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心痛(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实用中医内科学》第二版(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和2014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发布的《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
①主要症状:脘腹胀满、拒按、痞满燥实坚。
②次要症状:微热或壮热甚则出现寒热往来、口干渴、尿短赤。
③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洪数或弦滑。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美国胰腺病协会(APA)2012年修订的《急性胰腺炎分级和分类系统》及2014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发布《中华医学会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治指南2014年版》。
急性胰腺炎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重者可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可伴有器官功能障碍,或出现坏死、脓肿或假性囊肿等局部并发症者,或两者兼有。临床表现为:
①症状:以急性起病的上腹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急性、突发、持续、剧烈的上腹部疼痛,常向背部放射);
②体征:上腹部压痛、和/或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脐周或肋下瘀斑
③辅助检查:血尿淀粉酶水平大于正常值3倍,CT或MR有急性胰腺炎的影像表现,同时有胰周广泛渗出、和/或胰腺坏死等改变;
④改良Marshall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BalthazarCT分级有助于对胰腺炎轻重度判定。无器官功能衰竭、无局部或全身并发症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器官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依据改良Marshall 评分系统,任何器官评分≥2分可定义存在器官功能衰竭);有局部或全身并发症,或有器官功能衰竭但持续时间<24小时为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有器官功能衰竭但持续时间≥24小时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二)急性胰腺炎分期
1.初期:自发病至1周左右。
2.进展期:发病后1周左右至3周。
3.恢复期:发病后3周左右至4周及以上。
(三)证候诊断
1.初期
a.结胸里实证:寒热往来、腹部硬满而痛,拒按,大便秘结,胸胁苦满,心烦喜呕等,舌红苔黄腻或黄厚而燥,脉沉紧。
b.腑实热结证:上腹疼痛,拒按,痛如刀割,腹胀难忍,时有恶心呕吐,发热口渴,烦躁,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质红或红暗,舌苔黄厚或燥,脉弦数或洪数。
c.肝胆湿热证:持续的腹部及两胁疼痛、阵发性加剧,胸闷、恶心、呕吐、发热或寒热往来,口苦、目黄、身黄、尿黄。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滑数。
2.进展期
热毒炽盛证
壮热、脘腹胀痛,烦渴,大汗,肌肤发斑,大便秘结。舌质绛,舌苔黄腻,脉数
3. 恢复期
气阴两虚证
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燥,纳差,溲赤便干。舌红,苔少而干,或苔白腻,脉细数或弦滑。
二、治疗方法
(一) 辨证论治
1.初期
(1)结胸里实证
治法:通里攻下、理气活血
推荐方药:清胰陷胸汤加减。柴胡,黄芩,枳实,厚朴,丹皮,元胡,川楝,生大黄,芒硝(冲服),甘遂末等。首煎200ml胃管注入,二煎400ml灌肠,3~4次/日。依照病情随证加减,并增加或减少给药次数。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腑实热结证
治法:通腑泄热,行气导滞
推荐方药:柴芩承气汤加减。柴胡、黄芩、厚朴、枳实、栀子、生大黄(后下)、芒硝(冲服)、木香、延胡索、红花、桃仁、槟榔、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3)肝胆湿热证
治法:疏肝利胆,清热利湿
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栀子、黄芩、黄连、枳实、厚朴、柴胡、白芍、木香、延胡索、当归、茵陈、生大黄(后下)、芒硝(冲服)、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进展期
热毒炽盛证
治法:清热活血、通里攻下,托里排脓
推荐方药:
清胰汤合透脓散加减。柴胡,黄芩,元胡,川楝,红藤,败酱,公英,金银花,桃仁,丹皮,大黄,黄芪,皂角刺、当归,川芎,等水煎200ml,口服或胃管注入,2~4次/日。依照病情随证加减,并增加或减少给药次数。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3.恢复期
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健脾和胃、活血化瘀
推荐方药:生脉饮合人参养荣汤加减。人参,麦冬,五味子,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熟地,陈皮,当归,白芍等。水煎400ml,早晚各200ml,口服。依照病情随证加减,并增加或减少给药次数。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以上证型辨证加减,热甚者,加金银花、大青叶等;湿热甚者,加金钱草、黄连、黄柏等;呕吐甚者,加姜半夏、竹茹、代赭石、旋覆花等;腹胀严重者,加甘遂(冲服)、枳壳、青皮、大腹皮、槟榔等;呕吐蛔虫者,加乌梅、黄柏、槟榔、使君子、细辛、苦楝根皮等;食积者,加焦三仙等;伤阴者,加生地、麦冬、五味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