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老人老病用老招
>>
查看详情
路志正:论治心身疾病祛除湿浊23法
2021-06-15 18:33:10
湿浊阻滞三焦,不仅可由外受湿浊或饮食不节等因素诱发,也是心身疾病的重要病机之一。
路志正:论治心身疾病祛除湿浊23法
时间:2017-03-3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杨凤珍 刘宗莲
心身疾病是当今时代常见疾病,内伤导致湿浊阻滞者亦常见之。盖因情志过极,脏腑损伤,气机紊乱,三焦失调,水谷津液气化输布失常,致湿浊痰蕴、气血失调,促进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
以往中医对湿浊致病的认识与治疗,多侧重外感湿浊、内伤饮食为主,情志因素兼或述及。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载:“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 《素问·奇病论》载:“有病口甘者……名曰脾瘅……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对情志内伤作为独立因素,导致心身疾病三焦湿浊的机制及其治法的探讨尚属鲜见。实际上,无论外感或内伤,均可出现湿浊内蕴、阻滞三焦的共同病机。因此,外感、饮食所致湿浊阻滞证的治疗思路,也可为心身疾病所借鉴。其治法应在湿病常用治法基础上,结合情志致病特点加以探索,进而完善其证治体系。
国医大师路志正根据现代疾病谱的变化,发展湿病证治,重视内伤湿浊,今就其心身疾病常用祛除湿浊治法23种,梳理分述如下。
【祛邪类】
祛湿化浊类
芳化湿浊法
芳化湿浊法,是运用气味芳香药物,具有醒脾化湿,或和胃降浊,或芳香开窍功能,使脾运得健、胃气和降、神清气爽的治法。 适用于湿浊困于脾胃,脾失升清,胃失降浊,或上蒙清窍,所致头重如裹、肢体困重、脘腹痞满、纳呆呕恶、大便溏黏或不畅、面色晦黄等。常用药物,如藿香、藿梗、佩兰、苏叶、苏梗、荷叶、荷梗、白豆蔻、砂仁、石菖蒲、厚朴花等。代表方剂,如藿朴夏苓汤、藿香正气散等。
宣窍化湿法
宣窍化湿法,系运用气味芳香药物,具有芳香醒神、宣窍化湿、解郁安神功能,使气机宣展、舒心悦脾的治法。适用于情志不舒,气机郁结,湿浊阻滞,蒙塞心窍,所致情绪抑郁、头昏身重、不寐或多寐、胸闷心悸、脘腹痞满、纳呆呕恶、大便溏黏或不畅、面色晦滞等。常用药物,如石菖蒲、郁金、远志、合欢皮、合欢花、茯苓、半夏、藿香、佩兰、苏叶、苏梗、荷叶、荷梗、白豆蔻、厚朴花、甘松等。代表方剂,如菖蒲郁金汤、三仁汤等。
宣肺化湿法
宣肺化湿法系运用气味芳香,或辛散苦泄药物,具有宣降肺气、化湿祛痰功能,使肺气宣降、痰湿水饮蠲除的治法。适用于情志不舒,脾胃湿浊,上阻肺窍,肺失宣肃,所致情绪抑郁或焦虑、头昏身重、鼻塞流涕、咽部异物感、咳嗽痰白,或哮喘、胸脘痞闷、大便黏滞、面色暗滞、头面如垢、面部痤疮或皮疹等。 常用药物,如苍耳子、辛夷、白芷、桔梗、杏仁、薏苡仁、枇杷叶、芦根、浮萍、苏叶、苏子、藿香、白豆蔻、厚朴花、半夏、橘红、茯苓、香橼、旋覆花等。代表方剂,如苍耳子散、三仁汤等。
升阳除湿法
升阳除湿法,是运用清香或辛香升散祛风药物,具有升发肝胆、升举脾阳、风以胜湿功能,以助运脾升清、化湿祛浊的治法。适用于情志不舒、肝胆气郁、脾胃湿困、清阳不升,或脾虚湿阻、脾阳下陷,所致神倦肢困、面色晦黄、头昏头沉、眩晕耳鸣、鼻塞流涕、咽痒咳嗽、咯吐白痰、纳呆脘痞、大便溏薄、脱肛阴挺、周身酸痛、诸症上午为甚等。常用药物,如荆芥穗、防风、羌活、独活、白芷、藁本、葛根、柴胡、升麻、桔梗、荷叶、青蒿、僵蚕、蝉衣、蔓荆子等。代表方剂,如升阳除湿汤、羌活胜湿汤等。
燥湿化浊法
燥湿化浊法,是运用辛香苦温,或辛温燥烈药物,具有燥湿运脾、辟秽化浊、行气导滞功能,以燥湿化浊、健运脾胃、疏利气机的治法。适用于湿浊中阻,或伏于膜原,或寒湿困脾,所致脘闷腹胀,或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或大便不畅、口淡涎多、肢体沉重、困倦思睡,或寒热往来、苔厚腻浊或如积粉等。常用药物,如苍术、厚朴、半夏、陈皮、草豆蔻、草果、薤白、大腹皮等。代表方剂,如平胃散、达原饮等。
淡渗利湿法
淡渗利湿法,是运用甘淡性平药物,具有淡渗利湿、通淋利尿功能,使体内尤其下焦湿邪从小便而利的治法。适用于三焦湿阻,或下焦蕴湿,所致小便不利、淋证、白浊、泄泻、痰饮、肢体肿胀、关节肿痛等。常用药物,如滑石、通草、薏苡仁、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冬瓜皮、玉米须、赤小豆等。代表方剂,如茯苓皮汤、五苓散等。
宣清导浊法
宣清导浊法,是运用辛散咸润药物,具有宣清化浊、通便降浊功能,能使三焦湿浊,尤其肠道湿浊得以宣通导泄的治法。适用于三焦湿浊及肠道湿浊闭塞,所致大便不通,或初硬后溏、少腹硬满、小便短少、头昏身困、脘腹胀满、舌苔浊腻等。常用药物,如皂角子、晚蚕沙、杏仁、桃仁、莱菔子、槟榔、大腹皮、薏苡仁、败酱草、虎杖、大黄等。代表方剂,如宣清导浊汤等。
利湿泄浊法
利湿泄浊法,是运用苦辛或苦寒降泄药物,具有通利二便、排泄水湿或攻逐水饮功能,能使三焦停滞的水饮湿浊得以通利排泄的治法。适用于三焦水饮湿浊停滞潴留,所致水肿、悬饮、臌胀、关格、二便不利甚至不通。常用药物,如大黄、牵牛子、水红花子、葶苈子、椒目、蝼蛄、蟋蟀等。代表方剂,如舟车丸、己椒苈黄汤等。
行气化湿法
行气化湿法,是运用气味芳香或辛散苦泄药物,具有行气降气、燥湿化痰、解郁散结功能,能使肝肺、脾胃、三焦气机调畅,以助水湿运化的治法。适用于情志不舒,肝肺、脾胃、三焦气滞,湿浊阻滞,所致胸闷太息、咽部异物感、咳嗽有痰、胁肋胀痛、脘闷腹痛、纳呆嗳气、呕吐泄泻,或二便不畅,或肢体肿胀,舌质暗滞、苔腻等。常用药物,如柴胡、香附、青皮、陈皮、枳实、枳壳、苏梗、厚朴、木香、甘松、姜黄、大腹皮等。代表方剂,如半夏厚朴汤、实脾饮等。
温化寒湿法
温化寒湿法,是运用辛温或辛热药物,具有温里散寒、化湿燥湿功能,使体内寒湿得化的治法。适用于脾胃寒湿、肺寒痰饮、肝经寒湿、寒湿痹阻等,所致脘腹冷痛、呕吐涎沫、便溏稀薄、咳嗽哮喘、痰白清稀、头痛身痛、腰背冷痛,或少腹冷痛、畏寒肢冷、舌苔白腻而滑等。常用药物,如草豆蔻、草果、红豆蔻、高良姜、干姜、益智仁、吴茱萸、小茴香、川椒、荜茇、桂枝、肉桂、附子、川乌、草乌等。代表方剂,如厚朴温中汤、实脾饮、肾着汤、暖肝煎等。
清热利湿法
清热利湿法,是运用苦寒,或甘淡而寒药物,具有苦寒降泄、清热利湿,或清热通淋,或利胆退黄功能,使体内尤其下焦湿热清利的治法。适用于三焦湿热,或下焦湿热内蕴,所致小便短黄或混浊、淋证、白浊、带下、泄泻、黄疸、湿疹、肢体肿胀、关节红肿疼痛等。常用药物,如木通、滑石、车前子、赤茯苓、萹蓄、瞿麦、石韦、海金沙、栀子、茵陈、金钱草、苦参、地肤子、土茯苓、萆薢、防己等。代表方剂,如八正散、萆薢渗湿汤、龙胆泻肝汤等。
清热化湿法
清热化湿法,是运用苦寒药物,具有苦寒降泄、清热燥湿功能,使体内湿热或湿火壅结清泻的治法。适用于三焦湿热或湿火壅结,所致自觉身热、烦躁、胸闷、脘腹胀满、胁腹胀痛、呕吐、泄泻,或下利脓血,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热淋灼痛、带下色黄、黄疸、湿疹、湿疮、耳肿流脓、痔疮肿痛、肢体或关节红肿热痛等。常用药物,如黄芩、黄连、黄柏、栀子、龙胆草、秦皮、苦参、白鲜皮、椿根皮等。代表方剂,如半夏泻心汤、白头翁汤、四妙丸等。
辛开苦降法
辛开苦降法,是运用辛散与苦寒药物配伍,具有辛开散结、苦寒降泄、清热化湿功能,能使脾胃升降枢机恢复、中焦湿热蕴结或寒热互结解除的治法。适用于中焦湿热蕴结,或脾虚胃热、寒热互结,脾胃升降失司,所致脘腹痞满、纳呆嗳气、呕吐泄泻、舌苔黄腻等。常用药物,如黄芩、黄连、大黄、半夏、干姜、生姜、姜黄、苏叶、厚朴、吴茱萸、草豆蔻等。代表方剂,如仲景五泻心汤、苏叶黄连汤等。
分消走泄法
分消走泄法,是综合运用辛散、芳化、苦燥、淡渗、苦寒等药物,具有宣肺调气、祛湿化浊、渗湿清热、疏利和解功能,使三焦气机调畅、三焦湿浊或湿热分消的治法。适用于少阳三焦湿浊或湿热内蕴,所致头晕耳鸣、口苦口黏、汗出而黏、心烦急躁、少寐多梦、胸闷心悸、咳嗽有痰、纳呆恶心、脘闷胁胀、大便黏滞、小便短黄、肢体肿胀,或关节肿痛,或寒热往来、舌苔白腻或黄腻等。常用药物,如青蒿、黄芩、黄连、半夏、藿香、佩兰、苏叶、苏梗、荷叶、荷梗、杏仁、白蔻仁、厚朴花、菖蒲、茯苓、薏苡仁、滑石、通草、金钱草、茵陈、苦参、芦根、枇杷叶、竹叶、竹茹等。代表方剂,如蒿芩清胆汤、三仁汤、甘露消毒丹等。
兼化痰、活血、消食类
祛湿化痰法
祛湿化痰法是运用辛散苦燥药物,具有燥湿健脾、宣肺化痰功能,使肺脾痰湿蠲除的治法。适用于脾胃湿困,湿蕴化痰,上阻于肺,所致咳嗽、哮喘、痰多色白、头晕身困、脘腹胀满、大便溏软、舌苔腻浊等。常用药物,如半夏、橘红、茯苓、杏仁、薏苡仁、旋覆花、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车前子等。代表方剂,如二陈汤、杏苏散等。
温胆化痰法
温胆化痰法是运用辛散苦燥与性寒而滑药物,具有燥湿化痰、肃肺降浊、温胆和胃、清心涤痰功能,使心胆肺胃痰热涤除的治法。适用于情志不舒、胆胃不和、痰热扰心,所致心悸而烦、少寐多梦、焦虑惊恐、中风、癫痫、咽部有痰、胸闷太息、恶心脘痞、口干唇红、舌边尖红、苔黄腻等。常用药物,如竹茹、竹沥、天竺黄、胆南星、瓜蒌、半夏、陈皮、茯苓、旋覆花、菖蒲、远志等。代表方剂,如温胆汤、涤痰汤等。如痰热生风,酌加羚羊角、天麻、钩藤、僵蚕、蝉蜕、地龙、全蝎、蜈蚣等。
祛湿活血法
祛湿活血法,是运用辛散苦泄药物,具有行气活血、祛湿利水功能,以助气机调畅、祛湿利水而兼活血通络的治法。适用于心身疾病湿浊阻滞日久,波及血分,瘀血阻络,所致眩晕头痛、顽固不寐、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痛如锥刺或固定不移、癥积肿块、肢体肿痛或水肿、舌质暗紫、苔腻等。常用药物,如姜黄、莪术、川芎、泽兰、益母草、蒲黄、刘寄奴、王不留行、牛膝、丝瓜络等。代表方剂,如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等。
消食化积法
消食化积法是运用消食导滞、运脾开胃药物,能使饮食积滞、内蕴湿浊化解的治法。适用于情志失调、暴饮暴食、脾胃不运、食滞化浊,所致脘腹胀满或胀痛、嗳腐吞酸、大便酸臭、舌苔腻浊等。常用药物,如建曲、神曲、麦芽、谷芽、稻芽、山楂、鸡内金、莱菔子、槟榔、鸡矢藤、五谷虫等。代表方剂,如保和丸、越鞠保和丸等。
兼祛散风寒、清暑类
祛风除湿法
祛风除湿法是运用味辛行散苦燥类药物,具有祛风散寒除湿、通经活络功能,使外感风寒湿之邪蠲除的治法。本法结合健脾化湿,或升阳除湿,或理气解郁,或分消走泄等法,适用于素体脾弱湿蕴,又情志不舒、思虑过度,致气机失调、三焦湿阻,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留着筋肉关节,阻滞经络营卫气血,所致周身或关节疼痛、麻木、酸胀沉重、冷热异常,筋脉拘挛,关节发僵、肿大、畸形,肢体痿弱,抑郁或焦虑,头昏神困,胸闷脘胀,大便溏薄,舌苔腻等。 常用药物,如防风、防己、羌活、独活、苍术、白术、薏苡仁、秦艽、威灵仙、豨莶草、木瓜、晚蚕沙、青风藤、海风藤、海桐皮等。代表方剂,如麻杏苡甘汤、防风汤、羌活胜湿汤、当归拈痛汤等。
清暑化湿法
清暑化湿法是运用芳香清凉药物,具有清暑化湿功能,使外受暑湿证得解的治法。本法结合补益气阴、运脾化湿、分消走泄等法,适用于素脾弱湿蕴、情志不舒、思虑过度,遇暑季外受风邪暑湿、内蕴暑热湿邪,所致发热、口渴、汗多、头晕倦怠、多梦少寐、心烦急躁、纳呆恶心、胸闷脘胀、大便溏薄、小溲短赤、舌苔腻等。常用药物,如青蒿、荷叶、香薷、藿香、佩兰、厚朴花、半夏、茯苓、杏仁、薏苡仁、扁豆、滑石、竹叶、通草、茵陈、芦根、西瓜翠衣、银花、连翘等。代表方剂,如新加香薷饮、东垣清暑益气汤、王氏清暑益气汤、蒿芩清胆汤等。
扶正祛邪类
益气健脾祛湿法
益气健脾祛湿法系运用甘温或甘平药物,具有健脾益肺、补益宗气功能,使脾健湿运、肺司治节、三焦通调、水湿输布的治法。适用于心身疾病湿浊阻滞日久,脾肺气虚,治节升降失司,所致神倦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恶风、眩晕耳鸣、咳嗽胸痹、纳呆脘闷、大便溏软、肢体浮肿、面色萎黄、舌质淡胖、苔白腻等。常用药物,如人参、党参、太子参、西洋参、黄芪、白术、茯苓、薏苡仁、扁豆等。代表方剂,如六君子汤、防己黄芪汤、实脾饮等。
温阳益肾化湿法
温阳益肾化湿法系运用辛甘咸、性温热药物,具有温肾阳、益精血、补元气功能,以振奋心脾阳气、温助肾阳气化的治法。 适用于心身疾病湿浊阻滞日久,脏腑虚衰,久病及肾,气化无权,三焦水湿愈甚,所致神倦嗜卧、畏寒肢冷、多寐或不寐、健忘痴呆、眩晕心悸、咳嗽胸痹、脘腹冷凉、大便稀溏、小便不利、肢体水肿、腰酸背寒、面色黧黑、舌质淡暗胖大、苔白腻滑等。 常用药物,如附子、肉桂、桂枝、干姜、益智仁、补骨脂、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杜仲、续断、紫石英、远志等。代表方剂,如真武汤、还少丹等。
养阴清润化湿法
养阴清润化湿法系运用辛润淡渗、轻清甘润药物,具有开宣肃肺、渗湿清热、养阴生津功能,治湿不碍燥、治燥不碍湿,以使气阴复、燥湿除的治法。适用于思虑或焦虑过度、气结湿阻、肺不布津、郁热伤阴、燥湿共存,所致口干鼻燥、口渴欲饮、饮不解渴,或口干不欲饮、眼干目涩、皮肤干燥、咽部异物感、干咳少痰、咯痰白黏、少寐多梦、心悸而烦、焦虑不安、胃脘痞闷、大便溏软黏滞、腰膝酸痛、肢体关节肿痛、白带及月经减少、舌裂、苔薄腻而干等。常用药物,如桑叶、薄荷、杏仁、枇杷叶、前胡、紫菀、百部、青蒿、荷叶、佩兰、芦根、白茅根、冬瓜皮、丝瓜络、通草、滑石、竹叶、玉米须、薏苡仁、生山药、石斛、百合、玉竹、沙参、麦冬等。代表方剂,如芦根五叶汤、薏苡竹叶散、清燥救肺汤等。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