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李某,38岁,工人。自述婚后11年未生育。平素体健,患性功能缺陷,无性欲要求,偶尔为之,亦不排精。检查精子数量、形态正常。
初诊:壮年体健,寡言,少笑,脉沉涩,舌紫,苔薄腻。为肝郁形之于神,气结方药:紫石英、生地黄各30克,韭菜子、蛇床子、红花、桃仁、赤芍各9克,当归6克,枳壳、桔梗各5克,柴胡、牛膝各4.5克,川芎2.4克。7剂。
二诊:药后性情活跃,再服原方7剂,即能排精。续服原方30剂停药,次年得一子。
颜氏认为,本例肾藏精,生髓。脑为髓海,主管高级中枢神经功能,与肾关系密切。青壮年患不育,鲜有以温肾补阳而获效。治脑即治心,因心主血脉,脉者血之府,处方以逐血府之瘀为主,复加蛇床子、韭菜子、紫石英以振阳道,初剂即效。前医重用参茸、睾酮(睾丸素)、促性腺激素等,实其所实,瘀滞胶结,气失流畅,病势内陷,已发展至性情变化。上方拨乱反正,一方不易,还其健康,并得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