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通消水汤治疗慢性肾炎
补通消水汤是笔者多年治疗慢性肾炎的经验方。本方是针对肾阳虚,肾不化气行水,肾气虚又易血滞成瘀的观点,立法组方的。采用补肾、益气、活血通补并用法,经临床随证加减治疗,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补通消水汤组成:生黄芪30克,覆盆子15克,菟丝子15克,淫羊藿30克,枸杞子15克,生蒲黄(另包)12克,五灵脂10克,生地15克,粉丹皮12克,赤芍21克,葶苈子15克,萹蓄30克,竹叶6克,芦根20克。日服1剂,早晚水煎温服。
功效:益气补肾,活血利湿。
适应证:周身浮肿,尿量少,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舌质淡,舌质胖大,舌有瘀斑,脉象虚弱。
加减:神疲乏力,重用黄芪60克,腹以上无水肿者,去葶苈子;出现尿液混浊者加益母草30克、炒黄柏20克。
注意事项:忌食鸡蛋,浮肿、尿少应限制钠盐,避免劳累。浮肿消退,尿湿一增多,可进低盐。
体会:慢性肾炎是常见的以肾小球基底膜病变为主的病症。遍身浮肿、大量尿蛋白、高血脂和低蛋白血症是临床表现的三大特点。属于祖国医学的“水肿”范畴。凡水肿者,多是肺、脾、肾三脏为病。慢性肾炎,尤以脾肾阳虚为主要病机,在脾肾阳虚二者中,以肾不化气行水为基本原因。因此,补肾阳之气,是治疗的关键。肾气虚又易血滞成瘀,补肾阳之剂合失笑散活血化瘀,补通联用,以气行则血行,血利水消为目的。大多数患者出现瘀血症状,应用活血化瘀和益气清热解毒治则联用,实践证明能提高疗效。临床所见亦有浮肿消退、症状缓解,但尿蛋白长期不正常者,仍需继续坚持服药。治疗时结合化验及其他检查手段,全面观察,不能以症状消失为治愈标准。生活起居要规律,避免劳倦伤肾。饮食不可过咸,宜多食苦味,苦可坚肾燥湿,有助于水湿之化。(李平善)
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慢性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于中医的水肿范畴。以男性衅多,发病年龄磊多在青壮年期。本病多因肺脾肾虚弱,水气不化,水湿潴留人体所致。根据临床表现,有脾虚水肿、脾肾阳虚水肿、气血两亏水肿、气滞血瘀水肿等证型。笔者应用活血利水法治疗气滞血瘀型水肿,收效满意。
临床表现:面色苍黄,面浮足肿,纳差尿少,皮肤有瘀点,腰痛固定不移,舌有瘀斑或两边青紫,舌苔白微腻,脉沉细而涩。妇女伴有月经不调,少腹胀痛拒按等症状。
治法:活血利水。
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组成:当归10克,白芍10克,赤芍10克,川芎9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泽泻12克,桃仁9克,丹皮10克,桂枝10克,车前子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如脾虚峥有脘痞便溏者,上方去桃仁加党参9克,以健脾利湿;如见气虚之气短体倦者,加生芪15克、党参10克,补气健中;阴虚见有口燥咽干、手足发热者,加生地12克、山萸肉10克以滋阴利水;如果阳虚明显者,上方加服桂附八味丸温阳利水。
体会:慢性肾炎日久不愈,导致气血滞,血行不畅,水道受阻,聚水成肿。病久必虚,病久亦必瘀,势必形成肝郁血瘀。由于气血瘀阻,促使水湿更为不利,使水肿加重。因而这种证候为正虚邪实,必须在扶正的基础上,给予 活血利水,使气血循正常,则水湿排泄通利,水肿消除。所用《金匮要略》的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化裁,重在活血利水,兼以健脾和中。只要按照前面辩证加减治疗,临床收效尚好。
余曾治一患者风某,男50岁,4年前因外感发现下肢浮肿,此后反复发作,此次以慢性肾炎变型入院。当时主要症状是下肢浮肿、皮肤有瘀点、两胁胀痛、心烦易怒、大便不实、小便不利,舌质暗边有瘀斑,舌苔白,脉象沉弦细涩。尿检:尿蛋白+++,红务球2-3,上皮细胞0-2。细辨其证,病已多年,正气已虚,但皮肤瘀点,舌质暗,脉见涩象为气滞血瘀的表现。综观全证为肝郁血瘀,脾气虚弱。治以补气健脾、活血利水,方用前已介绍的基础方加生芪30克、柴胡3克、升麻3克、陈皮10克。上方服药3剂后,小便增多,肢肿减轻,皮肤瘀点消失,胁痛减轻,唯觉口干。说明病已见轻,而阴伤未复,上方去升麻、桂枝,加麦冬15克,养阴生津。此方服药2月余,症状消失,尿蛋白消失,由此可见,活血利水法治疗气滞血瘀性水肿是行之有效之治法。(顼琪 李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