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元俞穴主治腹胀,肠鸣,泻泄,月经不调等病症,那么关元俞穴到底在哪里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关元俞穴穴位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关元俞该穴位于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寻找此穴位时常采用俯卧的姿势,位于身体骶部,当第五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2指宽处即是。
解剖:有骶棘肌,有腰最下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布有第五腰神经后支。
主治疾病:腹胀、泄泻,小便频数或不利,遗尿,腰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气海穴治腹胀。
穴义:小腹中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入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外散小腹内部之热。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刺灸法:直刺0.8~1.2寸。
按摩方法:指压该穴道,可以延长性欲时间,提高男性勃起功能。采用此穴做相应治疗时,应该同时与三焦俞穴配合,才能发挥更好的疗效,延长性欲时间的指压法。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特定俞穴称背俞穴。
次髎穴穴位的准确位置图
名称释义:次髎,与上髎穴相对为次也。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
穴义: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
定位:在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2骶后孔。
解剖:在臀大肌起始部;当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处;布有第2骶神经后支。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本穴的地部孔隙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疏导水液,健脾除湿。
治法:寒则通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病等妇科疾患;小便不利;遗精;疝气;腰骶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1.5寸。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腰骶神经痛、腰骶关节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性功能障碍、泌尿感染等。
配伍:配三阴交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配委中主治腰骶疼痛。
膀胱俞穴穴位的准确位置图
穴义:膀胱腑中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膀胱,膀胱腑也。俞,输也。该穴名意指膀胱腑中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取穴方法:定位该穴道时常采取俯卧的姿势,此穴位于身体骶部,第二仙椎左右二指宽处,与第二骶后孔齐平。
主治疾病:夜尿症、膀胱肾脏疾病等。
功能作用:外膀胱腑之热。
解剖:在骶棘肌起部和臀大肌起部之间;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布有臀中皮神经分支。
配伍:配肾俞穴治小便不利。附注: 膀胱背俞穴。
运行规律:大部分寒湿水气冷降归于地部,小部分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