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桑七宝是指桑叶、桑枝、桑葚子、桑白皮、桑寄生、桑螵蛸以及僵蚕7味中药(图1)。桑树,东方神木,秉成天地之气,发芽抽枝,开花散叶;其叶不规则的分裂,叶面无毛,有光泽,雌雄异株,三、四月开花,葇荑花序。五行学说认为肝属木,旺于春;春乃少阳之气,万物之所资以发生者;肝内藏有升发之气,肝气升发则诸脏之气可发,气血调和,五脏安;肝藏血,人卧血归于肝,调节、控制人体血量;肝开窍于目,肝气和才能辨色识物。应春而生的春桑七宝,在治疗眼部疾患方面有显著的疗效。山东德州中医药专家张丛霖主任医师,从事中医眼科40载,临床诊疗中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余有幸跟随张老临证学习,现将张老关于 “春桑七宝”为主药的临证经验,结合对中医古籍经典、中药药性理论及现代药理研究的认识,总结如下。
图1 春桑七宝图
桑白皮,桑树秋末落叶至次春发芽前采挖根部,刮去黄棕色粗皮,纵向剖开,剥取树皮,晒干入药。该药甘、寒,无毒,入肺、脾经,具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的作用,用于治疗肺热喘咳、吐血、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因肺气不宣,水湿停滞引起的疾病。《本州害利》中指出:“桑白皮具有泻肺中之余,止咳定喘,疏小肠之闭滞,通利水道则水肿消,能降气故喘咳止的功效”。《小儿药证直诀》中记载了泻白散中大量使用桑白皮清肺热、泻肺气、平喘咳;五皮饮方中,桑白皮(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具有泻肺利水作用,配伍大腹皮以气行水散。通过学习经典古籍,并结合张老临床经验,桑白皮入肺经,五轮学说认为白睛属肺,五行之中木克土,故桑白皮多用于白睛病变,不论实热与虚热皆可以配伍使用。
实验证实,桑白皮具有镇咳平喘、缓解平滑肌痉挛、抗炎作用,通过抑制CD4+,TH2中IL-4,IL-5,IL-13的表达而起作用,扩张血管降压。现代研究葡萄膜炎发病机制可能与CD4+改变有关,因此治疗葡萄膜炎等免疫相关疾病中可以配伍使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桑寄生具有抗炎,镇静,抗肿瘤,降脂,降压,降血糖的作用,保护神经等多种显著的药理作用。因此,巩膜炎、葡萄膜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视神经损伤等疾病的治疗中可辨证配伍使用。
《本草经疏》云:“乌椹益阴气便益阴血,血乃水所化,故益阴血,还以行水,风与血同脏,阴血益则风自息。”依据五轮学说原理,黑睛属肾,桑葚子黑者入肾,临床中张老在治疗瞳神疾病时,尤其(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是肝肾阴虚引起的眼病,常配伍桑葚子,滋补肝肾之阴,滋养肝血,清虚热,通经络;临床跟诊中,张老应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合用桑葚子、夜明砂等治疗肝肾阴虚高风雀目的患者,补肝肾之阴,滋养肝血,清虚热,通经络,保护原有视野,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对于电子产品使用日益幼小化,张老提倡桑葚药食同源,以食代补,是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的不二选择。
现代研究证实,桑椹富含人体必需的矿物元素、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大量研究表明,桑椹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感染、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等广泛的药理活性桑葚药食同源,味道佳,对于小儿感染性眼病具良好的功效;富含营养,滋补肝肾之阴,治疗小儿近视,弱视等疾病。
患者男,48岁。双眼突然红肿5 d,外院就诊,诊断为“慢性结膜炎”,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双眼外点,效果不佳,遂来我科门诊就诊。患者自诉发病前一日晚饮少量白酒,睡眠、饮食可,大便干,无既往史。眼科检查:双眼视力1.0,眼压:右眼19 mm Hg,左眼 20 mm Hg(1 mm Hg=0.133 kPa)。双眼胞睑(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红肿,结膜充血水肿(++),以下部为重,角膜透亮,前房中深,虹膜纹理清,瞳孔直接、间接对光反射可,直径约4 mm,晶体稍见混浊,眼底未见异常。患者舌质红,边有齿痕,苔薄黄,脉小数弦。张丛霖主任查过患者后认为患者为典型的过敏性结膜炎,结膜水肿、红赤以下方为著,水平以上结膜未见明显充血及水肿,结合患者舌脉,故方选泻白散加减,以清泻肺热。
小小一株桑,全身皆是宝,所含有的中药品种丰富,且具有不同的功效,同时这7种药物均具有抗炎,提高免疫力,降血糖,降血压的作用,各有侧重,取之利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