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中秋,保健康”
近年来科室开展熏脐帖敷以来,已使2000余人受益,深受广大患者热捧,有效传承了祖国医学养生精髓,造福于黎民众生。
科室历经10余年精心研究历代古籍,遍访当代养生专家,反复验证总结,终于将此项具有广嗣延龄的养生方法原汁原味挖掘出来,并且利用现代化技术使其精细化、规范化,程序化、现代化,取得了极佳的养生和治疗效果。
1.男子下元虚损,主要症状为腰膝酸软,神疲倦怠,失眠健忘,畏寒肢冷,遗精滑精,阳痿早泄,中年无子者。
2.女子肝肾不足,症见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失眠健忘,子宫寒冷,久不成胎者。
1.传染病、高热、急性炎症、大饥、大饱、醉酒、精神疾病等禁忌。
3.施灸过程中,感饥饿即可食用米汤稠粥、白肉好酒以助药力,故治疗时宜备带上物。
脐疗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而蒸脐是脐疗法之一种。用此法养生保健、治病强身,颇显东方养生学特色。东方养生学的鼻祖是彭祖,历久相传,说是出之于他的这一独特养生法,值得我们重视和发掘。现为抛砖引玉,特作介评如次:
一、彭祖其人其著 彭祖,姓钱,名铿,为颛顼帝之孙陆终氏之中子(一说“陆终第三子”),“在商为守藏史,在周为柱下史”(一说“为殷大夫”)。《楚词?天问》有“彭铿斟雉帝何飧,受寿永多夫何长”之文,王逸注及洪兴祖补注说他善调雉羹以事帝尧,为尧所赞美,封之于彭城(今江苏省铜山县),后人以其养生之道可祖,故称之为彭祖。晋?葛洪为之作传,说他“至殷末世,年七百六十岁,而不衰老,少好恬静,不恤世务,不营名誉,不饰车服,唯以养生治身为事。”干宝也说他“历夏至殷末八百余岁,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诚如《寿老养生集》所说:“他活到八百岁当然是虚的,但能享高寿大概属实。”显然,他对养生很有研究,这一点也不会假。彭祖历来被国人视为长寿之象征,故他的形象,经常在年画等图片中出现,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老寿星(旧时年画福禄寿三星图中额头高耸,红光满面,银发童颜,笑容可掬的那位老者)。老寿星虽养生经验十分丰富,可是为人很谦虚,令人可敬。《神仙传》说殷王曾派采女问道于彭祖,彭祖说:“仆遗腹而生,三岁失母,遇犬戎之乱,流离西域,百有余年,加以少怙,丧四十九妻,失五十四子,数遭忧患,和气折伤,今肌肤不泽,荣卫焦枯,恐不得度世,所闻素又浅薄,不足宣传。”其自逊如此,故葛洪说他“性沉重,终不自言有道,亦不作诡惑变化鬼怪之事。”然所谓“虚怀若谷”、“大智若愚”,彭祖越是谦虚,其养生经验就越使人感到可法可传,因此,彭祖的养生经验一直盛传而不衰。从他“养生之道,但莫伤之而已”等有关至理名言来看,彭祖是真得养生之真谛者。 至于彭祖的著作,据《隋书?经籍志》,有《彭祖养生经》一卷,《抱朴子?遐览篇》,载有《彭祖经》,道教经典《道藏?洞神部》,又有《彭祖摄生养性论》,是否都是同一书?有待考证。又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十问》中,有《彭祖之养阴治气之道》,在后世医书和养生学著作中,引录的所谓“彭祖曰”的片断文字和冠名彭祖的养生方法,则不胜枚举,这些著作、引文、方药等,或有重复,或有伪托,这种情况确实不能排除,但也不能轻下断语,说均为后人伪托而非出之于彭祖。 二、脐疗历史源流 彭祖蒸脐法虽有托名之疑,但脐疗起源很早可以肯定,这一点从甲骨文中,就已见端倪。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了不少古医书,在《杂疗方》中,有一方是:“取桂、姜、椒、蕉荚等,皆治,并合。以谷汁丸之”然后“入中身空中,举,去之。”中身空即脐中,“举”指阴茎勃起。这一用辛香温热药填脐以益精起痿,增强性机能的治方,与彭祖以养生保健为目的的蒸脐法,其用药和方法,亦近似。在另一医方书《五十二病方》中,也有关脐中填药、敷药、角灸的记载。这都说明,早在《内经》时代之前,脐疗法就已开始了应用。在《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秦汉时代的医学名著中,虽未见到脐疗养生方,但内、难经中有大量关于脐与五脏六腑关系的论述,本草经则收录了大量为后世所常用的脐疗药,而张仲景之著作中,采用了脐疗法进行抢救。这说明在秦汉之际,人们对温热药敷脐、脐部加温等法可用以补虚固脱、振衰起颓,已有相当的认识,故脐疗法在秦汉之前,早用来治疗阳痿等病,并用以扶助元气,抢救危证。 医家养生,对治病强身一法最为重视。自魏晋人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中载录用“灸脐中”之法来治病以后,隔盐灸、隔姜灸以及生姜裹熨等脐疗法,在《肘后方》、《千金方》、《外台秘要》等晋唐医学名著中,均纷然著录。从此,灸脐、熨脐和热药、补药敷脐成了中医助阳祛寒、补虚振颓之大法,不但用于救亡阳厥脱,卓显效验,凡一切慢性病、难治病、常见病之属虚寒性质者,亦均广为应用,且多收良效,由是日渐引起医家的注重。而养生家们则仍用来振奋机能衰退和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宋明以降,药物脐疗方日增,像《圣惠方》、《圣济总录》、《普济方》、《本草纲目》等大部头医著中,都不乏脐疗补虚治病的记载。到清代,外治名家吴师机在《理论骈文》中不但汇收了很多脐疗方,而且明确指出:“中焦之病,以敷脐为主”,“以药切粗末炒香,布包熨脐上为第一捷法”。但究之实际上、下焦病亦多有用脐疗治之者。嗣后,一些经得起重复验证和实用价值较大的脐疗方,著书者转辗抄录,促进了传布,应用亦日广,特别是在近年中,《脐疗》等专著相继问世,505神功元气袋等脐疗保健品风靡全国,流传海外,脐疗机理也渐被阐明,这说明渊源于彭祖的脐疗法,在养生和治病方面,已显示出了它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蒸脐养生方法 蒸脐法也称为熏脐法,彭祖此法,医书多有记载,但方药时有出入,如明?岳甫嘉《种子篇》载有“彭祖接命熏脐法”,其法先将五灵脂、川断、两头尖、乳香、没药、青盐各6克,麝香、红铅各0.3克(此方名熏脐延龄种子方),为末。在每年中秋节这一天时,“令人食饱仰卧,用莜麦面汤和,搓成条,圈于脐上,经过寸许,如脐大者,再阔之。以前药末实其中,用槐树皮一块,削去粗皮,止用半分厚,覆圈药之上。如豆大艾壮灸之,但觉脐内微温即好,槐皮觉焦,即换新者。不可令痛,痛则反泄真气。灸至行年岁数为之,灸之觉饥,再食再灸。或至冷汗如雨,或腹内作声而痛,大便有涎沫等物出为验。”岳氏认为,初生儿用艾火熏蒸脐中,可葆其元神,使真气不至散泄,在襁褓时可避免脐风、摄口、天吊、惊痛等症发生。中年衰颓之人和机能衰退之老人,只要“回思初生熏脐固蒂之功,可得却病摄生,种子延年之诀”。岳氏说他这个方“传自异人,与见之方书者迥别,非遇知音,未可轻授”。又说“熏灸时能令人百脉和畅,毛窍皆通。上至泥丸,下达涌泉,撤脏腑之停邪,驱三焦之宿疾。男子下元虚损,遗精腰软,阳事不举,中年无子者,其病悉除。女子月信不调,赤白带下,子宫寒冷,久不成胎者,决能成孕。诚回生济世之仙方,广嗣延龄之妙法”。岳氏疗疾,有“全治颇众”之誉,是一位对妇科尤有研究的临床家,以上所述,可能是他的经验之谈。在《医学入门》中,则有一“彭祖壮阳固蒂长生延寿丹”,其方用麝香五分,丁香、乳香、木香、雄黄各三钱,青盐、小茴香各四钱,夜明砂、没药、虎骨、蛇骨、朱砂、白附子、五灵脂各五钱,人参、附子、胡椒各七钱,为末敷脐,覆以槐皮,上用艾灸之法与岳氏方大同。李梃认为:“人常依法熏蒸则荣卫调和,安魂定魄,寒暑不侵,身体可健,其中有神妙也。”又说:“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及久嗽久喘吐血寒劳遗精白浊,阳事不举,下元极弱,精神失常,痰膈等疾,妇人赤白带下,久无生育,子宫极冷,凡用此灸,则百病顿除,益气延年。”清?陈梦雷等在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时,将彭祖补阳固蒂长生延寿丹列为颐养补益门之第一要方(其方麝香用至五钱,可能是抄误或校对之失误),又将小接命熏脐秘方(即岳氏上方去五灵脂、红铅)列为第二方,由此可见彭祖蒸脐养生法在医家心目中的地位。但也可能是因为其法对性腺机能衰退有振奋作用,就像所谓的“春药”一样,也有那么一些人,不是用它来治病来养生,而是借此以纵欲,这当然会导致流弊,喻嘉言在《寓意草》中对蒸脐法加以排击,说“有用蒸脐之药,名彭祖接命之法者。夫脐为人之命根,以麝香、磺硫、附子等大热散气之药,加艾火而蒸灼,幸而不中,真气尚无大害。若蒸动真气,散越不收,扰乱不宁,有速弊耳。闻娄中老医穆云谷尝诲人曰:'蒸脐一法,有损无益,断不可行’。旨者言矣!”此言虽可纠蒸脐纵欲之弊,毕竟有皂白不分、矫枉过正之嫌,但也说明蒸脐法的应用不能超越辨证论治之原则,此如东坡之以圣散子治疫,东坡用时,曾“全活甚众”,后人不知圣散子是热药,所治是寒疫,遇热疫而相率效颦,致“死者不可胜计”,此用之不善而非方之咎。由此例彼,可知凡属虚寒者用彭祖法蒸脐,自可卓显效验,如体本强壮,又何须用此?如证属实热,就当禁之,此诚如仲景之所云:“火热虽微,内攻有力”,“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欲用彭祖蒸脐法养生、治病者,当先知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