胱癌;咽喉不利。
活血茶
【配方】红花5克,檀香5克,绿茶1克,赤砂糖25克。
【用法】将红花、檀香、绿茶、赤砂糖加水煎汤取汁,代茶频饮。
【功效】活血化瘀止痛。适用于因人体气虚、寒凝、热结、痰阻引起的心脉郁滞而产生的左胸膺部或中处隐痛、闷痛,有时还可引及肩背、手臂等处疼痛,不少心血管病人也有类似症状,均可饮用。
仁和保健茶
【配方】绿茶、人参花果。
【用法】开水冲泡。
【功效】滋补健身。绿茶配以人参花果,具有防癌抗,固阳强肾,补阴助脾,抗衰老等功效。
保健灵身茶
【配方】绿茶、绞股兰、葛根。
【用法】开水冲泡。
【功效】绿茶配以绞股兰和葛根,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提高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
芝麻养血茶
【配方】黑芝麻炒黄,茶叶3克。
【用法】黑芝麻炒黄后,每次取6克,加茶叶,沸水冲泡饮用。
【功效】滋补肝肾,养血润肺的功效。莲子茶
莲子冰糖茶
【配方】莲子30克,冰糖20克,茶叶5克。
【用法】将带芯莲子用温水浸泡数小时后,加冰糖和水炖烂。茶叶用沸水冲泡5分钟后,将茶汁拌入莲子汤内即成。每日1剂,多次服饮。
【功效】养心益肾,清心宁神。适用于心气不足,心悸怔忡。
首乌松针茶
【配方】首乌8克,松针30克,乌龙茶5克。
【用法】将何首乌、松针加水煎沸15~20分钟,去渣取汁,趁沸加入乌龙茶,经5分钟即成。每日1剂,多次服饮。
【功效】补精益血,扶正祛邪。适用于肝肾虚亏,因环境引起的白细胞减少。
酥油茶
【配方】砖茶50克、酥油150克、牛奶1杯、开水2公斤。
【用法】将砖茶、酥油、牛奶、适量精盐加入开水放入长圆形的茶桶,然后用木棍上下抽打,至相互交融为止,再倒入茶壶加热即可。
【功效】滋阴补气,健脾提神。适用于虚弱。
五味子茶
【配方】北五味子3~5克,绿茶0.5~1.5克,蜂蜜25克。
【用法】北五味子用文火炒至微焦,与绿茶一起用沸水冲泡5分钟,趁热加入蜂蜜拌匀即成。每日1剂,分3次温服。
【功效】振奋精神,补肾益肝。适用于腿软乏力,耳鸣,精神衰弱,慢性肝炎,肝虚目眩,视力减退。
蜂蜜茶
【配方】将蜂蜜25克、绿茶0.5~1.5克。
【用法】混合后加沸水冲泡5分钟即成。每日1剂,温服。
【功效】健脾润肺,生津止渴,利尿解毒。适用于精神困倦,四肢乏力,暑热口渴,汗多尿少。气管炎,病后体弱,肝炎,低血糖,便秘。
甜乳茶
【配方】将甜炼乳1汤匙、红茶0.5~1克、食盐适量。
【用法】混合后,用沸水冲泡5分钟即成。每日1剂,早饭后服饮。
【功效】补虚损,益胃肠,养五脏,生津止渴。适用于病后虚弱,食欲不振。
圆肉茶
【配方】圆肉10~25克,绿茶1~1.5克。
【用法】圆肉加盖蒸1小时。绿茶用沸水冲泡5分钟后去渣取汁,趁热将茶汁冲入圆肉。每日1剂,温服,食肉喝汤。
【功效】益心脾,补气血,安神。适用于神经衰弱,体弱血虚,健忘,失眠。
虾米茶
【配方】虾米15粒,茶叶3克。
【用法】将干虾米、茶叶用沸水冲泡饮服。
【功效】补肾壮阳。适用于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者。
红枣茶
【配方】红枣10枚,水、白糖共10克。
【用法】共同煎煮至红枣熟。以茶叶5克用沸水冲泡5分钟后去渣取汁,将茶叶倒入红枣汤内煮沸即成。每日1剂,多次温服。
【功效】补精养血,健脾和胃。适用于贫血,久病体虚,维生素缺乏症。
大枣生姜茶
【配方】大枣25~30克,生姜10克,红茶0.5~1.5克。
【用法】将大枣加水煮熟晾干。生姜切片炒干,加入蜂蜜炒至微黄。再将大枣、生姜和红茶叶用沸水冲泡5分钟即成。每日1剂,分3次温饮食枣。
【功效】健脾补血,和胃,助消化。适用于食欲不振,贫血,反胃吐食。
党参茶
【配方】将蜜炙党参10~25克、红茶1~1.5克。
【用法】混合后用沸水冲泡5分钟即成。每日1剂,分3次温饮。
【功效】健胃祛痰,益气补血。适用于营养不良性贫血。
饴糖茶
【配方】红茶1~1.5克,饴糖15~25克。
【用法】将红茶叶用沸水冲泡5分钟后去渣取汁。饴糖用沸水拌匀溶解,倒入茶汁即成。每日1剂,分2~3次服用饮。
【功效】健胃润肺,滋养强壮。适用于身体虚弱,肺虚干咳,慢性气管炎。
黄芪茶
【配方】黄芪15~25克,红茶0.5~1克。
【用法】将黄芪加水煎沸5分钟,趁热加入红茶拌匀即成。每日1剂,分3次温饮。
【功效】固表止汗,补气强壮,利水消肿,排脓驱毒。适用于慢性虚弱,表虚自汗,慢性气管炎。
核桃茶
【配方】核桃仁5~15克与绿茶0.5~1克、白糖25克。
【用法】混在一起,用沸水冲泡5分钟拌匀即成。每日1剂,分2次服饮。
【功效】补肾强腰,敛肺定咳。适用于腰肌劳损,虚弱,气喘,产后手脚软弱,慢性气管炎。
粳米茶
【配方】粳米25~50克,绿茶0.5~1.5克。
【用法】将粳米加水煮成半熟,用米汤趁热冲泡绿茶,5分钟后即成。每日1剂,少量多次缓饮。
【功效】生津止渴,健胃利尿,消热解毒。适用于暑热口渴。
枸杞茶
【配方】枸杞子5~10克,红茶0.5~1.5克。
【用法】将枸杞子用食盐炒至发胀后,去盐,加入红茶,用沸水冲泡5分钟即成。每日1剂。
【功效】润肺补肾,益肝明目,养血。适用于阴虚,视力减退,潮热盗汗,性欲早退。
◆ 玫瑰花茶
◆ 干玫瑰花6至10片,放入茶杯中,冲入热水,即可饮用。
功效:玫瑰花性温味甘,适合肝胃气痛、胸口腋下胀满疼痛、易怒者饮用。
◆ 荷楂菊茶
◆ 以荷花(6克)、山楂(15克)、金银花(3克)、菊花(10克)组成。把这些材料加入500毫升的清水中,煮沸即可饮用。
功效:荷花性甘平温,清肺热,祛湿消肿;山楂酸甘,行淤血;金银花甘寒,清热。
容易疲倦、溏便(中医指大便稀薄)、脸色苍白者,不适合饮用。
◆ 杞菊药茶
◆ 由枸杞子、白菊花、绿茶各10克组成。把这些材料用沸水泡浸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菊花味甘苦;枸杞甘平,滋阴润燥;视力不好、口干、头晕目眩者适合服用。
手足冰冷、脾虚、易腹泻者不适合饮用。
◆ 决明子茶(亦称决明茶)
◆ 将30克决明子捣碎,煎煮成茶水。功效:散热明目,润肠通便,适用于经常头晕烦躁、便秘、口干口苦的人。
腰酸尿频、肾阳虚弱者,不适合饮用。
秋天气候由热转凉,万物渐趋凋谢,人体受秋燥的影响,常常出现肺燥,阴津不足等症状。秋气通肺,故宜补阴。
竹荪银耳茶
的调制方法:
干竹荪10克,银耳10克,乌龙茶10克,冰糖适量。将竹荪银耳洗净,加冰糖炖烂,乌龙茶用沸水冲泡3分钟后取茶汤注入银耳竹荪中再炖一会儿即可连汤服食
功效:可清心明目,滋阴润肺
配方1、有金银花、野菊花、鸡蛋花、木棉花洗净后5碗水煲成一碗水。即可。
配方2、有鸡骨草、夏枯草、加3元瘦肉就可以了。
1、王老吉:
由10味中药组成:以岗梅、淡竹叶、五指柑清心火、解热毒;配以山芝麻、布楂叶、金沙藤、金樱根、木蝴蝶利湿通淋,除肠胃之火;再以金钱草、火炭母冰血去淤,疏肝和胃。这些中药是天然植物,能有效地去除人体的毒素,提高免疫力。
2、夏桑菊茶:
集夏枯草、桑叶、菊花等植物,味道甘甜,气味芳香,清热解毒,清火明目。秋冬防肺燥,春夏祛暑湿。
3、邓老凉茶:
包括金银花、菊花、蒲公英、霜桑叶等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抗病毒、解热、抗炎等作用。板蓝根:板蓝根颗粒的主要成分为板蓝根。板蓝根具有明确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其水浸液对多种致病菌如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连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贺志氏及费氏痢疾杆菌、肠炎杆菌和A刑脑炎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是用于治疗温病发热、热毒、咽喉肿痛等病的良药。
4、清开灵:
由金银花、黄芩、板蓝根、栀子、水牛角、动物胆酸、珍珠层粉等8味中药组方制成。该药具有抗病毒、清热毒、醒脑开窍、抗菌等功能。对各种病毒(热毒)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5、金银花茶:
主要成份为金银花、山芝麻、菊花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暑、降火利咽、生津止渴、清除风热感冒、热血毒痢、痛肿疔疮、温病发热等功效。
6、五花茶:
主要成份为金银花、菊花、槐花、葛花、木棉花。选用纯中药精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解酒去湿、健胃消滞等作用。
DIY夏季保健凉茶
1、陈皮茶:将干橘子皮10克洗净,撕成小块,放入茶杯中,用开水冲入,盖上杯盖焖10分钟左右,然后去渣,放入少量白糖。稍凉后,放入冰箱中冰镇一下更好。常饮此茶,既能消暑又能止咳、化痰、健胃。
2、桑菊茶:将桑叶、白菊花各10克,甘草3克放入锅中稍煮,然后去渣叶,加入少量白糖,桑菊茶制成了。常饮这种桑菊茶,可散热清肺润喉,清肝明目,对风热感冒也有一定疗效。
3、荷叶凉茶:将半张荷叶撕成碎块,与中药滑石、白术各10克,甘草6克,放入水中,共煮20分钟左右,去渣取汁,放入少量白糖搅匀,冷却后饮用,可防暑降温。
4、西瓜皮凉茶:很多人吃完西瓜将皮丢弃很可惜,可将外皮绿色的那一层利用起来,洗净后切成碎块,放入适量的水煮半小时左右,去渣取汁,再加入少量白糖搅拌均匀,去暑利尿解毒的西瓜皮凉茶就做成了。
5、薄荷凉茶:到中药铺买回薄荷叶、甘草,每次各取6克,加水1000克左右,煮沸5分钟后,放入白糖搅匀。常饮此凉茶提神醒脑。
桂平街头自选中药凉茶摊独具特色:用30个大塑胶长方形罐,分成5层,内装用中药熬成的中药凉茶,外贴上中药名、用途(功效)、每杯(一次性茶杯)含中药成分、适用物件、禁忌等说明标签,每个罐有按钮,顾客自选品种后一按开关,满怀即止,每杯售O.5元。此外还设有冰冻凉茶,每怀1.0O元。这些中药凉茶按民间传统配方精熬而成,既有单味中药,也有配方中药,如生地、鱼腥草、杜仲、茅根、罗汉果、菊花、玄参、乌梅、麦冬、芦根、黄芩、马齿苋、雷公根、青蒿、绞股兰、夏桑菊等。
摘自《中药报》
由10味中药组成:以岗梅、淡竹叶、五指柑清心火、解热毒;配以山芝麻、布楂叶、金沙藤、金樱根、木蝴蝶利湿通淋,除肠胃之火;再以金钱草、火炭母冰血去淤,疏肝和胃。这些中药是天然植物,能有效地去除人体的毒素,提高免疫力。
夏桑菊茶: 集夏枯草、桑叶、菊花等植物,味道甘甜,气味芳香,清热解毒,清火明目。秋冬防肺燥,春夏祛暑湿。
邓老凉茶: 包括金银花、菊花、蒲公英、霜桑叶等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抗病毒、解热、抗炎等作用。板蓝根:板蓝根颗粒的主要成分为板蓝根。板蓝根具有明确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其水浸液对多种致病菌如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连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贺志氏及费氏痢疾杆菌、肠炎杆菌和A刑脑炎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是用于治疗温病发热、热毒、咽喉肿痛等病的良药。
清开灵: 由金银花、黄芩、板蓝根、栀子、水牛角、动物胆酸、珍珠层粉等8味中药组方制成。该药具有抗病毒、清热毒、醒脑开窍、抗菌等功能。对各种病毒(热毒)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金银花茶: 主要成份为金银花、山芝麻、菊花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暑、降火利咽、生津止渴、清除风热感冒、热血毒痢、痛肿疔疮、温病发热等功效。
透心凉冰茶
配方:胖大海)济银花、金丝枣、杭白菊、绿茶、葡萄干、莲心、贡菊、果干、麦冬、枸杞、山楂、冰糖。金菊冰茶
配方:金菊、胖大海、金丝枣、杭菊花、济银花、麦冬、山楂、薄荷、桑椹、腊梅花。二十四味凉茶
配方:枣片、金银花、杭白菊、玫瑰花、乌龙茶、黄山贡菊、腊梅花、枸杞、黑芝麻、金菊花、白芝麻、麦冬、胖大海、茉莉花、山楂、甘草、莲心、果干、薄荷、毛峰茶、银菊、玫瑰茄、银杏叶、冰糖。
红颜靓肤茶
配方:灵芝、红参片、雪莲花、甘草、山楂、果干、枣片、枸杞、毛峰、济银花、梅花、冰糖。柠檬爽茶
配方:柠檬干、桔皮、山楂、胖大海、枸杞、济银花、杭白菊、灵芝片、薄荷、金菊、麦冬、毛峰茶、冰糖。参片桂圆八宝茶
配方:参片、银杏叶、毛峰茶、黄山金菊、葡萄干、杭白菊、桂圆、枸杞、果干、红枣、黑芝麻、冰糖。灵芝八宝茶
配方:灵芝、参片、杭白菊、甘草、桂圆、麦冬、枸杞、毛峰茶、银花、山楂、葡萄干、枣片、冰糖
龙井八宝茶
配方:金银花、枸杞、冰糖、参片、龙井茶、枣片、胖大海、陈皮、莲心。桂圆红枣八宝茶
配方:桂圆、菊花、冰糖、茶叶、山楂、枣片、果干。
忆江南玫瑰靓肤茶
配方:玫瑰花、千日红、茉莉花、陈皮、山楂、红枣、枸杞、葡萄干、冰糖。
透心凉冰茶
配方:胖大海、山楂、枸杞、陈皮、菊花、红枣、莲心、薄荷、冰糖。灵芝养生茶
配方:灵芝、菊花、红枣、山楂、桂圆、莲心、陈皮、冰糖、茶叶。
民间养生茶配方
党参红枣茶
〔配方〕党参20克,红枣10~20枚,茶叶3克。
〔用法〕将党参、红枣用水洗净后,同煮茶饮用。
〔功效〕补脾和青,益气生津。适用于体虚,病后饮食减少,大便溏稀,体困神疲,心悸怔忡,妇女脏躁。
〔来源〕民间验方。
大黄茶
〔配方〕绿茶6克,大黄2克。
〔用法〕沸水冲泡,随渴随饮。
〔功效〕本方有清热,泻火,通便,消积,去脂之功效,常饮此茶可延缓衰老。
〔来源〕民间验方。
粳米白糖茶
〔配方〕茶叶1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用法〕先煮浓茶1000毫升,去茶渣,加入粳米和白糖,再加水4000毫升,因煮为稀稠粥,每日2次,温热服食。
〔功效〕滋阴补气,消除疲劳。
〔来源〕民间验方。
丹参黄精茶
〔配方〕茶叶5克,丹参10克,黄精10克。
〔用法〕将药共研粗末,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0分钟后饮用,每日1剂。
〔功效〕活血补血,填精。治贫血症及白细胞减少。
〔来源〕民间验方。
酥油茶
〔配方〕酥油150克、牛奶1杯,砖茶、精盐适量。
〔用法〕先将酥油1000克、盐1克和牛奶倒入干净茶桶,再倒入2公斤熬好的茶水,然后用细木棍上下抽打5分钟,再放进50克酥油,再抽打2分钟,打好后,倒进茶壶加热1分钟,倒茶饮用时轻轻摇匀,使水、乳、茶、油交融,更加香美可口。
〔功效〕有提神、滋补之功。主治病后体弱,常饮酥油茶,可增进食欲,增强体质,加快康复。老人常饮,可增加活力。产妇多饮,可增乳汁,补身体。
〔来源〕民间验方。
素馨花茶
〔配方〕茶叶10克,素馨花6克,春砂仁6克。
〔用法〕先切碎春砂仁,然后混合后,分两次泡茶频饮。
〔功效〕安神益阴,消除疲劳。
〔来源〕民间验方。
白芝麻茶
〔配方〕茶叶3克,白芝麻适量。
〔用法〕将白芝麻放入锅中焙黄,再在锅中放上茶叶,加适量水煮开,饮用并嚼食。
〔功效〕补气养血,补虚弱,抗老防衰。
〔来源〕民间验方。
枣茶
〔配方〕红枣20克,茶叶5克,白糖10克。
〔用法〕将红枣加茶叶同煮,枣烂后,加白糖,即可饮用。
〔功效〕补血养精,健脾和胃。
〔来源〕民间验方。
鲜丝瓜茶
〔配方〕茶叶5克,鲜丝瓜2000克。
〔用法〕将丝瓜洗净切成厚片,加盐水煮熟,渗入茶叶冲泡后即可饮茶汁。
〔功效〕养精凉血,补虚弱。
〔来源〕民间验方。
黄芪红茶
〔配方〕红茶0.5—1克,黄芪15—20克。
〔用法〕用4000—5000毫升水煮黄芪,沸后5分钟,加入红茶即得。分3次温饮,日服1剂。
〔功效〕安神益阴,补虚弱。
〔来源〕民间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