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针新法临床应用
2019-03-10 13:02:45
雷火针新法临床应用黄凤岗 指导 杨钦武(江西省九江市三里街针灸专科诊所 332000)关键词 雷火针 中药制作 外治法雷火针首见于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六》 ,它是用一些药物处方制成药艾 ,条形如大爆竹状 ,点燃之后隔棉纸 10层在穴位上进行实按温灸。 其治疗范围局限于痹证等疾病。 笔者多年来经过临床实践作了很大的改进 ,使之能继承发扬中医药学的遗产 ,又能为广大医家和病者都乐于接受 ,故名雷火针新法。雷火针新法是以市售普通药艾条外用牛皮纸再加固而成的灸条 ,另用药膏做成药包垫 ,采用实按灸操作手法 ,将艾条点燃按在药包垫上使药气随艾火热气通过穴位透入经络达到病所的一种灸疗方法 ,计有药包垫、药布垫、药敷垫 3种 ,在临床上对不同的病种可选用适应的灸疗药垫灸疗 ,灵活实用 ,经济方便 ,同时又能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尤其对脾胃虚寒、咳喘、面瘫、月经不调、痈肿、皮下包膜 (纤维瘤、脂肪瘤 )以及各部位的痹证、痛证、跌打扭伤等疾病疗效更为明显。制作方法1.雷火针灸条简便加固法取市售紧实粗大的普通药艾条 1支 ,用20 cm× 23 cm牛皮纸 1张 ,涂上面糊将艾条卷紧 (大约 3卷 ) ,两头不留空卷纸对折封固晒干。2.灸疗垫制作药包垫 取红布或其他干棉布 1段 ,长80 cm,宽 5 cm,将布的一端铺上常用灸疗膏药 5 mm厚 (也可以根据患者病症铺上其对症的灸疗膏药 ) ,然后把布折叠成 7~ 10层 ,用线缝合 ,放瓷瓶收藏 ,保持药性使用。药布垫 取市售麝香虎骨膏或伤湿止痛膏、追风膏等粘贴在长 100 cm,宽 8 cm的干棉布头端上下两面各 1张 ,再每折叠一层平贴 1张 ,每贴 1张内里都铺上薄薄一层七厘散或丁香、肉桂药末;折至 5层 ,共贴有 7张后 ,将余下布段全部包叠完 ,用线缝合使用。药敷垫 以自制加工的灸疗膏剂或市售外用敷料膏剂 (如止痛消炎膏等 ) ,涂在纱布上按常规敷药方法固定敷于患处 ,外隔 7层厚棉纸 (任何厚纸都可 )实按灸疗使用。3.灸疗膏调配常用灸疗膏剂 以温经散寒 ,活络止痛药物为主 ,将乳香、没药、荆芥、防风、川芎、细辛、当归、独活、香附、肉桂、马钱子各等份研磨成细粉 (乳香、没药另包 ) ,用砂锅先将饴糖、米醋熬成稀汁再兑入少量蜂蜡、香油继续煎熬 ,然后把上述药物拌入用文火相熬片刻 ,乳香、没药收膏装瓶密封备用。备用调膏剂 用饴糖、米醋、蜂蜡、香油在砂锅内相熬成膏。 临床中与桂麝散调拌称通经消肿灸疗膏;与牵正散调拌称面瘫灸疗膏;与清消散调拌称骨疽灸疗膏;以吴茱萸、川芎、白芷等药末相调为降压灸疗膏;以白芥子、细辛、半夏、南星、麻黄、干姜等药末相调为喘咳灸疗膏;以川乌、草乌、川芎、苍术、元胡、牛膝等药末相调为骨刺灸疗膏等。适应范围和操作步骤1.适应范围 药包垫以常用温经灸疗膏为主 ,用于痹证、痛证、痿证、虚寒证等。 药布垫用于跌打扭伤等骨伤科疾病。 药敷垫使用范围广泛 ,主要用于外科、皮肤科病变及骨结— 120 — 上海针灸杂志 1994年 第 13卷 第 3期核、骨质增生、肿瘤等。2.取穴 根据不同的病种取相关主穴及附近配穴和阿是穴。 如胃痛取中脘、气海 ,足三里;泄泻取脾俞、胃俞、大肠俞、中脘、天枢、阴陵泉等穴;月经不调取关元、水道、三阴交等;哮喘病以定喘、肺俞、膏肓、膻中、尺泽、丰隆为主穴;颈椎病以颈椎夹脊穴为主兼取大椎、大杼等穴;骨结核以病灶为主 ,兼取肺俞、膏肓俞、结核穴、肾俞、尺泽、阴谷和病灶所过经脉腧穴;纤维瘤、脂肪瘤以局部皮下包块、皮下硬粒为主 ,兼取脾俞、胃俞、梁丘、丰隆和所过经脉腧穴等。3.使用工具 火柴、酒精灯或蜡烛。4.操作 病人取坐位或卧位 ,将药包垫放在选好的局部病灶和穴位上 ,点燃酒精灯具 ,把灸条烧红直接实按在药包垫上 ,灸条多烧几次反复温灸 ,使药气随艾火热气透入穴位。在施灸中医者要多询问病人 ,如表皮感到烫 ,灸条立即拿起移开药包垫 ,此为 1壮 ,一穴 3~ 5壮即可。轻症 1~ 5次 ,重症连续 5次后再隔日 1次 , 10次为一个疗程。病例介绍例 1 周×× ,男 , 40岁 ,已婚 ,干部。 患者于 1989年 6月因胃脘不适 ,泛吐清水 ,不思饮食前来针灸。症见面色不华 ,四肢倦怠欠温 ,胃脘阵痛喜按 ,舌苔薄白 ,脉沉迟。诊断为胃痛 (虚寒症 )。 取中脘 ,用上法药包垫施灸 ,10分钟后觉有一股暖流钻入腹部 ,顿觉轻松 ,半小时后手足开始转温 ,腹感饥饿 ,胃痛全消。例 2 项×× ,女 , 27 岁 ,已婚 ,工人。1990年 3月 7日初诊。 患者结婚 3年不孕 ,长期月水不调 ,先后不定期 ,经妇幼保健院中西医治疗 ,效仍不显著 ,每次来潮量少 ,行经不畅兼有少腹疼痛 ,经临之际感觉寒冷。舌淡苔薄白 ,诊脉沉紧 ,此为寒气客于胞宫致冲任寒凝气滞不畅。用上法药包垫施灸阴交、关元各 7壮;阴交穴 3壮后 ,患者自觉有股暖流往少腹里钻向下直达胞宫 ,关元穴灸疗 5壮后经水随接而来 ,第 2天复诊自诉量多从未这样通畅 ,仅此 1次脉见和缓 ,连续 2个月经期正常 ,次年生一男孩。例 3 蔡×× ,女 , 42 岁 ,已婚 ,干部。1989年 7月 21日初诊。 患者近年来时有项强酸痛伴呕吐头晕现象 ,近几日炎热 ,风扇下睡觉颈项不能转侧仰俯 ,活动受限 ,左手伴有不适感。 X线摄片示 C4~ 6骨质增生 ,诊断为退行性颈椎病变。 采用温经骨刺灸疗膏敷垫施灸 ,按上法取穴结合针刺 , 30分钟后颈项开始轻松 ,可以慢慢活动 ,连治 3次能转侧仰俯 ,临床症状消失 ,至今未见复发。例 4 何×× ,女 , 59岁 ,退休。1990年 6月 6日初诊。患者项后皮下有包块 2年 ,枕骨区头皮出现麻木 ,耳背至面肌不适 ,烦躁 ,头昏。症见项部皮下 4 cm× 7 cm大包膜 ,形如半个鸭蛋 ,无痛感 ,经××医院穿刺检查诊断为纤维瘤。 依照上法取穴 ,以祛痰散结为主 ,先针刺局部和相关穴位 ,再用药包垫施灸 ,包膜局部透出重重湿气 ,患者感到非常舒适轻松 , 4次后明显松软开始缩小 ,一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显著减轻 ,包膜块缩为 2 cm× 4 cm,连续治疗 21次 ,包块基本消失 ,至今未见复发。体 会雷火针新法是以经络学说为依据 ,集针、灸、药膏外治法于一体而改进成的。灸条取材制作简便 ,灸疗垫是将适应不同病症的药膏和散剂调敷成垫 ,通过灸条温煦使药性“令热入至于病所” ,以刺激肌肤和穴位 ,藉以畅通经络 ,改善病理状态 ,将经穴的灸疗作用和药理渗透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起到调衡经络 ,调和气血 ,调整阴阳 ,扶正祛邪 ,防病治病的作用。 针对不同病情可以灵活变换灸疗膏剂药垫 ,充分发挥出雷火针灸广泛用途。收稿日期 1992-11-30 (齐丽珍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