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结石的患病率在中国约为1.1%~8%,该病的发病率虽不高,但3~5年后的复发率可高达21%~53%。结石的主要成分为草酸钙、磷酸钙、尿酸、胱氨酸、鸟粪石和磷灰石,其形成与遗传、饮食习惯、饮水量相关。泌尿系结石常以腰背疼痛、腹胀、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引起尿路感染、急性肾功能损伤、输尿管狭窄等严重不良后果。随着微创手术的普及和体外碎石技术的不断拓展,泌尿系结石已不再属于顽疾,但由于泌尿系结石易复发,反复的手术治疗难以被大部分患者所接受。对肾内结石、小结石及术后复发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既经济实惠又行之有效。泌尿系结石可归属中医“石淋”、“腰痛”等范畴。泌尿系结石的病因病机是本虚标实,渐至虚实夹杂。
本虚即为脾肾亏虚,标实乃湿热之邪蕴结成石,二者相辅相成。泌尿系结石急性发作时邪实为主,而反复发作的泌尿系结石则是以虚证为主,实证次之。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难以做到“和于术数,法于阴阳”,往往饮食不调,作息无度,故易耗损先天和后天之气。先天肾阳虚衰,膀胱气化不利,则水湿内生,郁而化热;后天脾主运化水液,为津之泵,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则湿热蕴结,煎灼津液,凝练成石。也有患者因嗜食肥甘厚腻而致下焦湿热在先者,湿热滞于下焦成石,结石久滞尿路,攻伐不下,遂至肾虚,后又伤及脾脏,致虚实夹杂之证。(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此外,脾胃位处中焦,肾与膀胱位属下焦,此二焦为气机升降之关键。肺气之宣降,肝气之条达,心肾之相交,皆依赖于气机通畅。气滞则水液难行,浊质凝结,日久成石。砂石积聚日久,损伤血络,加之气机不畅,气不行则血难行,瘀象立现。(以上内容摘自《李顺民辨治泌尿系结石经验》作者:1陈志红 2易无庸 2卢建东 2指导:李顺民,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2深圳市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年第10期第1638-1640页)
附:
硝矾散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
主治:慢性肝炎、肝硬化
组成:硝石、矾石各等量。
服法:研粉装胶囊内服。成人每日3次,每次3分。
疗效:试治慢性肝炎5例,症状消失3例,无效1例,中止治疗1例;肝硬化5例,症状消失2例,减轻3例;另有1例肝硬化腹水,治后症状亦告消退。服药时间最短14天,最长5个月(肝硬化腹水)。初步观察,本药对黄疸消除、腹水消退、精神改善等有一定效果。一般服药后无不良反应,但食欲不佳的病人开始服药后稍见胸闷,有轻度泛恶,继续服药便逐渐消失。所有病人服后大便都呈黑色;有的初服时有轻度腹泻,但服用2、3天后即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