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干是临床较常见的症状之一,是多因素引起的症状,其中以中老年女性较为常见。本病可发生于多种疾病当中,如干燥综合征、糖尿病、恶性贫血、哮喘、口腔疾病、念珠菌感染、癌症的放化疗以及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等,临床治疗比较棘手。口干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可涉及五脏六腑,实热、湿热、痰饮、瘀血、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均可导致其发生。中医通过审因论治,辨证治疗,针对其病因病机,对症下药,效果明显。举例示之。
【病案】:闵某某,女,57岁,兰山区。2018年11月21日 初诊:口干欲饮1月余,去年曾有口干欲饮病史,喝水不能解决,并有化脓性中耳炎病史。晚上口干甚,喝水多,但仍口干,小便频数,食欲可,睡眠可,大便干,舌暗红苔黄腻,脉弦细数。大生化检查,血糖及其他指标均正常。
处方:龙胆草15克 栀子12克 黄芩12克柴胡15克 车前子15克 生地30克 甘草10克 沙参15克 麦冬15克 石斛15克 白芍20克当归20克 茯苓20克 桂枝15克白术15克 五味子10克 7付 水煎服。
11月28日 二诊:口干大减,喝水减少,小便亦少,大便正常,舌暗红苔薄黄,脉弦细。守上方加减再进14剂,口干完全消除,其他恢复如常,随访至今未再复发。并自述“原来下地干活都要带水喝,很是麻烦,没想到吃几付中药能除根,非常感谢大夫妙手回春之力”。
【按语】:口干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尤其是老年人发病率更高。由于唾液分泌减少,患者感到口腔干燥,有异物感、烧灼感,在咀嚼食物,特别是较干燥的食物时,不能形成食团而影响吞咽。唾液分泌量少,对牙齿和口腔粘膜的冲刷作用也小,使口腔自洁作用变差。多数口干症患者的味觉也受到影响,不能有效地刺激食欲,而且会影响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
中医认为口干多由肝肾阴虚、津不上承引起,或由热盛津伤、耗伤津液所致。有人以为口干无碍大局,多喝水就能迎刃而解。其实,口干不只是一个症状,也可能是多种疾病的信号。具体来说中医把口干分为外感风热、胃火炽盛、阴虚火旺、湿热内蕴、痰湿内阻、瘀血停滞、寒热错杂等多种类型。针对不同分型,可分别运用银翘散、白虎汤、知柏地黄丸、龙胆泻肝汤、二陈汤、血府逐瘀汤、乌梅丸等方加减。
本病案根据四诊合参,辨证为肝胆火盛,伤及阴液,故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泻肝火,沙参麦冬汤滋阴补液,据其尿频等表现,认为下焦尚存有阳虚气化不利情况,故加五苓散之义温阳化气,使阴液升腾,津液满布,故口干欲饮自然解除。通过标本兼治,患者严重口干现象得以彻底缓解。
戴美友介绍:
中医专家,主任医师。1988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善治胃肠疾病、肝胆疾病、心脑血管病、咳喘病、妇科病、皮肤病、不孕不育、肾虚症、情志病、颈肩腰腿痛、月经失调、静脉曲张、皮炎痤疮等,对许多疑难杂症有独特治疗效果。
文中所出医方仅可参考,不可未经医师诊断,擅自使用;投稿或者专栏合作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