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老人老病用老招
>>
查看详情
身痛逐瘀汤 治疗颈肩腰腿痛
2020-09-08 18:18:25
身痛逐瘀汤 治疗颈肩腰腿痛
组成配方】秦艽一钱(3g)川芎二钱(6g)桃仁三钱(9g)红花三钱(9g)甘草二钱(6g)羌活一钱(3g)没药二钱(6g)当归三钱(9g)五灵脂二钱,炒(6g) 香附一钱(3g) 牛膝三钱(9g)地龙二钱,去土(6g)。
【用法】水煎服。
【作用与功效】活血通经,宜痹止痛。
【主治适应症】风湿之邪闭阻经络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
若微热,加苍术、黄柏。若虚弱,加黄芪一二两。
方解】
君:桃仁、红花-一活血散瘀,畅通全身气血。
臣:牛膝、地龙——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共为臣辅。
佐:五灵脂、没药、当归、川芎、香附——活血通经,行气止痛。
秦艽———辛散苦泄而不燥,善于祛风通络,活血荣经(《本草从新》),通痹止痛。
羌活——祛风胜湿,上行于头,下行于足,遍达肢体,以清气分之邪(《本草汇言》)。
使:甘草——调和诸药。
【方论】
方中桃仁、红花、五灵脂、当归活血祛瘀,地龙、牛膝活血通络,川芎、香附、没药活血、理气、止痛,羌活、秦艽散风活络,甘草缓中。[翁维良《活血化瘀治疗疑难病》]。
王清任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者,日久多显血瘀。从而制本方熔活血化瘀与祛风除湿于一炉。方中以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活血祛瘀,意在使血行风自灭、血行湿也行;没药、灵脂、香附则理气化瘀止痛;牛膝、地龙活血通经络而利关节;另用秦艽、羌活祛风除湿,甘草和药。全
方以活血化瘀为主,兼用祛风除湿之药,体现了王氏痹症有瘀血学术思想特点。(陈士奎《活血化瘀名家王清任》)。
?
临床应用与医案】
一、
背肌筋膜炎
将100例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加火罐治疗;治疗组采用温针加锋钩针治疗,同时配合中药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李爱萍,毛银芳.温针加锋钩针合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背肌筋膜炎50例疗效观察.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8(3):40]典型病例:徐某,女,48岁,1997年11月10日初诊。病人左肩背疼痛反复发作2年,近1个月来因提重物致疼痛加剧,活动受限,自诉以前曾在外院作局部治疗4次,当时疼痛消失。检查左斜方肌处肌张力增高,左肩胛内上角压痛明显,并触及疼痛结节,无手臂放射疼痛,左肩胛骨X线拍片未见骨质异常,心电图检查正常。诊断:项背肌筋膜炎。治疗中药方:川芎15g,秦艽10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2g,地龙10g,土元10g,细辛3g,葛根15g,鸡血藤15g,白芍12g,桂枝10g,生甘草6g,日1剂,水煎服,嘱将药渣用布裹蒸后热敷痛处,日2次,隔日作手法按摩松解,10天后诉疼痛明显减轻,肩部活动较前轻松,继续治疗10天症状消失,活动自如。2个月后随访肩背部未感任何不适。[曹建.身痛逐瘀汤加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56例.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24(6):30]。
二、带状疱疹
运用身痛逐瘀汤方辨证加减,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中西医结合治疗4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及81.82%。由此说明辨证活血养阴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使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效果的提高。[严静,易丹.辨证活血养阴法对4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治疗效果观察.中国民间中医药,2011,20(12):100]。
三、肩周炎
以加味身痛逐瘀汤(片姜黄10g,秦艽15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甘草6g,羌活10g,没药12g,五灵脂10g,香附10g,牛膝15g,地龙
10g,当归10g,桂枝30g,石膏30g,桑枝100g)加减,年老久病虚弱者加黄芪30g,气血虚者加党参15g、熟地10g,关节局部游走疼痛,顽固难治者加蜈蚣1条、地龙10g,局部冷痛加剧者去石膏加制川乌、制草乌各10g,关节拘挛较重,活动迟缓者加山茱萸10g,湿邪较重加苍术10g,内有湿热者去当归、细辛、桂枝,加黄芩、连翘、滑石各10g,患处由寒转热者加龙胆草10g,肩部沉重者加独活、威灵仙各10g,肝肾亏损加茯苓、杜仲各10g,肌肉萎缩者加枸杞、骨碎补各10g。治疗肩周炎126例,经2~3个疗程,痊愈93例,好转2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5.2%。[敖绍勇,陈卫东,吴正平.加味身痛逐瘀汤治疗肩周炎126例.江西中医药,2006,37(9):34-35]。
典型病例:陈某,女,46岁,公务员,2001年3月16日初诊。左侧肩关节酸痛、麻木伴活动受限1年,加剧1个月余。患者夜间睡眠时疼痛剧烈,肩上举及后伸时疼痛集中于肩前及肩外侧部。查体:左肩皮肤无红肿及瘢痕溃疡,左肩三角肌轻度萎缩,上举及后伸时疼痛加重,肱二头肌长头腱、喙突、肱骨大结节压痛,左上肢肌力ⅣV级。活动范围检查:上举90°、后伸10°、外展60°。X线摄片显示:肩关节诸骨骨小梁疏松,骨皮质变薄,骨质无破坏。曾服用中药独活寄生汤,并经过理疗、按摩等治疗,疗效不佳。笔者诊后认为属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用加味身痛逐瘀汤,以桑枝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并配合体疗。经2个疗程治疗,症状全部消除,功能活动正常。随访1年无复发。
原按:《素问·痹论》云:痹在骨则生,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年高正虚,血亏,筋骨失养,外受风寒、湿热之邪是本病之关健。所以本病治当祛邪扶正,攻补兼施。风寒湿之邪,大多杂合而致病,三者之中虽可有某邪偏盛的情况,但难以截然区分,故治疗又多以祛风、散寒、除湿、疏通经络等方法并用。
、4.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因颈椎损伤、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颈椎骨质增生,造成神经根出口狭窄,从而压迫颈脊神经根,引起颈、肩、臂一侧或双侧酸、麻、痛、胀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综合症候群。杨金德将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5例,其中,男28例,女17例。方药选用葛根加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结果疼痛、麻木等症状消失,X线片正常;好转:疼痛、麻木等症状减轻,X线片有改善。[葛根加身痛逐瘀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5例.中国中
8
医药科枝,2010,17(5):435]。
五、类风湿关节炎
用身痛逐瘀汤合五虎散外敷(治疗组)的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2例,并设复方雷公藤制剂药物组(对照组)3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表明在关节功能的改善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说明身痛逐瘀汤合五虎散外敷治疗是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较理想的方法。[张良善,王丽霜.身痛逐瘀汤合五虎散外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国临床康复,2004,8(36):8289]。
典型病例:赵某,男,44岁,教师。1998年11月3日初诊。6个月前因徒步涉水而引起浑身疼痛久治不愈,按之关节痛,时而刺痛难忍,伴有麻木感,屈伸不利,近两周来活动疼痛加剧,行动不便。舌质暗兼有瘀点,脉涩而沉。实验检查:血沉560mm/小时,类风湿因子阴性,抗O:250U。诊断:风湿性关节炎。治则:活血通络,逐瘀止痛。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处方:当归20g,川芎15g,红花12g,桃仁12g,五灵脂12g,乳香9g,没药9g,秦艽15g,羌活12g,地龙15g,川牛膝10g,香附12g,威灵仙12g,甘草10g。水煎服5剂后,全身疼痛减轻。继服原方5剂后各关节疼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复査血沉降至7mm/小时。随访未再复发。[李玉环.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风湿性关节炎35例观察.现代中医药,200(2):32]。
原按: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症范畴。其外因多为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内因为机体营卫气血的失调。寒客经络关节,经络闭塞不通气滞血瘀,经络阻隔,以致关节筋肉肿胀,屈伸不利。采用身痛逐瘀汤为基本治疗方,随症加减,以达到活血通络,逐瘀止痛的目的。方中当归、川芎、红花、桃仁活血逐瘀;五灵脂、乳香、没药消肿止痛,活血逐瘀;地龙、川牛膝、秦艽、羌活、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甘草调和诸药。患者体弱气虚,可酌加黄芪、党参、既能益气固本,又能推动经络气血的通畅;若疼痛较剧烈,常用附子、川乌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但这类药物应由小量开始,逐渐增加,久煎或与甘草同煎,可缓其毒性,故病痛可除。
6.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
周丽平将符合纳人标准的62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糖尿病基础治疗上加用甲钴胺肌肉注射,治疗组在糖尿病基础治疗上加服身痛逐瘀汤,3周为1个疗程,结果两治疗方案均可显著
改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生存质量,身痛逐瘀汤对患者的生存质量的改善为优。[周丽平,牟新.身痛逐瘀汤对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浙江中医药,2010,45(5):318]。
典型病例:李某,女,72岁,洪江区酒厂退休工人,因反复口渴,多饮,多尿15年,右侧面颊部肌肉跳动,伴右侧面颊部灼热,刺痛,麻木半月,于2001年5月18日来我处就诊。患者有糖尿病史15年,经饮食控制,配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口渴,多饮,多尿症得到缓解。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面部肌肉跳痛,不能自控,伴右侧面颊部灼热,刺痛麻木,并牵及右侧头痛,右侧肩周疼痛,痛处固定,夜间为甚,夜尿2~3次, 大便正常, 餐后2小时血糖12.0mmol/L, 尿常规检查:尿糖(-) , 尿蛋白(-) , 血压130/70mmHg。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断为:消渴(阴虚血瘀型),痹证(瘀血阻络型)。治宜养阴活血,化瘀通络。取身痛逐瘀汤加减:川芎10g,当归10g,桃仁10g,红花10g,秦艽10g,羌活10g,地龙15g,没药10g,五灵脂10g,牛膝10g,石斛30g,天花粉20g,生地10g,甘草5g,连服5剂,症状减轻,继服10剂,右面部肌肉跳动,疼痛及右肩周疼痛均消失,右肩活动自如,夜尿次数减少1~2次,尔后嘱其加强体育锻炼,坚持饮食控制,避免受凉,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吴平,杨春明.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55例临床观察.中医药导报,2006,12(8):37~38]。
原按:根据久病入络、久病入血的原理,阴虚燥热日久,致火毒炽盛,热灼津血,致阴血亏虚,血行失常,则见瘀血阻络,络脉失养;故出现肢端感觉异常,局部麻木、灼热、刺痛、跳动,后期可见肌萎缩和瘫痪之症。临床上采用活血祛瘀之身痛逐瘀汤进行治疗。方中川芎、当归、桃仁、红花为主药,均有活血祛瘀止痛之功;秦艽、羌活、地龙能通络宣痹为辅药,主治瘀血痹阻经络的肢体痹痛等症;香附行气止痛;没药、五灵脂、牛膝为佐药,共奏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用该方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七、慢性腰肌劳损
采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肌劳损患者60例,药物组成:当归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没药6g,五灵脂6g,香附10g,鸡血藤20g,杜仲20g,熟地黄25g,菟丝子10g。加减:腰痛连腿者加独活、牛膝;兼寒湿
者加茯苓、白术、肉桂、干姜;兼湿热者加薏苡仁、黄柏;气滞重者加青皮、香橼、佛手。治疗1~3个疗程后,腰部疼痛者36例,痊愈11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2例;腿部疼痛者24例,痊愈6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1例,[王旭,詹海夫.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腰肌劳损60例临床观察.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2):27]。
典型病例:王某,男,36岁,1994年4月16日初诊。主诉:腰扭伤后反复腰痛10余年。诊见:腰部酸痛,每遇劳累则症状加重,伴头晕神疲,面色少华,形体消瘦,畏冷,二便调,无发热,舌质淡红,可见瘀斑,苔薄白,脉沉。腰椎摄片正常。证属腰府瘀血日久,血液不得濡养肾脏,以致肾虚,阳气不运,又使血瘀更甚。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香附、当归各10g,没药、田七各6g,川芎9g,牛膝、杜仲各15g,鸡血藤30g,甘草3g。3剂,水煎服。二诊:腰部酸痛大减,仍觉畏冷神疲。原方加巴戟天10g。前后共服药9剂,腰痛已瘥,余症基本消失。嘱继服壮腰健肾丸以固后效。随访3年未复发。[林振禄.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湖北中医杂志,2001,23(1):56]。
原按:慢性腰肌劳损属中医腰痛范畴。临床见症多为一派虚象。笔者认为,腰为肾府,本病乃肾府瘀血所致,虚证乃其标象。病初,腰部经脉因外伤或寒邪留滞而致瘀血,由于失治、误治,血瘀日久,肾脏失养而致虚。正如王清任所云:如论虚弱,是因病而致虚,非因虚而致病。故治以活血化瘀之身痛逐瘀汤,以活血通络,补肾壮腰,而获良效。
八、腰椎间盘突出
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口服身痛逐瘀汤化裁后的制剂,早晚口服,15天为1个疗程。结果:100例患者中L4~s突出者有效率达95.3%;L5~S突出者有效率达97.4%;L4~5和Ls~S,突出者有效率达90%;L3~4和L4~s突出者有效率达88.9%。由此可见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方法简便、安全、经济,疗效肯定。[王玉琦,李同军,于志国.身痛逐瘀汤化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中医药信息,2007,24(1):18]。
典型病例:患者男,41岁,农民。自述腰痛20余天,疼痛剧烈、拒按,持续不已,不能转侧,夜不能寐,牵扯及右侧坐骨神经痛,腰椎正侧位X线确诊为3~5腰椎骨质增生。10余年前曾有腰部扭伤史。经中西医多方治疗均无效。诊之腰痛剧烈、痛点固定、拒按,痛苦面容,舌暗紫、苔白腻,脉涩
而沉。证属瘀血腰痛,兼夹风湿。宜活血行气、祛瘀通络、利痹止痛。处方:桃仁、川芎、当归、秦艽、独活、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续断、延胡索各15g,没药、红花、甘草各10g,杜仲20g,另外加全蝎10g、蜈蚣3条,研末吞服。上方服3剂后,疼痛减轻,精神好转。二诊再服6剂,并原方加倍配药酒1剂,10天后每晚睡前服20~30ml。三诊再6剂而愈。继用壮骨关节丸、骨仙片、药酒常服,以巩固疗效。服药6个月后经X线摄片,骨质增生已得到控制,骨赘生物有所吸收,随访2年未复发。[杨恩华.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骨质增生16例.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1,18(3):41~42]。
九、原发性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腰椎、下肢持续性钝痛或刺痛、抽痛,多因天气变化、寒冷刺激、劳累等诱因发作或加重。李庆林将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49例。处方:秦艽12g,羌活10g,当归20g,川芎20g,没药12g,五灵脂10g,地龙20g,牛膝10g,桃仁12g,红花10g,鸡血藤30g,香附10g,全蝎1g,白芥子10g,苏木20g,制马钱子1g。结果疗效显著,总有效率93.88%。[李庆林.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49例.河北中医,2005,27(5):349]。
10.产后感冒
患者,女,26岁,1997年11月21日诊。患者产后月余,诊前1周因晾晒尿布而受凉,自觉全身酸痛不适,汗出恶风,舌淡脉虚浮,曾服数剂中药不效。今予补益气血,调和营卫。药用身痛逐瘀汤合桂枝汤加减:生黄芪20g,羌活、独活各6g,秦艽10g,香附12g,当归12g,川芎8g,白芍10g,桂枝10g,千年健15g,生姜2片,枣4枚。3剂而愈。[李春,魏雄,冯旭.任世玉老中医临床经验撷英.甘肃中医,2008,21(8):8]。
原按;孕产之妇,十月怀胎,全赖精血充养,娩后之初,百骸空虚,护理不当,易招虚邪贼风之袭,而感全身酸痛不适,汗出连连。此当为气血亏虚,卫外不固,病邪侵袭肌表,留着经络所致。当益气血固其本,祛病邪治其标。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
十一、痹症
高某某,男,80岁。2004年1月1日晚初诊。患者由家人担架抬至连师
家中诊治,诉2周前起病,右手臂及周身疼痛,颜面亦抽痛,痛在半夜子时至清晨(自晚11点20分起痛剧),甚则在床上乱爬,白昼则好转,脉沉涩,舌苔白腻,治拟王氏身痛逐瘀汤法。秦艽、川芎、生甘草、羌活、制没药、五灵脂、制香附、桂枝各6g,桃仁、红花、川牛膝、穿山甲各10g,当归15g,7剂。1月10日由家人搀扶至连师家中诊治。诉服前方3剂后,即感周身疼痛明显减轻,现右手臂仍略有疼痛,左耳内疼痛,左关脉小弦,至数分明,舌苔微黄腻,守前方加片姜黄6g,茯苓15g,再服10剂。1月29日其子来家中告知老人病痛己搓。[毛军民,李如辉,连建伟,连建伟教授运用王氏逐瘀方验案举隅.中医药信息,2005,22(1):36]。
原按:《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则瘀血凝滞,不通则痛,而致臂痛、肩痛、腿痛、腰痛或周身疼痛。病证昼轻夜重,乃瘀血作祟。以白昼阳气来复,血行较畅,而夜间阴气盛,则血瘀加重故也。初诊投以身痛逐瘀汤加穿山甲、桂枝活血化瘀,宣痹止痛;加穿山甲,取其性走窜行周身之瘀滞;桂枝横行手臂,温通经脉。复诊加片姜黄活血行气,通经止痛,其长于行肢臂而除痹痛;舌苔微黄腻,乃瘀血夹杂湿热,故加茯苓甘淡渗利除湿热。方药对证,服药近20剂,病痛痊愈。
十二、外伤性肢体痛
刘某,女,50岁,1998年不慎摔伤,致右下肢疼痛,行走困难,活动受限,局部青紫,压痛。当时摄片未见异常,给予三七伤药片、跌打丸等治疗1月余仍感右下肢疼痛,行走困难,遂来诊。检查:一般情况尚可,局部有压痛,舌质红,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紧。辨证属瘀血内阻,经脉阻塞。治宜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给予身痛逐瘀汤加味。3剂后疼痛明显减轻,8剂后诸症消失痊愈。[李志娥.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外伤性肢体痛.吉林中医药,2002,22(2):5]。
十三、麻痹性臂丛神经炎
吴秀程将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麻痹性臂丛神经炎72例。方药以身痛逐瘀汤为主,发热肿胀加苍术15g,黄柏15g;气虚加黄芪25g;肌肉萎缩加炒白术20g,炒山药20g,党参25g。结果72例中,治愈45例,好转2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6%。[吴秀程.身痛逐瘀汤治疗麻痹性臂丛神经炎72例.世界中医药,2008,3(1):50]。
十四、冠心病
田某,女,62岁,中学校长,2003年12月10日就诊。诉既往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 今晨自测血压160/80mmHg, 后背疼痛、沉重, 与血压高相关。目前口服鲁南欣康、阿司匹林、倍他乐克、卡托普利、合心爽等,口苦、口干,大便干,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查体:一般可,双肺清,心率72次/分,律整,未及杂音,腹软,双下肢无水肿。心脏彩超:心脏结构及血流未见异常,LV46mm、LA29mm、EF69%。心电图:V2~Vs之ST段压低0.05mV,心率72次/分。中医诊断:胸痹(瘀血痹阻,痰热内蕴),西医诊断:冠心病劳力型自发性心绞痛;高血压病Ⅱ级,高危。处方:桃仁、当归、川芎、五灵脂、秦艽、香附、羌活、地龙、川牛膝、没药、红花各10g,甘草6g,黄芪30g,银花20g,连翘、板蓝根各15g,黄芩12g,郁李仁、火麻仁各15g。9剂后,复诊诉服上方后背痛、沉重较前减轻,睡眠差,人睡困难,须服安定片方可人睡, 仍有后背疼痛沉重, BP 160/70mmHg, 舌红苔黄厚, 脉弦,大便已正常,仍乏力、口苦,加苍术、黄柏各12g、牛膝加至12g、黄芪加至40g,2剂后三诊,诉后背沉重消失,睡眠改善,各项检查正常,上方继服9剂善后。[李武卫,郭秋红,刘真,于慧卿.邢月朋主任医师应用身痛逐瘀汤治疗冠心病经验.河北中医药学报,2006,21(1):33]。
原按:身痛逐瘀汤所治疗之冠心病、心绞痛,证属瘀血痹阻且以肩背沉重疼痛为主症者,或胸闷、胸痛症状已缓解而肩背部症状持续较长时间者,其中以背沉、背痛症状为主,肩痛症状为辅,多为阵发性疼痛或痛有定处如针刺,肌肤青紫,多见口唇舌质均暗或见瘀点,脉见迟涩或弦涩。
十五、下肢静脉血栓
慕某,男,60岁,工人,2010年9月6日就诊。自述1周前左侧小腿突然出现疼痛、肿胀,行走时加重,继而症状加重,局部皮色变深,行走艰难,自行局部贴敷消炎止痛的中药药膏后肿胀、疼痛稍有减轻。现症见:左小腿后侧肿胀明显,局部色素沉着,伴有压痛感,X线透视显示骨骼无异常,彩色B超与血管造影均显示左下肢腘静脉、胫后静脉栓塞,局部已建立部分侧枝循环,其余血管未见栓塞现象。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史,其余无异常。张志明以活血行气化瘀立法,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川牛膝20g,当归
15g,川芎15g,独活15g,青皮10g,醋香附12g,威灵仙15g,白芷20g,红花10g,桃仁9g,乳香6g,醋没药6g,桑枝20g,甘草6g。水煎服,每剂配合冲服水蛭和土鳖虫配方颗粒各1包,1剂/日,分2次服用,共4剂;服药4日后再诊,患者自述疼痛、肿胀、困重等症状明显减轻,每日能行走少时,症见:左侧小腿肿胀较前次明显减轻,局部皮色仍有色素沉着,压痛仍明显,处方在剂量和用药上稍作调整,即将当归、川芎加至各20g,醋没药加至9g,另加附片6g,水煎服,每剂只配合冲服水蛭配方颗粒1包,1剂/日,分2次服用,共30剂;再诊患者自述疼痛、肿胀、困重等症状完全消失,行走自如,局部无皮色改变,无压痛,其余均可;后嘱病人每日只冲服水蛭配方颗粒1包,1剂/日,连续服用2月余,并每日坚持适度体育锻炼,低盐饮食,起居有节,随访时患者已痊愈,无不适。[田茸,张志明,慕宝龙.张志明主任医师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经验介绍,甘肃中医,2011,24(4):59~60]。
原按:本例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在左下肢腘静脉、胫后静脉栓塞阶段,尚未蔓延至其他静脉,故治疗时选用活血行气化瘀的身痛逐瘀汤去秦艽、羌活、五灵脂、地龙,加独活、青皮、威灵仙、白芷、乳香、桑枝、附片、水蛭等而成。方中川牛膝,甘微苦,平,入肝、肾经,为君药,取其活血祛瘀,补益肝肾,强筋健骨,兼祛风湿之功效;方中还重用当归,取其养血活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本草正》谓其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又重用川芎以活血行气,散风止痛;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独活、威灵仙、桑枝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青皮、醋香附行气解郁;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白芷辛散温通,长于止痛,可祛风止痛;附子气雄性悍,走而不守,能温经通络,逐经络中风寒湿邪,具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之功;水蛭咸苦入血,取其破血通络逐瘀之功;土鳖虫咸寒入血,主入肝经,行善走窜,破血逐瘀,续筋接骨,与水蛭合用破血之力倍增,因恐其使得血栓脱落,故在后来用药时将其减去。全方共奏行气活血,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功。
十六、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刘某,男,39岁。左膝肿痛,已发作4次,曾作关节穿刺,抽出淡红黏稠液体,细菌培养阴性,延时又肿。诊时见膝眼饱满,刺涩疼痛,屈伸不利,皮肤不红,浮髌征阳性,脉弦涩。X线摄片未见骨质异常。予西药曲安奈德注射液20mg及2%利多卡因10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ml,行关节腔内注射,同时服用中药二妙散合身痛逐瘀汤,药用:苍术、黄柏、桃仁、红花各
9g,秦艽、羌活、地龙、川芎、没药、当归、牛膝、五灵脂、甘草各6g,香附3g。服用7剂而愈,未有再发。[张炳良,张道飞,曾纪珑.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108例.辽宁中医杂志,2005,32(8);819]。
原按:二妙散合身痛逐瘀汤加减,配合急性期的膝关节制动,疗效肯定。方中苍术、黄柏,清热除湿;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没药、五灵脂,活血祛瘀止痛;秦艽、羌活、地龙,祛风湿、止痹痛、通筋络;香附,行气散瘀;牛膝,通血脉并引药下行;甘草,调合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祛湿,活血化瘀,行血通络之效。从本组结果看,能迅速消除肿胀、疼痛。促进患肢功能恢复。笔者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十七、痛经
典型病例:患者,女,36岁,售货员。1998年就诊,自述经前少腹部痛2年余,经血紫暗,有血块量少,伴胸胁胀痛,经服中西药物治疗未见明显好转,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证系气滞血瘀痹阻经络所致。治宜活血行气,祛瘀止痛,投身痛逐瘀汤加减:秦艽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羌活10g,灵脂12g,香附15g,乌药12g,元胡12g,蒲黄10g,当归12g,赤芍10g,甘草10g,嘱经前15天始服药12剂,经期腹痛明显减轻,血块减少,再于月经前20天服药18剂后,经期腹痛消失,痛经愈。[李丽.身痛逐瘀汤异病同治临床运用的体会及探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10):67]。
【实验研究】
1.类风湿关节炎应用清代王清任主治痹证有瘀血的身痛逐瘀汤加味治疗RA(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活血化瘀扶正对受累关节具有较好的抗炎、消肿、止痛和改善关节功能作用,减轻了RA患者的症状与体征,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满意,而且还能明显改善RA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甲皱微循环观察指标,其活血化瘀扶正功效可能是治疗RA患者的有效手段之一。[李军,刘强,颉旺军.身痛逐瘀汤加味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液流变学与微循环的影响.中医药学报,2010,38(3):100~101]。
2.颈椎病颈椎病患者甲襞微循环主要特征为:管襻清晰度差,管襻粗细不均,部分管襻痉挛变细变短交叉扭曲,襻顶大部分瘀血、增粗,红细胞聚集明显,血流慢,多呈粒线流或粒流,血色暗红,微循环诊断属轻中度异常。观察表明,身痛逐瘀汤配合牵引可改善患者微循环血管形态和血流速度,
使血行加速,充血水肿消除,受压组织松解,减轻或消除颈肩臂疼痛,而有利于疾病痊愈。[徐新玉,吕发明.身痛逐瘀汤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及对甲襞微循环的影响.中国中医急症,2007,16(5):545~546]。
【临证提要】
王氏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对于久治不愈之痹证提出了痹证有瘀血说,并依此说创制了身痛逐瘀汤。全方以活血通络为主,祛风除湿为辅,气血何调,风湿并治,对瘀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肢体痹痛或周身疼痛有较强的治疗作用。临床运用时,应注意辨证,参考脉象(迟脉)、舌象(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等有血瘀见证者,应用本方有确效。临证时,还应随症加减,如伴有微热,加苍术、黄柏以清热燥湿;虚弱者加黄芪一二两。根据报道本方加减治疗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肩周炎、脊椎增生症、痛风、三叉神经痛及面神经麻痹等均有良效。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