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痛症(足跟痛)中医诊疗方案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起病缓慢,多发生于中老年肥胖者,多为一侧发病,可有数月或数年的病史;足跟部疼痛,行走加重;典型者晨起后站立或久坐起身站立时足跟疼痛剧烈,行走片刻后疼痛减轻,但行走或站立过久后疼痛又加重;
(2)体征:患部无明显肿胀或有轻度红肿,在跟骨的跖面或侧面有压痛;若跟骨骨质增生较大时可触及骨性隆起;
(3)X线表现:常见有骨质增生,但临床表现常与X线征象不符,不成正比。
(二)证候诊断
1.气滞血瘀证:足跟痛如刺,痛处固定,拒按,动则更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或涩。
2.湿热内蕴证:足跟局部疼痛,轻度红肿,有热感,压痛明显,伴口渴不欲饮。舌苔黄腻,脉濡数。
3.寒湿痹阻证:足跟冷痛重着,痛有定处,遇寒加重,得热减轻。舌质淡胖苔白腻,脉细数。
4.肝肾亏虚证:足跟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劳则更甚,休息减轻,腰膝酸软无力,可伴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或伴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一)外治疗法
(四)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气滞血瘀证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推荐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川芎、当归、五灵脂、香附、甘草、羌活、没药、牛膝、秦艽、桃仁、红花、地龙等。
中成药:七厘散等。
2.湿热内蕴证
治法:清热化湿,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四妙丸加减。苍术、牛膝、黄柏、薏苡仁、牛膝、杜仲、鸡血藤、川芎、延胡索、当归等。
中成药:四妙丸等。
3.寒湿痹阻证
治法:祛湿散寒,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党参、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桂枝、茯苓、细辛、防风、秦艽等。
中成药:小活络丹等。
4.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左归丸或右归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川牛膝等;或熟地、山药、山茱萸、杜仲、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肉桂、附子、当归等。
中成药:左归丸、右归丸、抗骨增生胶囊等。
(二)针灸疗法
1.体针:患者仰卧或坐位,针刺部位在内踝或外踝后缘直下4cm处(相当于跟骨结节前方)、跟痛穴(三阴交后1寸)、太溪、照海、昆仑、承山、阿是穴等。隔天治疗1次。
2.灸法:在足跟部疼痛点下方,让艾灸燃烟熏灸疼痛点。每次15~20分钟, 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