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经过救治之后所留有的轻重不等的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弛斜等症状。
本病的病因主要是因为脑血管意外之后,脑组织缺血或受血肿压迫、推移、脑水肿等而使脑组织功能受损。如脑出血的部位大多数在内囊,可引起对侧松弛性偏瘫(包括下部);左半球出血可伴有失语;急性期后,偏瘫逐渐成为痉挛性,上肢屈曲、内收,下肢呈直伸,腱反射亢进,运动能力可有恢复。随时间进展,偏瘫肢体的运动可逐渐恢复,下肢一般较上肢恢复为早,近端比远端的恢复好,手指精细动作的恢复最迟并最差。
本病主要诊断依据是具有脑血管意外(中风)的病史。
现代医学对本病并无特殊有效的办法,主要是应用物理疗法以及保护神经及扩张血管等药物治疗。
中医认为中风后遗症主要是由于中风之后气虚血瘀,脉络瘀阻,风疾阻络,或肝肾二亏,精血不足,筋骨失养所致
1.[处方名称]偏瘫康复方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祛风通络。主治中风后偏瘫。
[处方组成]制马钱子300克、水蛭30克、白花蛇30克(或用金水蛇3条)、川芎30克、蜈蚣30克。先将白花蛇和蜈蚣共研细粉(能减少毒副作用),再与研为细末的其他诸药混匀,装入胶囊每丸含药粉约0.3克)。每天夜间睡觉前用开水送服1-5丸,服后即卧床。忌下床走动和昼间服用。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100例,基本治愈(肢体功能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能参加轻工作和劳动)31例,显效(肢体功能恢复较好、行动无困难,但灵巧动作差,生活能部分自理)38例,好转(下肢功能恢复,上肢出现主动运动,或手指出现屈伸动作,行走无困难,但生活不能自理)24例,无效7例。
[处方来源]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赵振兴。
[处方备注]方中主药马钱子有毒性,因此一定要按药材炮制规范如法炮制,不可疏忽。服本药时需注意从小量(1丸)开始 服后约40~50分钟患者自觉患侧肢体肌张力增高,或有蚁行感,或灼热如火烤,或短暂性麻木窜痛,属正常药物作用,说明服药剂量已够,不可再增加药量以免发生中毒现象。如无此反应,次日递增为2丸,以后每隔1周递增1丸,最大量为每日服5丸,但连续服用时间不得超过90天,以防蓄积中毒,停药2一3周后可继续服用。本方对软瘫疗效较为肯定,对硬瘫在服本方效果较差时可加服由僵蚕30克、白芍40克、伸筋草12克、丹参30克、白芥子10克、炙甘草6克组成的汤药,每日1剂,可增强疗效。
2.[处方名称]二仙芎归汤
[功能主治]功能补肾和血。主治中风后遗症。
[处方组成]仙茅15克、仙灵脾12克、巴戟天12克、川芎12克、当归18克、知母15克、黄柏12克、牛膝24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气虚加黄芪、党参;小便多加益智仁;肢体疼痛加鸡血藤、赤芍;重着或肿胀加苡仁、防己;拘挛加龟板、鳖甲、白芍;语言不利加天竹黄、石菖蒲;血压增高加夏枯草、钩藤、石决明或复方罗布麻片;吉苔变黄腻加竹茹,重用黄柏。
[疗程疗效]治疗48例,基本治愈(症状消失,肌力正常,并能自理生活)21例,占44%;好转(症状基本消失,肌力未完全正常)19例,占39%;无效(临床症状及肌力无明显改善)8例,占17%。总有效率达83%。
[处方来源]贵州省遵义市中医医院汤宗明
[处方备注]方中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温而不燥,滋而不腻,阴阳双补,填补精血,为温柔之品,可使精血得充,肝肾得养则肢体不废;当归养血补血,配血中气药川芎以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牛膝补肝肾,引血下行,与川芎一升一降,调和气机;知母、黄柏既可润燥而滋阴,又可防止过温,补中有泻,泻寓于补中。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3.[处方名称]八味复元汤
[功能主治]功能补气活血。主治中风后遗症。
[处方组成]生黄芪50一100克、丹参15一30克、桑寄生15一3o克、枸杞于15~3O克、地龙15一3o克、土鳖虫6~9克、茯苓15~20克、全蝎3一6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如头痛加天麻、白芍;呕吐加半夏,竹茹;目眩耳鸡加灵磁石、熟地黄:失语加远志、石菖蒲;水肿加泽泻、水防已;失眠加酸枣仁、夜交藤;血压偏高加钩藤、夏枯草;出血加当归、生地;便秘加川军、桑椹子;尿失禁加桑螵蛸、益智仁。
[疗程疗效]治疗81例,有效(瘫痪好转,已能活动,口眼斜、语言蹇涩消除或好转)39例,好转(偏瘫好转,但不能自己活动,其他症状改善不显著)18例,无效2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