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药”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基于中药气味、性能、归经、七情等配伍原则,通过辨证论治,采用相互促进、相反相成等作用的3味中药联合使用、系统配伍的方药组合模式。角药通过相互辅助、相互制约、相互激发而达到相辅相成、减毒增效之功,可提高临床辨证用药的精准性、合理性、科学性及实用性,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对临床辨证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故为复方药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角药的作用不可忽视,人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也认识到了这一规律。
方剂中的角药有三种类型:① 独立成方之角药:与三味中药组成的方剂在结构上不约而同,这类三味药的方剂本身就作为某一角药的具体应用;② 主要部分之角药:是方剂中的前锋,其作为主要部分,占主导地位,功用与方剂的主要功用相符。③ 辅助部分之角药:此组“角药”,在方剂中作为次要部分,起着辅助作用。
《金匮要略》卷下亦见下瘀血汤方,药物组成为:大黄三两,桃仁二十枚,虫二十枚(熬,去足),上三味,末之,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其主治:治产妇腹内有瘀血着于脐下,腹痛服枳实芍药散不愈者,亦治经水不利。同名方相较,敦煌下瘀血汤方将咸寒的虫改为辛甘之桂心,桃仁用量也较其量少,可见敦煌下瘀血汤方药性更为平和,以缓为消,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按:此病病机为产后肝气不达,气血不和,瘀血未尽,心血未生。肝气不疏,脾虚被遏,清阳不升,则心情抑郁,口苦口干,气短乏力。肝火郁结,炼化肝阴,魂失其所,则手脚心烧,失眠多梦。气血亏损,则面部失容,斑疹色暗。舌边有齿痕,舌淡苔薄黄,舌下静脉(++),脉弦涩。均为肝郁血瘀,气血失和之象。药用(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敦煌医方大泻肝汤合下瘀血汤方加减。方中酒大黄、酒黄芩、枳实疏泄肝气,芍药柔肝敛阴;炒白术、生黄芪合用健脾益气,补脾调中。防风、白芷祛风胜湿,重用当归补血活血。张仲景《五脏论》中云:“当归有止痛之能,相使还须白芷” 。二药气血相伍。白芷为气,当归为血,气助血行。敦煌残卷《配方选药法》言:“鬼箭破血仍有射鬼之灵”。其入足厥阴肝经,能行血通经、散瘀止痛。栀子泻火除烦、凉血解毒,敦煌张仲景《五脏论》中载:“栀子悦愉面皮”。众药合用,诸症可解,标本兼顾。
病案举例:患者,女,40岁,2019年3月6日四诊。主诉:右脚扭伤1天,月经先期1年,现病史:患者昨日行走时不慎将右脚扭伤,体查外踝肿大,皮肤色暗,伴疼痛,伸曲苦难,当即(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给予冰敷处理。现行走困难,脚跟无力。平素月经周期提前10天,经少,色黑,血块、伴经期腰困,头痛,经间期白带多,色黄,阴部湿痒,左胁下痛,心烦易怒,口干,纳呆,便秘。舌边齿痕,质淡,苔稍黄腻,舌下静脉(+)。诊断为:外伤,月经先期病;证属瘀血阻络,肝郁脾虚证。原处方以敦煌大泻肝汤与疗风虚瘦弱方加减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现患者右脚踝部经络损伤血络不通,遂加以大黄、牡丹皮、牛膝,活血下瘀,以助复健。
方中以黄芩、黄连清热泻火,燥湿解毒;大黄攻下邪热,导滞通便,三药清上中下之火,且同类相须,以增清热之效。方用清法,治疗因湿热内蕴,热盛于湿而致的消渴和带下病。《内经》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为四时之规律,用药剂量也随时应变,取其突出疗效。足见其用药严谨,体现(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因时制宜之原则。本方与《千金翼方》中治男子五劳七伤,妇女带下的三黄丸组成、用量完全相同。与《金匮要略》的泻心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疗三焦积热、脏腑俱热、疮痍疽疖的三黄丸组成相同,但《金匮要略》中的泻心汤主治阴亏阳盛的吐血、衄血证,因顾其阴亏从而清热药量较小,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三黄丸用量较大。
病案举例:患者,男,36岁,2019年2月23日初诊。主诉:不寐1年余。现病史:患者入睡困难1年,伴口舌生疮,唇干烧灼,面干脱皮,心烦气躁,自汗,夜尿频,疲乏。纳可。小便黄,大便干。舌淡苔薄黄,舌下静脉(+),脉数。中医诊断:不寐,自汗;证属三焦火毒证。治以清热解毒,宁心除烦。
1.5 大黄、石膏、小豆:源自《杂证方书第八种》(P.3596)。原文如下:“大黄 石膏炙,小豆等分,捣末,白酒和涂,效”。方从清消并用,大黄清热泻火,解毒燥湿活络;石膏清热解毒,敛疮生肌;小豆外敷清热解毒,消肿拔脓。三药性寒,相须为用,白酒和涂,通血脉,行药势,为治疗热毒壅结之疔疮痈肿的良方。
1.6 大黄、生甘草、朴硝:源自《杂证方书第八种》(P.3596)。原文如下:“疗大小便不通方,服大黄汤,利即愈。又方,服大黄朴硝丸,亦差”。本方是有名无方。经考后世诸家论著,其中《备急千金要方》中大黄朴硝汤为治疗胞中风冷,经年月水不行之妇科病症,与本方不符。
角药是古今用药中相对固定的三味药物的配伍方式,多种药物配合使用不仅能增强药物的治疗作用,又能制约药物的偏性,各取所长,起到相辅相成、互制互约的作用,是中药配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应存教授治疗临床常见疾病应用敦煌古方化裁而不泥古,创用新法而遵经旨,选方用药灵活,运用对药、角药独具特色,值得不断总结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