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老人老病用老招
>>
查看详情
柴瑞霭辨证治疗顽固性失眠的经验
2019-11-27 16:52:38
笔者师从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
指导老师柴瑞霭主任医师。现结合临证案例介绍其治疗顽固性失眠的经验。
1 典型病例
1.1 热伤营阴,肝血亏虚
解某某,男,53岁,2002年12月7日初诊。
失眠1年余,之前曾高热月余,体温复常后出现睡眠不安、多梦,渐成彻夜不眠,五心烦热,以致于春秋季节夜睡时不欲覆被,面色潮红、易汗、时有头痛,急躁易怒,且形体消瘦,口干喜饮。舌红绛苔少,脉弦细数时有结代。辨证属热伤营阴,肝血亏虚,虚阳上扰,心神不安。治宜养阴透热,养血安神。方选酸枣仁汤合青蒿鳖甲汤。药用:炒枣仁(捣)6Og,丹参、知母、生地黄、生鳖甲(捣先煎)各15 g,朱茯神、生甘草各12 g,青蒿10 g(后下),夜交藤3O 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7剂,夜能安睡,诸症均减。继按上方调治月余,随访睡眠正常。
按:患者高热病久,热邪内陷营分,阴虚邪伏。
夜属阴,深伏于阴分之邪自旺于阴时,故入夜躁热不欲覆被;邪热熏蒸,故面色潮红,时有汗出;营行脉中,内通于心,心神被扰,故夜不能寐;肝为藏血之脏,阴血不足,首先及肝,肝血耗伤,阳气升动太过,则性情急躁而怒且有头痛;舌红绛少苔,脉象弦细数,均为阴虚有热之象。治疗用酸枣仁汤合青蒿鳖甲汤养阴透热,养血安神,重用炒枣仁6O g意在味酸性收。酸枣仁汤中去辛温升散之川芎,易为微寒入心之丹参,清营热,除烦满,为热病伤营,心烦不寐之首选,再加入性味甘平,入心经之夜交藤养心安神,诸药合方,使邪气尽、营热清、阴血足、神自安。
1.2 食湿中阻,困扰心神
柴某某,女,48岁,2003年3月13日初诊。
患睡眠差已1o年,近1年失眠加重,每夜仅睡1~ 3 h。素体肥胖,平素胸闷脘痞,纳呆便溏,稍食肥甘油腻即恶心欲吐。舌体胖大、质淡红、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弦滑。证属食湿中阻,困扰心神。治宜苦温化湿,芳化醒脾,和胃安神。方用平胃散合半夏秫米汤加味。药用:苍术、陈皮、藿香(后下)、荷叶(后入)各10 g,川厚朴12 g,甘草4 g,清半夏、秫米、佩兰叶(后入)、神曲、焦山楂各15 g,白蔻仁(后入)6 g,炒麦芽3O g。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上方连服14剂后,睡眠稍好,胸闷脘痞,恶心欲吐除,偶有心悸、急躁,舌苔转薄白,脉仍弦滑。据此脉证,宿食已去,痰湿已衰,继宜和胃化痰,养心安神。方用十味温胆汤加减:茯苓、竹茹、佩兰叶(后入)各12g,清半夏、陈皮、生枳壳、甘草、柏子仁(捣)各10 g,炒枣仁(捣)90 g,炒远志、石菖蒲(后入)各6 g,神曲、炒谷芽各15 g。继服7剂,睡眠明显改善。
按:《素问·逆调论》篇谓;“胃不和则卧不安”。
患者体胖多痰湿,痰湿与宿食停滞中焦,胃气不和困扰心神而不得眠;食湿壅遏,胃失和降,故胸闷脘痞,纳呆便溏,稍食肥甘油腻则恶心呕吐;食湿中阻,清阳被蒙,气机不畅,故头重身困,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弦滑,均为痰湿和宿食阻遏中焦之象。治疗先以平胃散合半夏秫米汤加芳香消导之品,苦温化湿,芳化醒脾,消食导滞,和胃安神,待食湿渐化而继以十味温胆汤加减和胃化痰,养心安神,次递使食湿俱去,胃气得和,心神自调而神明自安,睡眠正常。此案二诊中炒枣仁量多达90 g,因枣仁味酸性收,必须在痰湿和宿食俱去时方可加大用量,以免留湿助滞。
1.3 瘀血内阻,心神被扰
郭某某,男,47岁,2000年6月12日初诊。
失眠已3O余年。逐渐加重,严重时可彻夜不眠,伴头刺痛或抽痛,平卧胸部如负重物,一般情况每晚也只能睡眠2~3 h。平时遇事善忘,神思欠敏,不能正常工作。现每晚必服**等西药方可入睡。舌质红暗、边尖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细涩。辨证属瘀血内阻,心神被扰。治宜活血化瘀,通心气,安心神。方用血府逐瘀汤加酸枣仁。药用:当归20 g,生地、川牛膝各15 g,桃仁(捣)、红花、枳壳、炒赤芍、柴胡、川I芎各10 g,炙甘草6 g,炒枣仁(捣)120g。每日1剂,每晚煎服头煎,次晨煎服二煎。连服10日,睡眠明显改善,头抽痛及平卧胸如负重之感消失。故继以原方减炒枣仁为90 g,后次递减量,并嘱逐减**等药量,渐至停用。如此服上方1个月,睡眠正常。
按:患者不寐30余年。中医认为,“久病必瘀”。
症见头刺痛或抽痛,平卧胸如负重,遇事善忘,神思欠敏,均说明血瘀所致。故用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以通心络,重用酸枣仁养血安神。符合《内经》“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之旨。
1.4 心脾两虚,心神失养
王某某,女,30岁,2003年3月18日初诊。
失眠1年,夜寐难,多梦,每晚仅眠3~4 h,甚至彻夜难眠,白昼乏力,头晕,心悸。经期量多且色淡红,淋漓不尽,面色觥白。舌淡红,脉细弱。证属心脾两虚,气血亏虚,心神失养。治宜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方选归脾汤加减。药用:生黄芪24 g,党参、炒白术各12 g,茯神20 g,炒远志4 g,当归、龙眼肉、柏子仁(捣)各10 g,炙甘草6 g,炒枣仁(捣)30 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7剂后,睡眠正常,面色转红,精神好转,尚有头晕。原方再服7剂后睡眠正常,诸症消失,续服养血归脾丸1个月,以巩固疗效。
按:心主血,脾为生血之源,心脾亏虚,血不养心,心神失常,神不守舍而睡眠困难,多梦易醒,心悸不安;气血亏虚,不能上奉于脑,脑失所养而头晕;脾气虚弱,则面色觥白,倦怠乏力;气虚不摄,经量多而淋漓不尽。治疗宜心脾同治,重在健脾,气血并补,重在补气,意在生血,气旺而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归脾汤原方去掉过于辛燥耗伤阴血之木香,而加用性平味甘之柏子仁以加强养血安神之功效。
1.5 火旺水亏,心肾不交
刘某某,男,63岁,2003年11月6日初诊。
曾有神经衰弱病史,失眠多年。初始每晚能睡眠约3~4 h,且多梦易醒,逐渐发展为彻夜不眠半年。服各种安眠药无效,需静滴冬眠灵及口服**方能入睡。症见入夜精神兴奋,彻底不眠,头晕面热,心烦急躁,手足心热,白天则头晕昏沉,情绪低落,多疑善悲,伴口干不欲饮水,纳呆,大便干结。舌质深红尖赤、少苔,脉弦细而数。证属阴虚火旺,心
肾不交。治宜育阴降火,交通心肾,养心安神。方用黄连阿胶汤加味。药用:生黄连、黄芩、生甘草各10g,阿胶(烊化)12 g,生白芍20 g,鸡子黄2枚,炒枣仁(捣)120 g,莲子心0.5 g(研冲)。每日1剂,水煎2次,每晚9时服头煎,次晨服二煎。连服10剂后,睡眠明显改善,每晚可睡眠4 h左右,精神状况好转,纳食增多,心烦急躁、手足心热、口干便干亦减。再服原方10剂,夜间即可安然入眠,诸症悉除,精神、饮食、大便正常。继以原方去甘草、莲子心,减炒枣仁为60 g,加夜交藤30 g,10剂尽,睡眠正常。
按:患者彻夜不寐,心烦急躁,手足心热,舌红脉数,属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证型,口干渴不欲饮水为病在营分,在少阴。此因肾水不足,阴亏于下,心火上炎,阳亢于上,阳不入阴,致使心肾水火不交,难以入寐,故方用黄连阿胶汤,下滋肾水,上清心火,使坎离交济,心肾交通;加莲子心清心火,重用酸枣仁配生甘草柔肝缓急。心肾相交,失眠遂愈。
1.6 血虚肝郁,心神失养
李某某,男,59岁,2003年2月25日初诊。
因家事不顺,渐成失眠,日趋严重,至今已7年。每晚必服氯丙嗪3片或**1片,方能睡眠2~ 3 h,伴多梦易惊,胸胁胀满,急躁易怒,善叹息。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证属血虚肝郁,郁久化火,郁火内扰。治宜养血舒肝,解郁清火。方选丹栀逍遥散化裁。药用:丹皮6 g,炒栀子、柴胡、生白术、茯苓、生甘草、合欢皮、绒仙花(后入)各10 g,当归15g,生白芍、浮小麦各30 g,炒枣仁(捣)90 g,玫瑰花(后入)6 g。每日1剂,水煎,晚上服头煎,次晨服二煎,同时停服西药。2剂药后,已有睡意,晚上可睡约3 h。再以上方炒枣仁加至120 g,继服2剂,夜眠可至4~5 h,继服3剂睡眠正常。
按:肝主藏血,体阴而用阳,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本案患者郁怒伤肝,肝气郁结,郁而化热,郁热内扰,故不能入睡,多梦;肝气郁结,肝失疏泄,则胸胁胀满,急躁易怒,素善叹息,舌红、苔微黄,脉弦细数。方用丹栀逍遥散养血舒肝,解郁清热。重用酸枣仁、生白芍,伍以当归、生甘草、浮小麦养血柔肝、缓急安神,加合欢皮、绒仙花、玫瑰花舒肝。并嘱其调节情志,静心自养,以绝肝郁气结之本源。全方使肝气舒、郁火清,血和肝柔,睡眠自安。
1.7 痰水内扰,心神不安
许某某,男,33岁,2003年5月22日初诊。
患者受精神刺激后失眠7年余。多梦,重则彻
夜不眠,自觉心烦懊侬,口苦,头重呕恶,胸闷痰多,且伴心悸,易惊多疑。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属痰浊阻滞,郁热不宣,以致痰火内扰,心神不宁。治宜清化痰火,宣透郁热,养心安神。方选黄连温胆汤合栀子豉汤加味。药用:炒黄连、生枳壳、茯苓、清半夏、陈皮、炒栀子、柏子仁(捣)、石菖蒲(后入)、郁金各10 g,竹茹15 g,淡豆豉(后入)、合欢皮各12 g,炒枣仁(捣)90 g,夜交藤、生麦芽各30 g,生甘草6g。每日1剂,水煎2次,下午和睡前分服。7剂后,患者自觉睡眠好转,每晚可安睡2---3 h,心烦、口苦口千消失,头晕、胸闷、呕恶明显好转,舌苔变薄黄腻,上方去栀子、豆豉再服7剂。后仍守此方调理1个月,诸症悉除,睡眠正常。
按:徐东皋谓:“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本案头重呕恶,胸闷痰多,心烦懊侬,口苦口干,舌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火内扰,热郁不宣,心神不宁表现,故方用黄连温胆汤清化痰火,栀子豉汤宣透郁热,石菖蒲、郁金通心窍、开痰郁,重用酸枣仁配以柏子仁、合欢皮、夜交藤等养心安神,全方使痰火得清,郁热得宣,心气得通,失眠自愈。
2 体会
顽固性失眠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甚至诱发或加重其他疾病。柴老师认为,引起顽固性失眠的病因虽不外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劳倦过度等,但以情志所伤为最多。其病位以心、肝、胆、脾、胃、肾为主。其病机总体是阳盛阴衰,阴阳失交,脏腑功能失调,心神不安所致。临床一定要审证求因,审因论治,注重辨证论治。柴老师治顽固性失眠重用酸枣仁最大量达120 g,认为酸枣仁味甘酸,性平,入心、脾、肝、胆经,功效养肝、宁心、安神,但酸枣仁味酸性收,只有在外邪已去,食湿已除,痰湿已清的情况下才可使用或重用。如外感未除,食湿中阻,痰湿较重时,可先去其邪;如肝血亏虚,心脾两虚,血虚肝郁,心肾不交等内伤劳倦、脏腑失调的均嘱其水煎两次,当晚睡前服头煎取其药汁浓厚,药专力宏,有助晚上睡眠,次日早服二煎。重用酸枣仁时尤当如此。同时强调调畅情志,节制饮食,规律生活起居,使药物治疗与生活调理相结合。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