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起源于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早在《战国策·魏策》中记载夏禹时代狄发明造酒:“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黄酒以糯米、灿米为原料,属于低度酿造酒,一般酒精含量为15%左右,其色泽浅黄或红褐,质地醇厚,口味香甜浓郁芳香。黄酒不仅是酒类饮品,而且具有祛病养生作用。《黄帝内经》中有《汤液醪醴论篇》,专论如何用酒治病。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到“酒”的条文有十余处,其中的“酒”即现代的“黄酒”。笔者通过收集一些民间验方发现,不少儿科验方都会以客家黄酒入药用。
1.去胎毒:蜂蜜、香油、鸡蛋清、客家黄酒各1食匙。将上述各物混匀,于新生儿出生3d洗浴时,取本品先搽前胸,次搽后背,然后再搽新生儿双手足心、脑后及双肩、尾骨等处,待10~30min后洗净,可解毒化积。
2.小儿夜间磨牙:泥鳅2条,去内脏晒干,炒黄研成粉,用客家黄酒冲服,每次2g,每日1次,服完即可。夜磨牙症是睡眠障碍中的一种表现,其发生和睡眠中的轻度觉醒异常有关。(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研究显示,磨牙症的发生与中枢神经系统信息传递介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异常改变有关。中医认为夜间磨牙症一般归属脑的范围,而“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因此临床常用补肾之品治疗与脑相关的疾病。泥鳅性味甘平,归脾、肾、肝经,具有补益脾肾、利水解毒之功。加用客家黄酒镇静除烦,消食化积,以协同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