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赵某,男,58岁。2006年12月5日初诊。患者诉头晕,恶心,纳差乏力,视物旋转,行走不稳。在我院门诊经颅多普勒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在门诊输液(复方丹参注射液30ml)5天,症状无明显缓解。来我处查血压120/80mmHg,神经系统检查:眼球震颤,未见余病理征。舌质暗,苔薄白,脉弦细。西医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医诊断:眩晕。证属气虚血瘀型。予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40g,当归30g,赤芍、地龙、天麻、茯神各15g,川芎、红花、桃仁各10g,炙甘草6g。共3剂,水煎服。4天后,诸症明显缓解,仍感纳差乏力,遂守上方加法半夏10g,薏苡仁30g。再递5剂。诸症消失。
按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常见于老年人,由于小脑及脑干依靠椎—基底动脉的供血。椎基底动脉发生病变时,脑部血流不畅,供血不足,故出现眩晕等症状。本病多属于中医学“眩晕”、“厥证”等范畴,病机多为肾精不足,气血亏虚。方中以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通络。天麻息风、平阳、通络。茯神有健脾除湿安神之功效。复诊加法半夏、薏苡仁以健脾化痰除湿。现代医学认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出现眩晕时,往往伴有植物神经机能紊乱的症状,如恶心呕吐,纳差乏力。故用法半夏、薏苡仁、茯神以松弛肠道平滑肌。因而药证相和,则疗效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