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是近代的病名,中医中药治疗胆石病,可说是与古今学说不谋而合的。胆石的主要症状是胆囊部位酸痛、呕吐、发生黄疸,乃至寒热往来,胸胁苦闷,大便秘结,发作时往往呈现少阳、阳明病类型的症侯群。
少阳属胆,主症为寒热往来,胸胁苦闷而呕;阳明属胃,主症为胃家实(便闭),因此本病大都适宜以大柴胡汤或柴胡加芒硝汤为主。我对本病,常用柴胡、黄芩、枳实、芍药、半夏(大柴胡场)和郁金与熊胆为主方。胆石发病是由于胆道为结石阻塞而引起。郁金是利胆药,熊胆(有时以猪胆代替)等动物胆,有促进胆汁分泌和稀释的作用。本草记载,郁金能解郁、行气、破瘀,主“血气心腹痛和厥逆心痛不可忍”。以胆治胆,古有同气相求之义,其理可通,特别是熊胆,据药学文献记载有镇静、解痞、镇痛、利胆的功用。《唐本草》对熊胆有主治“痉忤心痛,时气热盛黄疸”等记载。柴胡为少阳主药,据实验报道,有恢复肝功能作用;芍药缓解痉挛;枳实破气利胸膈;黄芩解热消炎;半夏止呕。因此,我把它们作为胆石病的基本方。
其他如大黄、芒硝则在辨证施治时加减用之,如便闭脉实者,为阳明实证,加芒硝(玄明粉)及大黄;黄疸重者则加山栀、茵陈等。若无热而大便不实脉弱者,为太阴证,加白术、附子等;慢性久病而呈阴黄者,则兼用硝石(焰硝,不是芒硝)矾石散;胆石症往往有呈慢性顽固便闭者,则用更衣九,每能改善通便,解决部分问题,对患者整体治疗有极大的帮助,竞有因而获得痊愈的事例。本病与食物的关系很大,应该禁忌脂肪食物,否则易引起酸痛发作。
西医治疗胆结石最捷的方法便是施行外科手术。除此之外,只能采取止痛、抗感染等消极的内科治疗,这样,往往不能根治。笔者认真思考了胆结石的病因、病机,认为若要打下胆管与胆囊结石,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三个步骤):一是要让胆囊内的结石变软,同时还要让它不与胆囊内壁粘连;二是胆囊内要贮存有足够地胆汁,以期“增水行舟”;三是先要让胆管括约肌扩张、然后还要让胆囊收缩,把胆囊内的胆汁连同结石一起,从胆囊内冲出。于是我便采取以下三步法:
因为山茛宕碱对胆总管结石和胆道张力均有影响,“654-2”静脉滴注,可使括约肌电消失,奥狄氏括约肌松弛,排胆迅速增强,其抑制作用以对胆管括约肌作用最强。由于它的作用维持时间短暂,较大胆石伴梗阻者,在一次用药效果不佳时,可连续应用。一般在连续用药一周之内,即可将胆结石全部请除。应用此法,可以免去西医手术之苦。
禁忌症:1、青光眼患者;2、严重心血管病患者;3、胆汁性腹膜炎患者;4、造影确有胆道畸形、或奥狄氏括约肌狭窄者。
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