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刺是发生于面部、胸、背部等处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相当与西医的痤疮。其特点是多生于青年男女,皮损丘疹如刺,可挤出白色碎米样分汁。
病因病机:素体阳热偏盛,加上青春期生机旺盛,营血日渐偏热,血热外壅,气血瘀滞,蕴组肌肤,而发本病,或因过食辛辣肥甘之品,肺胃积热,循经上熏,血随热行,上壅于胸面。若病情日久不愈,气血瘀滞,经脉失畅;或肺胃积热,久蕴不解,化湿生痰,痰瘀互结,致使粟疹逐渐扩大,或局部出现结节,累累相连。
粉刺的发展过程;初期为针头大小的毛囊性丘疹,有的为黑头粉刺样,周围色红,用手挤压,有小米或米粒大黄白色脂栓排出;少数呈灰白色丘疹,以后色红,顶部发生小脓包,破溃后痊愈,遗留暂时色素沉着或疤痕,有的形成结节、脓肿、囊肿及疤痕等多种形态的损害,甚至破溃后形成多个窦道和疤痕,严重者呈橘皮脸。临床常以一二种损害较明显,同时有油脂性皮脂渗出。
常感觉轻微瘙痒和疼痛,病程延绵,此起彼伏,新疹不断继发,有的可迁延数年或十余年,青春期后可逐渐痊愈。
方用枇把清肺饮:枇把叶 人参 甘草 黄连 桑白皮 黄柏
枇把叶桑白皮清泻肺热,人参补正气,甘草解毒,黄连清上焦之热,黄柏泻下焦之热。稍加清热凉血的丹皮、连翘、栀子,服几剂粉刺就慢慢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