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94年冬,越王勾践倾全国3万将士乘舟直趋太湖伐吴。吴军在太湖夫椒岛迎战,越军惨败,只剩五千人溃逃回国,被困会稽山,水尽粮绝,只得乞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勾践降吴的故事。
今天我们讲的故事重点不是吴越争霸,而是穿插在其中的不龟手药。 我们继续听另一段故事: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善于制造防治手裂冻疮药的人,世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一天,一个外来客人请求用百金的高价买下他的处方和制法。这家人召急全家商量说:“世世代代漂洗丝絮,只得数金,今若把处方和制法卖出去,可得到百金大钱,请大家同意卖了吧。”客人得方后,即去游说吴王夫差制造这种药留供军用。吴王知道南方的越国想称霸,会对吴国用兵,就派说客制造这种药。果不其然,次年冬天,越军果然攻吴,吴军与越军水战,大败越军。此药发挥了一定作用,于是吴王对说客划地封尚,这就是不龟手药的故事。
说到这,大家就很清楚了,这个药就是治疗冻疮的神药。古代战士行军打战,除了粮草充足,武器精良之外,就是战士的身体素质,冷兵器时代,靠的是近身肉搏,谁勇猛谁就能胜利。数九寒天,寒风凛冽,手脚都不利索,时间一长许多兵士手脚都长了冻疮,又痛又痒,拿不住武器,严重降低战斗力。吴军使用了不龟手药后,战士再也不用受疾病的困扰,士气倍增,大败越军,不得不说此药的神奇。当然,也佩服那名说客的智慧,懂得借鸡生蛋,合作共赢。
那么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这个防治冻疮的不龟手药里面是那些药物成分组成,很遗憾,庄子的书籍里没有记载。但我们根据中医学理论,寒者热之,疗寒以热药的治病原理,大概可以猜测出里面主要的药物性味,首先这个是外用药,相对药性比较峻烈,甚至有些药物有一定的毒性,其次性味大多为辛热,辛味药能散能行,具有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的作用,热能祛寒,温通筋脉。由于四肢末梢距离我们心脏距离较远,所以供血比较困难,加上冬天气候寒冷,血液流动速度缓慢,血运受阻,这也是为何冻疮经常发生在冬季的原因。
本人大胆设想,可能含有乌头(川乌、草乌),肉桂,吴茱萸,生姜,桂枝,当归等这些药材,当然这只是个人猜想的,结合我们现代治疗这个疾病,也主要运用这一类的辛温通络,活血止痛的药物。当然还可以结合内服,有些人体质比较虚寒,服用一些扶益正气的中药(如黄芪、当归、白芍,桂枝)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