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归丸是我国中药中最常用的良方。中国文化一直讲究阴阳平衡,上下协调。与在这里所讲的右归丸相对的还有一剂左归丸,两者药性有质的区别。右归丸善温肾补阳,引阳归原,左归丸则纯补无泻,阳中求阴。
右归丸源于张景岳《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在金匮肾气丸的配方中减去“三泻”(泽泻茯苓、丹皮),然后由大怀熟地400克,山药200克,山茱萸150克,枸杞子200克,鹿角胶200克,菟丝子200克,杜仲200克,当归150克,肉桂100克,制附子100克,共10味药组成。
功效上更加注重温补药性,是一味十分著名的温补方剂。现在我国颁的药品标准记录,该药处方为:熟地黄240克、附子(炮附片)60克、肉桂60克、山药120克、山茱萸(酒炙)90克、菟丝子120克、鹿角胶120克、枸杞子120克、当归90克、杜仲(盐炒)120克。制法:以上十味,除鹿角胶外,熟地黄等九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鹿角胶加白酒炖化。每100克粉末加炼蜜60~80克与炖化的鹿角胶制成大蜜丸。其中鹿角胶又称“鹿角仙胶”,首次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中。
鹿角胶为由雄鹿已骨化的鹿角经水蒸煮,浓缩后制成的固体胶。颜色多为黄棕色或红棕色,呈半透明状,上半部分多有黄白色的泡沫层。具有滋补肝肾、添精止血功效,在中医理论上多用于治疗虚劳羸弱、腰膝酸痛、夜梦遗精、崩漏带下等症状。肉桂属于樟科植物,又被称为“中国肉桂”,出自《唐本草》。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暖脾胃的功效,对于阳痿、心腹冷痛、虚寒吐泻、温经通脉都有很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