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偏方秘方
>>
肚脐贴敷
>>
查看详情
药物敷脐大全
2018-11-21 12:27:43
药物敷脐大全
腹胀
1
方(厚积散)
药物
:厚朴、枳壳各
1
克
制法
:研为细末(或用姜汁、黄酒调)
用法
:敷脐,每周换药
1
次。用于各种腹胀。
出处
:《辽宁中医杂志》(
2
):封四,
1982
备注:肝胃不和者加香附
0.5
克,脾胃虚寒者加用生姜汁调膏;寒邪腹胀加用生姜汁、葱汁调膏;郁证腹胀加柴胡
0.5
克;痰饮腹胀加香附、半夏、茯苓各
0
。
5
克,生姜汁调膏。
2
方
药物
:芒硝
10~20
克,小茴香
1.5~3
克
制法
:共研为细末,过筛,纱布包裹。
用法
:敷神阙穴,胶布固定。待大肠通便,腹胀即减或消失。
出处
:《中医外治法集要》
3
方
药物
:枳实
30
克,厚朴
30
克,生大黄
10
克,芒硝
10
克,冰片
10
克
制法
:研细末
用法
:姜汁或酒调膏贴脐。另:蒸脐法、脐疗袋。
出处
:高树中教授经验方
腹泻
1
方(伤湿止痛膏贴脐法)
药物
:伤湿止痛膏
1
贴(或用麝香虎骨膏)
用法
:贴脐部,
12~24
小时更换
1
次。用于腹泻。
出处
:《四川中医》
(8)
:
25
,
1989
2
方
药物
:白胡椒
5
克,五倍子
10
克。
用法
:研末,白酒或姜汁调膏,二日一换。
出处
:此吴震西经验方。
3
方(久泻膏)
生黄芪、炒白术、补骨脂、五倍子、乌梅肉各
30
克,木香、黄连、肉桂、米壳、冰片各
10
克。
用法
:研末,姜汁调膏贴脐。用于慢性腹泻(过敏性结肠炎属脾虚者尤宜)。
出处
:高树中教授经验方
4
方(针脐中四边穴法)
用法
:脐中四边穴即脐之上下左右各开
1
寸处,共
4
穴,患者平卧,选用
28
号或
30
号针,以四穴上下左右为序进针,成人一般针
3~5
分深,小儿针
2~3
分深,不留针。急性泄泻每日针
1
次,慢性泄泻隔日
1
次。
出处
:《江苏中医》(
9
):
29
,
1961
5
方(肾泻散)
药物
:吴茱萸、补骨脂、五味子、生硫磺各
30
克,带根须葱白
10
根
制法
:葱白切碎,余药共为粗末。
用法
:将上药放铁锅内,加黄酒适量,纱布包裹,热熨神阙穴,每次
30
分钟,每日
1~2
次,
1
剂药可用
3
天。用于五更泻属脾肾阳虚者。
出处
:高树中教授经验方
便秘
1
方
药物
:肉苁蓉适量
制法
:制成粗末,炒热,布包。
用法
:敷脐。用于虚秘。
出处
:《理瀹胼文》
2
方
药物
:杏仁葱白盐各适量
制法
:研成膏状。
用法
:涂脐上,并涂手心。用于大便不通。
出处
:《药治通义》
3
方
药物
:芒硝
60
克,川大黄
30
克,枳实
20
克,厚朴
20
克,牙皂角
20
克,冰片
10
克
制法
:研细末。
用法
:
A
。蜜调膏贴脐,胶布固定,二日一换。
B
。蒸脐法(熏脐法),每周
1~2
次。
C
。制成脐疗袋,
1~2
个月换药
1
次。
出处
:高树中教授经验方
4
方
药物
:大戟
3
克,大枣
3~5
个
制法
:大戟研为细末,大枣煮熟,去皮核,共捣成膏,纱布包裹。
用法
:敷神阙穴,外用胶布固定。用于冷秘。
出处
:《中医外治法集要》
5
方
药物
:皮硝
6
克,皂角
1
。
5
克
制法
:将皮硝用水化开,入皂角碎末共捣烂成饼状。
用法
:敷脐。用于热秘。
出处
:《理瀹胼文》
黄疸
1
方
药物
:砂仁
30
克,白糖
50
克,明矾
10
克,鲫鱼
1
条
制法
:共捣烂成泥状。
用法
:敷神阙穴,并敷至阳穴。
出处
:《陕西中医》(
11
):
35
,
1984
2
方
药物
:干姜白芥子各适量
制法
:共研细末
用法
:敷脐,以口中有辣味去之。用于阴黄。
出处
:《理瀹胼文》
脾肿大
1
方(皮巴膏)
药物
:皮硝
6
克,生栀子、巴豆、杏仁葱根各
7
个,独头蒜
1
个,白面
1
撮,白酒
1
盅
制法
:共捣烂,调匀,加酵母适量,涂纱布上。
用法
:敷脐中,固定,
1
昼夜取下,
1
周后再敷。一般敷
3~5
次。
出处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2
):
69
,
1980
水肿
1
方
药物
:大蒜适量
制法
:捣烂。
用法
:敷脐部则消。用于下焦水气。
出处
:《本草求真》
2
方
药物
:甘遂、甘草各
31
克
制法
:将甘遂研末,水调。
用法
:涂脐部。另用甘草水煎服,每日一剂。用于水肿。
出处
:《贵州民间方药集》
3
方(理中散加味)
药物
: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硫黄白矾各等分
制法
:烘干,研为细末,过筛;取药粉适量,开水调成膏,纱布包裹。
用法
:敷神阙穴,再覆盖塑料薄膜、纱布,胶布固定。适用于皮肾阳虚型水肿。
出处
:《河南中医》(
1
):
39
,
1983
大小便不通
1
方
药物
:葱白适量
制法
:和饭,捣成饼状。
用法
:敷于脐中。用于大小便不通。
出处
:《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2
方
药物
:食盐适量
制法
:放锅内炒热,分装在两个布袋内。
用法
:轮换敷脐部,冷则再炒再熨,每日
2~3
次,每次
15~20
分钟,连熨
2~3
日。用于大小便不通。
出处
:《常见病民间传统外治法》
癃闭(尿潴留)
1
方(古通关法):
药物
:白矾、食盐各
5
克。
制法
:研末。
用法
:先用牛皮纸圈成筒状(高
3~5cm
),放肚脐上,将药填入,用冷水滴入药中,觉冷透腹内,小便即通。
出处
:《中医杂志》(
1
):
78
,
1983
2
方
药物
:麝香
1
克,葱白
10
根。
制法
:将葱白切碎捣烂如泥状。
用法
:先将麝香放脐内,再敷上葱白,再加艾灸或热敷效果更好。
出处
:高树中教授经验方
3
方
药物
:鲜青蒿
250
克
制法
:捣烂(注意勿让汁水流掉)。
用法
:旋即敷于脐部,外盖
25*30cm
薄膜,胶布固定,一般多在
1
小时内排尿。
出处
:《中医杂志》(
4
):
64
,
1982
4
方
药物
:肉桂、车前子各适量
制法
:共为细末。
用法
:敷脐中。用于小便不通属寒者。
出处
:《理瀹胼文》
5
方
药物
:大蒜
1
枚,山栀
8
个
制法
:共捣烂。
用法
:敷脐上。用于外伤后尿潴留。
出处
:《大众中医药》
6
方
药物
:葱白半斤
制法
:切碎,炒热,布包。
用法
:熨脐部。用于产后或妊娠合并尿潴留者。
出处
:《浙江中医药》(
3
):封三,
1978
肾炎
1
方
药物
:生姜
2
片,大蒜
3
瓣,青葱
3
支
制法
:同捣烂,温热。
用法
:敷脐上,
1
昼夜敷
3
次。用于肾炎,可使小便通畅。
出处
:《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2
方
药物
:甘草甘遂各等分
制法
:研细末,用凡士林调匀。
用法
:贴于肚脐上。用于慢性肾炎,可利水消肿。
出处
:《内病外治精要》
尿路感染
1
方
药物
:葱白(带须,去土,勿洗)
5
根,萹蓄
3
克,大黄
2
克,木通
2
克,瞿麦
6
克
制法
:共捣烂如膏,备用。
用法
:取药膏如枣大一块,放于脐上,上盖纱布,再用胶布固定,
1
日
1
换。用于尿路感染。
出处
:《穴位贴药疗法》
2
方
药物
:白酒、明矾各适量
制法
:选透明的明矾
1
块,放在酒杯里研磨
5
分钟。
用法
:用时以手指蘸矾酒,在患者脐部研约
15
分钟,用于尿道炎小便不利,使用
30
多年有效。
出处
:《常见药用食物》
泌尿系结石
1
方
药物
:大葱白
1
斤,食盐少许
制法
:混合捣融,纱布包裹。
用法
:敷神阙穴,并敷小肠俞、膀胱俞穴。
出处
:《中医外治法集要》
2
方
药物
:滑石、硝石、生乳香、琥珀、小茴香各
30
克,冰片
15
克
制法
:共研细末,瓶储备用。
用法
:每用
3
克,温开水调成稠膏状,外敷脐部,麝香壮骨膏固定,上加艾条悬灸
30
分钟,每日
1
次,
2
天换药
1
次。
出处
:高树中教授经验方
淋证
1
方(隔盐灸脐法)
用法
:以细盐填脐中,以艾柱或艾条灸之。
出处
:《四川中医》(
12
):
42
,
1989
2
方
药物
:独蒜
1
枚,山栀子
7
枚,盐少许
制法
:
3
物共捣如泥。
用法
:贴脐上。用于血淋。
出处
:《名医类案》
小便频数
1
方
药物
:肉桂
6
克,丁香
6
克
制法
:共研细末,用黄酒调为糊状。
用法
:贴脐部,每日换药
1
次。用于寒性小便频数。
出处
:《陕西中医验方选编》、《俞穴敷药疗法》、《中医外治法集要》
2
方
药物
:益智仁、炮姜、炙甘草、肉桂各
30
克
制法
:共研细末,贮瓶内备用。
用法
:每用
5
克,加葱白(带根须)
1
段,共捣成饼状,敷脐部,上用热水袋热敷
30~60
分钟,
24
小时换药
1
次。用于小便频数。
出处
:高树中教授经验方
小便失禁
1
方
药物
:附子、干姜、赤石脂各适量
制法
:共研细末,调成膏状。
用法
:涂贴脐部。用于膀胱虚,小便不禁。
出处
:《理瀹胼文》
2
方
药物
:五味子、枳壳、肉桂、附子各
30
克
制法
:研细末,瓶贮备用。
用法
:每用
3
克,津唾调膏,敷脐,麝香壮骨膏固定,上加艾条悬灸
30
分钟,每日
1
次,
24~48
小时换药
1
次。用于小便失禁。
出处
:高树中教授经验方
遗尿
1
方(艾柱灸神阙法)
用法
:先用凡士林涂脐中,再用麻纸盖于穴上,纸中央(即穴中央)放二分后的小颗粒青盐,然后用压舌板压平放置大艾柱灸之(艾柱下阔
3~5
公分,高
5
分,呈圆锥形)。
出处
:《陕西中医函授》
3
:
29
,
1986
2
方
药物
:五倍子适量
制法
:研为细末,用开水调成膏。
用法
:敷神阙穴。
出处
:《俞穴敷药疗法》、《穴敷疗法聚方镜》
3
方
药物
:煅龙骨适量
制法
:研为细末,醋调成膏。
用法
:敷脐。
出处
:《理瀹胼文》
遗精
1
方(龙倍散)
药物
:煅龙骨、五倍子各适量
制法
:共研为细末。
用法
:取适量药末水调涂满脐眼,上面加肤疾宁膏覆盖,
2
天换药
1
次。适用于无梦遗精。
出处
:《大众医学》
2
方
药物
:五倍子
10
克,白芷
5
克
制法
:共烘脆研为极细粉末,用醋及水各等分调成面团状。
用法
:临睡前敷肚脐,外用消毒纱布盖以橡皮膏固定,
1
日
1
换,连敷
3~5
日。用于遗精。
出处
:《四川中医》(
4
):
38
,
1987;
(
11
):封三,
1987
阳痿
药物
:小茴香、炮姜各
5
克
制法
:研末,加食盐少许,用少许人乳汁(或用蜂蜜或鸡血代)调和。
用法
:敷肚脐,外用胶布贴紧,
5~7
天换药
1
次。
出处
:《新中医》(
12
):
23
,
1985
2
方(按揉肚脐法)
用法
:取仰卧位,临睡前让患者用食指按压肚脐
5
分钟,每晚
1
次,
1
个月为
1
疗程。
出处
:《家庭生活保健咨询》。
3
方
药物
:白蒺藜
30
克、细辛
30
克、生硫磺
30
克、吴茱萸
15
克、穿山甲
10
克、制马钱子
10
克、冰片
5
克
制法
: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
:每用
3
克津调敷脐,并敷曲骨穴,胶布固定,
2
日
1
换,上用热水袋熨之。
出处
:高树中教授经验方
早泄
1
方(蜂白散)
药物
:露蜂房、白芷各
10
克
制法
:烘干发脆,共研细末,醋调成面团状。
用法
:临睡前敷肚脐上,外用纱布盖上,橡皮膏固定,
1~2
日
1
次,连续
3~5
次。
出处
:《浙江中医杂志》(
2
):
86
,
1991
2
方(振阳散)
药物
:人参
60
克,鹿茸
60
克,当归
300
克,巴戟天
600
克,附子
600
克,肉桂
600
克,公丁香
300
克,仙灵脾
600
克肉苁蓉
600
克,娱蚣
150
克,麝香
14
克
制法
:先将磨香研末分放待用,再将余药混合研末备用。
用法
:操作时嘱患者仰卧位,脐部神阙穴用
75%
酒精常规消毒后,以温开水调面粉成面圈状
(
周长
12cm
,直径
3cm)
,将面圈绕脐
1
周,后将麝香末约
0
。
02
克纳人脐中,再取上药末填满脐孔
(5~8
克
)
,用艾炷
(
艾炷底盘直径与面圈内径相同,约
1
。
2cm
,高约
1
。
5cm)
施灸
20
壮。每次艾灸
2
小时,灸后胶布固封脐中药末
2
天。
3
天治疗
1
次,
30
天
(10
次
)
为一疗程。
备注:作者系高树中教授所带硕士研究生,此方系高教授研制。
出处
:《中国针灸》
22
(
9
):
594
,
2002
腰痛
1
方(隔姜灸脐法)
用法
:于神阙穴上,放一穿孔的鲜姜片,然后放置黄豆大小艾柱灸之,连续
50~90
壮,隔日
1
次。用于急性腰痛。
出处
:《上海针灸杂志》(
4
):
45
,
1988
2
方
药物
:生姜
500
克(捣取汁),水胶
30
克
制法
:共煎成膏,厚纸摊。
用法
:贴脐眼,甚效。
出处
:《串雅内编》
高血压病(脐疗粉)
药物
:吴茱萸川芎各等分
制法
:混合研为细面,密贮备用。
用法
:将神阙穴用酒精棉球擦干净,取药粉
5~10
克纳入脐中,上盖用麝香壮骨膏固定,
3
天换敷
1
次,
1
月为
1
疗程。
出处
:《中国针灸》(
2
):
15
,
1990
自汗、盗汗
1
方
药物
:五倍子适量
制法
:研为细末,或用水调成膏状。
用法
:敷脐中,
1
次用药
2~5
克,
1~2
日一换。用于自汗、盗汗。
出处
:《中医杂志》(
1
):
271961
;《浙江中医药》(
9
):
345
,
1979
等(此法在《万病回春》、《本草纲目》、《种福堂公选良方》、《急救广生集》、《理瀹胼文》、《医学实在易》等书籍中均有记载)
2
方
药物
:五倍子
2
份,五味子
1
份
制法
:共研细末
用法
:取末
10
克,温开水调成小饼状,外敷脐窝部,用布包好固定,连敷
3~4
次。用于虚汗症。
出处
:《江西中医药》(
5
):
34
,
1988
3
方
药物
:煅龙牡、五倍子各
10
克,朱砂
2
克
用法
:研末,醋调贴脐。
出处
:高树中教授经验方
痹症
1
方(隔盐灸脐法)
用法
:在肚脐上铺盐使平,约如钢板厚,用似黄豆大小艾柱,视患者壮弱与病情轻重,酌灸
5~30
壮不等,或更多些。也可用艾条薰灸
10~30
分钟,但疗效较差,可隔日一薰,或每日薰灸
1
次,灸后皮肤若起水泡,可用消毒针头刺破放水,外涂龙胆紫,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感染。
出处
:《上海针灸杂志》(
1
):
34
,
1983
2
方(针脐周三穴法)
用法
:选天枢(双)、阴交、水分穴,简称脐周三穴。毫针刺,平调法提插捻转。天枢穴要求针感放射至腹股沟,阴交穴放射至阴器,水分穴放散到胃脘和脐下,留针
15
分钟,每日或隔日针
1
次,
6
次为
1
疗程,连续
3
疗程。
出处
:《中医杂志》(
9
):
50
,
1987
高热
1
方
药物
:五倍子、首乌、白矾各
3
克
制法
:共为末。
用法
:包脐眼。
出处
:《贵州民间方药集》。
2
方
药物
:黄连、牛黄各适量
制法
:研细末,调湿。
用法
:敷脐。用于各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高热,有较好的退热效果。
出处
:《大众中医药》(
4
):
25
,
1987
内科杂症
1
方(治结胸灸法)
药物
:巴豆
14
枚,黄连(和皮用)
7
寸
制法
:捣细,用津唾和成膏。
用法
:填入脐心,以艾灸其上,腹中有声,其病去矣。不拘壮数,度去为度,才灸了,便以温汤浸手帕拭之,恐生疮也。治阴毒伤寒,关格不通,腹胀喘促,四肢厥冷,亦依此灸之,气通可治。
出处
:《普济本事方》
2
方(隔盐灸神阙法)
药物
:食盐艾绒各适量
制法
:食盐研细末,艾绒制成艾柱。
用法
:将盐填满脐部,上置艾柱灸之。用于伤寒阴证。
出处
:《世医得效方》
3
方(四温散)
药物
:上桂、细辛、干姜、公丁香
制法
:研细末。
用法
:置满脐眼,上盖姜片,艾柱灸之。用于少阴伤寒。
出处
:《陕西中医》(
11
):
36
,
1984
4
方
药物
:葱白适量
制法
:炒热
用法
:熨脐。用于脱阳危症(大吐大泻后,四肢厥冷,不省人事,或与女子交后,小腹肾痛,外肾搐缩,冷汗出厥逆)。
出处
:《本草纲目》
妇产科病症
月经不调
1
方(调经糊)
药物
:乳香、没药、白芍、川牛膝、丹参、山楂、广木香、红花各
15
克,冰片
18
克
制法
:共研细末,以姜汁或黄酒适量调成糊。
用法
:分贴神阙、子宫穴,外用纱布、胶布固定,
2
日一换。用于月经不调,经前腹痛者,疗效满意。
出处
:《穴位贴药疗法》
2
方(活血调经散)
药物
:桃仁、红花、当归、香附、肉桂白芍吴茱萸小茴香郁金枳壳乌药五灵脂蚕砂蒲黄熟地各等分
制法
:研细末,酒调成膏状。
用法
:敷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
2
日一换。用于月经过少。
出处
:《中级医刊》(
8
):
57
,
1990
3
方
药物
:党参
10
克,白术
7
克,干姜
5
克,炙甘草
3
克,硫黄
25
克
制法
: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
:将肚脐用温毛巾擦净,取药粉
200
毫克填脐内,复盖一软纸片,再加棉花,外用白胶布固封,
5
天换药
1
次。用于月经过多属脾肾阳虚者。
出处
:《河南中医》(
1
):
39
,
1983
痛经
1
方
药物
:冠心苏合丸或苏合香丸
制法
:研细,加适量醋调成稠糊状。
用法
:取适量敷于脐部,然后用伤湿止痛膏固定,加灸效果更好。
出处
:高树中教授经验方
2
方
药物
:肉桂
10
克,吴茱萸
20
克,茴香
20
克
制法
:共研细末,用白酒适量,炒热。
用法
:乘热(以不烫皮肤为度)敷于脐部,然后用胶布固定,每月行经前敷
3
日即效。用于寒凝气滞之痛经。
出处
:《生活百事通》(
9
):
44
,
1988
3
方(乳没散)
药物
:乳香、没药各等分
制法
:研细末,水调为药饼。
用法
:贴脐,胶布固定。用于痛经。
出处
:《穴位贴药与熨洗浸疗法》
4
方
药物
:生盐半斤,白酒适量
制法
:将生盐放锅内炒热,入白酒和匀,再炒片刻,用布包好。
用法
:乘热熨于肚脐、小腹部,每日
3
次,每次
20~30
分钟,连熨数日,以愈为度。用于气血淤滞型痛经。
出处
:《常见病民间传统外治法》
5
方
药物
:食盐、葱白、生姜各适量
制法
:共捣烂,炒热。
用法
:熨脐部。
出处
:《中级医刊》(
8
):
57
,
1990
闭经
(通经散)
药物
:五灵脂、生蒲黄各
30
克,桃仁、大黄、生乳香、生没药各
15
克,麝香少许
制法
:除麝香外,余药共研细末,贮装备用。
用法
:麝香先放脐内,用面粉水调围脐一周,上置生姜或槐树白皮一块,用艾柱灸之,
1
岁
1
壮,
1~3
日
1
次。
出处
:高树中教授经验方
不孕症
药物
:五灵脂、白芷各
250
克,川椒、熟附子各
100
克,食盐
50
克,冰片
10
克
制法
:除冰片另研外,余药共研细末,密储备用。
用法
:用时取面粉适量,谁调成条状,圈于脐周,先放少许冰片于神阙穴内,再放入余药,以填满为度,上隔生姜薄片一块,以大艾炷灸之,随年壮,每日
1
次。用于宫寒不孕。
出处
:高树中教授经验方
崩漏
药物
:益智仁,沙苑子各
20
克,焦艾叶
30
克
制法
:前两味烘干,研为细末,过筛,取药末适量,用艾叶浓煎汁,熬调成膏。
用法
:敷脐部,纱布包裹,胶布固定,
1
日换药一次,直至血止。
出处
:《中医外治法集要》
带下
1
方
药物
:食盐、艾叶各适量
制法
:共炒热,布包。
用法
:乘热熨脐部,用于白带。
出处
:《理瀹胼文》。
2
方
药物
:芡实
30
克,桑螵蛸
30
克,白芷
20
克
制法
:共研细末,用米醋调成糊状。
用法
:取适量敷于脐部,胶布固定,每日更换
1
次,连用
5~7
天。用于肾气不足而致的带下。
出处
:《生活百事通》(
9
):
44
,
1988
3
方
药物
:党参
12
克,炒白术
15
克,干姜
10
克,炙甘草
3
克,炮附子
10
克,补骨脂
12
克
制法
:研细末,贮备。
用法
:取适量敷脐,胶布固定,
5
天换药一次。用于脾肾虚弱之带下病。
出处
:《河南中医》(
1
):
7
,
1984
子宫脱垂
1
方
药物
:蓖麻仁
10
克
制法
:醋炒研细,以等量热饭捣和成饼状。
用法
:敷脐部布带固定,每日敷
1
次,以子宫复位,疗效巩固为度。
出处
:湘潭《妇科病防治方案》、《中医外治法》。
2
方
药物
:杜仲
30
克,枳壳
30
克,蓖麻子
30
克
制法
:共研细末,醋调糊状。
用法
:取适量敷脐部,每日一换,连用
5~7
天。用于肾虚失固、胞宫失系所致的子宫脱垂。
出处
:《生活百事通》(
9
):
47
,
1988
外科病症
急性乳腺炎
药物
:蒲公英、野菊花各适量
制法
:捣碎。
用法
:敷脐部。用于急性乳腺炎。
出处
:《上海中医药杂志》(
10
):
25
,
1990
乳腺增生病(乳脐散)
药物
:蒲公英、木香、当归、白芷、薄荷、栀子各
30
克,地丁、瓜蒌、黄芪、郁金各
18
克,麝香
4
克
制法
:将上药研末,备用。
用法
:每次用药前,用
75%
酒精消毒脐部,待晾干后把乳脐散
0.4
克倾于脐部,随后用干棉球轻压散剂上按摩片刻,即用
4
×
4
厘米大小的普通医用胶布密封紧贴脐上,每
3
天换药
1
次,
8
次为一疗程,一般治疗
3
个疗程。
出处
:《陕西中医》(
11
):
492
,
1989
备注:早孕、功血或不明原因月经过多者忌用。
肠梗阻
1
方
药物
:麝香
1
克
用法
:放脐内,胶布或麝香壮骨膏固定,再加艾条灸之。
出处
:《陕西中医》(
5
):
39
,
1984
2
方
药物
:丁香
30~60
克
制法
:研成细末,加
75%
酒精调和,对酒精过敏者,可用开水调和。
用法
:敷于脐及脐周,直径约
6~8
厘米,纱布用塑料薄膜覆盖,周围胶布固定,以减少酒精挥发,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绷带固定。用于麻痹型肠梗阻。
出处
:《中医杂志》(
11
):
52
,
1988
3
方
药物
:大葱、胡椒、枯矾
制法
:共捣烂。
用法
:热敷脐腹部。用于单纯性肠梗阻。
出处
:《穴敷疗法聚方镜》
前列腺肥大
1
方
药物
:大葱白
5
个,白矾
9
克
制法
:将白矾研为细末,再混入葱白,捣成糊状。
用法
:用
1
块
2
寸方形塑料薄膜,将药全部撒在膜上,敷于肚脐。
出处
:旅大市《医药卫生》
1976
年第
6
期
2
方
药物
:葱白
10
根
制法
:捣烂,分为
3
等份,锅内加热。
用法
:交替熨脐。用于前列腺肥大小便困难。
出处
:《四川中医》(
3
):
12
,
1989
慢性前列腺炎(贴脐散)
药物
:麝香
0.15
克,白胡椒
7
粒
制法
:白胡椒研成细粉,瓶装密封备用。
用法
:脐部温水擦净,先将麝香粉倒入,再放入胡椒粉,上盖一张圆白纸(以盖住肚脐为度),外用胶布固定,每隔
7~10
天换药
1
次,
10
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休息
5~7
天,连用
6
个疗程。
出处
:《江西中医药》(
2
):
6
,
984
肠痈(急性阑尾炎)
(灸脐四边穴法)
药物
:艾绒适量
制法
:制成艾柱。
用法
:离脐上下左右各半寸放艾柱灸之,以腹痛减轻或消失为度,连用数次。
出处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术后腹胀
1
方
药物
:莱菔子(去壳)
1
勺、麝香回阳膏
1
张
用法
:将麝香回阳膏放入温开水中浸泡
1
分钟,然后取出捏成薄片,再将莱菔子放入膏药中心,敷贴于神阙穴处。一般
2
小时取效。
出处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6
年
6
期
2
方(桂萸膏)
药物
:肉桂、吴萸各
10
克
用法
:研细末,将凡士林加热调药成膏状。取药膏适量涂于纱布中央(约
2cm
见方),稍烘热后对准脐部贴敷,一般术毕即贴,
24
小时换药
1
次。平均
23
小时排气;对照组平均
41
小时排气;平均提前
18
小时。
出处
:《北京中医杂志》(
5
):
26
,
1990
儿科病症
小儿高热
1
方
药物
:葱白
200
克,石膏粉
30
克
制法
:葱白去根洗净捣烂成泥,加入石膏和匀。
用法
:外敷神阙穴,上盖消毒纱布,每日
2
次;待厥回后再以清热解毒药内服。用于小儿肺炎、麻疹肺炎所致的高热喘息,四肢厥逆。
出处
:《浙江中医杂志》(
7
):
320
,
1990
2
方
药物
:生石膏
12
克,银花
9
克,板兰根
9
克,鲜西瓜皮
15
克
制法
:将上药共捣烂如泥,拌匀。
用法
:填于患者肚脐上,每日换药
2~3
次,连续填脐
2~3
日。
出处
:《常见病民间传统外治法》
小儿感冒
1
方
药物
:杏仁、桃仁、白前、前胡各
5
克,薄荷、牛蒡子、冰片各
3
克
制法
:共研细末,用蜜或白开水调膏。
用法
:每次用
3
克,纱布包裹,外敷神阙穴,麝香壮骨膏固定,
24
小时换药
1
次。用于小儿感冒后咳嗽。
出处
:高树中教授经验方
2
方
药物
:葱白
12
克,连翘
9
克
制法
:将上二味药共捣烂如泥。
用法
:填于患者脐部,每日换药
2
次,连用数日,以愈为度。
出处
:《常见病民间传统外治法》
小儿哮喘
1
方
药物
:麻黄、杏仁、甘草各等份,葱白头
3
根
制法
:前
3
味碾成细末,入葱白头捣烂如泥。
用法
:敷贴脐孔,上盖油纸或塑料薄膜,胶布固定,半天取下,下午再敷,
1
日
2
次。用于风寒、饮食等外因所致的喘急。如感冒、流感初起发热时,本法亦有退烧作用。
出处
:《陕西中医》(针灸增刊):
39
,
1981
2
方(灸脐下一指处法)
用法
:小儿气喘如风,潮热火蒸,因饮食受风呛乳,离脐下一指用艾火三炷即安。
出处
:《痧惊合壁》
小儿积滞
药物
:生栀子
9
克
制法
:研细末,加飞面少许,鸡蛋白调成
3
个饼。
用法
:分敷在脐部及两足心。用于食积。
出处
:《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小儿腹泻
1
方
药物
:艾条一根
用法
:对准脐中,距离
3~5
厘米,可用手放于脐周测试温度,注意勿烫伤皮肤,温和灸
5~10
分钟(或以局部发红为度),每日
1~3
次。
出处
:高树中教授经验方
2
方(止泻散)(丁桂散)
药物
:肉桂、白大川、干姜各
30
克;或丁香、肉桂各等量
制法
:研细末,备用。
用法
:每用
3~5
克,用藿香正气水或生姜汁调成厚糊状,放肚脐上,用伤湿止痛膏封盖,用于小儿腹泻。
出处
:《黑龙江中医药》《上海中医药杂志》
3
方(桂术散)
药物
:肉桂、白术各等量
制法
:研细末,备用。
用法
:用唾液调和,封脐,
24
小时换药
1
次;同时可配合艾灸足三里。用于脾虚泄泻。
出处
:《上海中医药杂志》(
6
):
18
,
1982
4
方
药物
:芒硝
20
克
制法
:研细末。
用法
:敷脐,纱布固定,每日
2
次,
3
日为一疗程;夹有寒湿者加丁桂散
3
克,夹有湿热者加三黄粉
5
克。用于伤食泄泻。
出处
:《上海中医药杂志》(
9
):
17
,
1987
5
方
药物
:云南白药
1
克
制法
:用
60~70%
酒精调成糊状。
用法
:敷于脐窝并用风湿膏或麝香虎骨膏固定,每日换药
1
次,
3~4
天为
1
疗程。用于婴幼儿秋冬季腹泻。
出处
:《中国医药学报》(
4
):
44
,
1990
;《中西医结合杂志》(
11
):
17
,
1987
6
方
药物
:苍术
15
克,吴茱萸
15
克,丁香
3
克,胡椒
1
克
制法
:研细末,备用。
用法
:取适量用香油调成糊状,摊敷脐部,纱布或胶布固定,
24
小时换药
1
次。用于婴幼儿腹泻。
出处
:《中国针灸》(
5
):
32
,
1989
由于中药敷肚脐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因此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如敷以黄连粉、牛黄粉能退热;檀香、细辛粉调酒敷可缓解心绞痛;用珍珠粉、丹参粉敷贴能治失眠;砂仁、枳实敷可调治消化不良。
慢性病防治
:
药物
由中药防风、黄芪、肉桂各等份组成,碎成细末敷脐。先用
75%
酒精棉球消毒神阙,趁湿填入药粉
0.5
克于肚脐内,外贴胶布盖住
药物
即可。
3
日换药
1
次,
5~7
次为一个疗程,可连续敷脐
2~4
个疗程。
治疗高血压:吴茱萸、川芎各等份,碎成细末,先用
75%
酒精棉球消毒肚脐,将药粉
5~10
克放入肚脐中,外以麝香壮骨膏固封。
3
天换药
1
次,
1
月为
1
疗程。
自制肚兜
将
药物
研成细末,制作一些保健肚兜,也可达到护脐、保暖、除病的目的。
1.
治胃寒痛
:荜茇、甘姜各
1
克,甘松、山萘、细辛、肉桂、吴茱萸、白芷各
10
克,大茴香
6
克,艾叶
30
克,制成肚兜,日夜兜于胃脘部,每月换药一次,连用
3~4
月。
2.
治阳痿
:巴戟天、淫羊藿、金樱子、葫芦巴各
10
克,阳起石
12
克,柴胡
6
克,做成肚兜,佩带于脐部,每
10
天换药一次,每晚用热水袋敷药兜
15~30
分钟。
3.
治慢性前列腺炎
:红花、桃花、乌药、萆各
15
克,车前子、金钱草、败酱草各
20
克,刘寄奴、白花蛇舌草各
30
克,制香附
18
克,做成药兜,佩带于脐部,每
15
天换药一次,每晚用热水袋热敷药兜
15~30
分钟。
敷脐疗法巧治小儿疾病:
可治疗小儿遗尿症
原料
:取生姜
30
克,附子
6
克,补骨脂
12
克。
制用法
:将生姜捣烂如泥,将附子、补骨脂研为细末。把上述的生姜泥和药末混合成膏状。将药膏敷在患儿的肚脐处,再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好。每
5
天换药
1
次。一般用药
4~6
天即可见效。
可治疗小儿口舌生疮
原料
:取细辛
2.5
克。
制用法
:将细辛研为细末,然后用适量的面粉及温开水将细辛末调成直径为
3
—
4
厘米,厚度为
0.5
厘米的面饼,并将此药饼敷在患儿的肚脐处。在药饼上盖一层塑料薄膜、一块无菌纱布,再用胶布固定好。每日早晚各换药
1
次。
3
天为
1
个疗程。多数患儿在经过
1
个疗程的治疗后,即可痊愈。
可治疗小儿疝气
原料
:取母丁香适量。
制用法
:将母丁香研成细末备用。每次取适量的母丁香细末将患儿的肚脐窝填满,再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好。隔日换药
1
次。一般用药
4~6
次即可见效。需要注意的是,在用药期间应避免让患儿患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病症,同时应让患儿减少活动。
可治疗新生儿脐炎
原料
:取云南白药适量。
制用法
:先用生理盐水或新洁尔灭溶液将患儿脐部的分泌物清洗干净,然后,将云南白药敷在患儿的肚脐处,并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再用绷带将其包扎好。隔日换药
1
次。一般用药两次即可痊愈。
可治疗小儿疳积
(
消化不良
)
原料
:取杏仁、桃仁、生山栀、芒硝、大黄各
6
克。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成细末备用。每次用药时,将适量的药末,用适量的面粉、鸡蛋清调成糊状。将药糊敷在患儿的肚脐处。每天换药
1
次。少数患儿在用药后脐周的皮肤可能呈青紫色,此时不必停药,仍可继续用药。一般在用药
3
次后,即可见效。
治小儿腹泻
:黄连、吴茱萸、丁香、肉桂、苍术等量研末,适量填脐,并以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
1
次,
3
次即愈。
治功能性遗尿
:补骨脂、黄芪、桑螵蛸、麻黄等量研细末,以生姜汁调成饼状,取适量敷脐部,外敷纱布以胶布固定。
治小儿便秘
:每次取大黄粉
10g
,用适量白酒调成糊状,敷在脐部,纱布敷盖固定。再用热水袋温敷
10
分钟左右,每日换药
1
次。
治小儿厌食
:炒神曲、炒麦芽、焦山楂各
10g
,炒莱菔子
6g
,炒内金
5g
,共研细粉。上药加淀粉适量,用白开水调成稠糊状,临睡前敷于脐上,再用绷带固定,次晨取下,每日
1
次,
5
次为
1
个疗程。不愈者,间隔
1
周,再行第
2
疗程。
治小儿汗出
:五倍子
6g
,五味子
3g
,麻黄根研粉,醋调成饼状,分
2
次填于脐部,睡时敷上,晨起去之。
治小儿流涎
:取胆南星
10g
,吴茱萸
20g
,共研成末,每次取药粉
1g
,蜜调为膏敷脐,外用纱布包扎,每日用药
1
次,连用
5
次为
1
个疗程。
治小儿夜啼
:取朱砂、琥珀各
20g
,吴茱萸
10g
,各研为末,装瓶备用,用时先将药粉和匀,纳入脐中,外用胶布固定,
24~48
小时换药
1
次,
7
次为
1
个疗程。
治小儿口疮
:取细辛
3g
,丁香、肉桂各
2g
,吴茱萸
3g
,共研为细末,用麻油调成糊状,填脐,再以艾条灸之,每日
1
次,重者
2
次。
小儿风寒感冒
:
1
、葱白
10
克,连翘
8
克,共捣烂,敷于脐部。
2
、杏仁、苏叶、前胡、半夏、陈皮、桔梗、甘草、枳壳、茯苓各
1
克,共研成粉末,加白蜜
7
。
5
克,连须的葱白
3
根,捣成糊状;另用萝卜汁
10
克,大枣
3
颗去核捣烂,合诸药成一团饼状敷于脐上,半日换药
1
次,换药
2
次即可见效。
可治疗小儿盗汗
原料
:取五倍子适量。
制用法
:将五倍子研成细末备用。每晚临睡前取适量的药末用温水调成软面状,然后,将药面饼敷在患儿的肚脐处,再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于第二日清晨将药面饼除掉。每天换药
1
次,一般
3~5
天即可见效。
可治疗小儿睾丸鞘膜积液(睾丸的鞘膜囊内有许多积液,睾丸成肿胀状)
原料
:取公丁香
40
克。
制用法
:将公丁香研成细末备用。每次用药前将患儿的脐周洗净、擦干。然后,取公丁香粉
2
克敷在患儿的肚脐处,让药粉高于周围的皮肤约
0.2
厘米,再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好。每隔两天换药
1
次,
20
天为
1
个疗程。如第一个疗程结束后,患儿的病情仍未痊愈,可间隔
5~10
天再进行第二个疗程的治疗。在治疗期间应尽量不让患儿哭闹和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影响疗效。多数患儿在经过
2~3
个疗程的治疗后,会收到明显的疗效。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