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是分布在耳廓上的一些特定区域,是人体内脏器官、躯干四肢在耳上的反应点。耳穴在耳廓上的上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就象一个倒挂的胎儿(图6-1)。与头面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穴位居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穴位集中的耳甲腔。当人体的内脏或躯体发病时,往往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出现压痛敏感、反映电特异性改变和变色、变形等反应。临床上治疗腰痛疾病正是利用耳穴与器官相对应的特点,在腰及下肢的反应点上取穴治疗而获效。杭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成羿
腰痛在耳穴上的反映
查看对耳轮上下脚起始部位的皮肤,是否变色、起泡、脱屑、或有突起粟粒,丘疹等。若见此状即为“腰痛点” (图6-2)。 医生即可用这些现象,结合病人症状、体征,作出临床诊断。找准穴位,常规消毒后,用5分~1寸的28号毫针进行针刺。进针后迅速捻转,待病人有酸胀、烧灼等“得气 ”感后,嘱其作腰部伸展旋转活动,10~30分钟起针,对急性腰扭伤病人,此法尤佳(再配合取患侧:肾、肝、神门、皮质下穴等穴,进行针刺治疗。)
腰痛的耳穴压丸治疗方法
腰痛的耳穴压丸治疗方法 取穴 消毒 压丸方法 注意事项 |
腰痛的耳穴压丸治疗方法
取穴
消毒
压丸方法
注意事项
耳穴的治疗方法很多,除毫针法外,还有电针、埋针、压丸法等。压丸法是临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即在耳穴表面贴敷压丸替代埋针的一种简易疗法)。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无痛,副作用小,刺激持续长久等优点。特别适用于老年人、儿童及对疼痛敏感的病人。临床治疗腰痛患者压丸法操作如下:
一、取穴
常用耳穴有神门、肾、腰骶椎,坐骨,臀,上、中、下耳背等穴,每次选用4~6个穴位。可根据病情轻重而随症加减。
二、消毒
为防止药丸磨破或压伤皮肤而引发感染,所以治疗前也要认真消毒,用75%酒精擦拭。
三、压丸方法
压丸材料多种,如:绿豆、莱菔子、,油菜籽、王不留行籽等。其中以王不留行籽最为常用。因其表面光滑,大小和硬度适中。应用时将王不留行籽贴附在0.5cm*0.5cm大小胶布中央,用镊子挟住贴敷在选用的耳穴表面。患者每日自行按压数次,每次每穴按压0.5~1分钟。3~5日更换1次,5~10次为一个疗程。双耳交替。
四、注意事项
穴位刺激强度以患者情况而定,一般儿童、孕妇、年老体弱神经衰弱者用轻刺激法,急性疼痛患者宜用强刺激法。使用中应防止胶布潮湿和污染,以免引起反应感染。如个别患者对胶布过敏,局部出现红色粟粒样丘疹并伴痒感,可改用脱敏胶布或改用毫针或埋针法。耳廓皮肤有关性病变、冻疮等则不宜采用压丸法。
小结
腰痛在耳穴上的反映
腰痛的耳穴压丸治疗方法
取穴
消毒
压丸方法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