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是指胃失和降,气逆动膈,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并可伴见胃脘不适、口中异样感觉等胃肠道症状和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的疾病。西医学中膈肌痉挛、胃炎、胃扩张、胃肠神经症以及胃肠手术后出现以呃逆为主要症状者,均可参照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清风计划#健康人受精神刺激后或快速吞咽干燥食物而同时较少饮水,或吸入冷空气,可发生一时性呃逆,经饮热水,或闭气一时,或用分散他意力方法可自行消失者,为生理现象,无需治疗;若呃逆时常反复发作,同时伴有其他症状者,为病理现象,当予治疗。 对呃逆总以降逆、平呃、和胃为治疗原则,并根据寒、热、虚、实的不同,分别施以祛寒、清热、补虚、泻实之法,具体如下:
1.胃中寒冷:呃声沉缓有力,得热则减,遇寒愈甚,胃脘不适,口不渴,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脉迟缓。
推荐中成药:藿香正气软胶囊:每次2~4粒,每日2次,口服。用于外感风寒引起之胃寒呃逆。
2.胃火上逆::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喜冷饮,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
推荐中成药:大黄清胃丸: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用于呃逆属胃火炽盛,症见口燥舌干,大便燥结者。
三黄片:每次4片,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用于呃逆属三焦热盛,症见胃热心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者。
3.饮食停滞:呃声壮实有力,酸腐之味随呃而出,嗳腐吞酸,脘腹胀满,苔厚腻,脉滑。
推荐中成药:保和丸:每次6~9g,每日2次。用于食积停滞,症见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嗳腐吞酸。
枳实导滞丸:每次6~9g,每日2次,空腹温开水送服。用于食积气滞,症见脘腹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
4.肝气犯胃:呃逆连作,多因抑郁恼怒而发,脘胁胀满,嗳气频频,苔薄,脉弦。
推荐中成药:舒肝丸:每次1丸,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用于肝郁气滞,症见胸胁胀痛,嘈杂暖气泛酸。
5.痰饮内阻:呃逆连作,多因饮冷而发,脘闷恶心,痰多,头晕,苔白腻,脉弦滑。
推荐中成药: 二陈丸:每次9~15g,每日2次,温开水或姜枣汤送服。用于胸脘胀痛,痰多,恶心。
6.脾胃虚寒:呃声低沉无力,气不得续,脘腹不适,喜暖喜按,体倦肢冷,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
推荐中成药:附子理中丸:每次1丸,每日2次,姜汤或温开水送服。用于脾胃虚寒,症见脘腹冷痛,手足不温。
7.胃阴不足:呃声急促而不连续,口干舌燥,烦渴,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推荐中成药:阴虚胃痛冲剂:每次1袋,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用于胃阴不足引起的症见胃脘不适。
8.食疗方
(1)萝卜汤:萝卜半个,切块或丝,煮汤
(2)丁香姜末粥:大米30g,丁香末6g,姜末6g,以米加水如常法煮粥,粥熟时加入丁香末、姜末,趁热温服。
(3)生姜捣汁100ml,加蜜1匙,温热服。
9.药物外敷及局部用药
(1)久病呃逆,姜汁、蜂蜜和匀,擦背。
(2)丁香、沉香、吴茱萸各15g,姜汁、蜂蜜各15ml。将前3味药混合研为细末,加入姜汁、蜂蜜调匀如膏状后装瓶备用。用时取药膏适量,敷于神阙穴,外加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用治寒呃。
(3)芒硝、朱砂适量,共研细末,取药末适量清水调成糊状,敷于神阙穴,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日1次。用治热呃。
(4)乳香、硫黄、艾叶各15g,共研细末,用好酒100ml,煎沸,乘热气嗅之。外用捣生姜擦胸前。用治虚寒呃逆。
(5)熟地、石斛、知母、黄柏各100g,麻油熬,黄丹收,敷于神阙穴。用治阴虚呃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