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风流泪这种疾病我们并不陌生,因为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这类患者,这类症状的患者是非常痛苦的。中医对这种病症的治疗很有研究,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迎风流泪的中医方剂有哪些? 迎风流泪病因 少数人由于患有沙眼、慢性结膜炎、泪道炎症(例如慢性泪囊炎等)、泪小点位置异常,均可导致泪道的狭窄或阻塞,而使泪液的排出受到障碍。因此,尽管在室内也会出现流泪症状(确切地说,应称为“溢泪”),遇到寒风便更加重。 具体总结为以下几点: 1.下泪点位置异常 因泪点或下睑外翻所致。 2.泪囊吸力不足 如面神经麻痹导致眼轮匝肌松弛,泪囊癫痕性缩小或扩张无力。 ![]() 3.泪点阻塞 先天性,炎症,外伤。 4.泪小管、鼻泪管阻塞 炎症、产伤。 5.慢性泪囊炎 6.泪道肿瘤 有些人的眼睛一见风就会流泪,尤其在秋冬季节,经北风一吹,更容易引起流泪不止。这种迎风流泪症,是几种眼病的综合病症,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及时加以处理,以免贻误时机,拖长病程,影响疗效。 反射性流泪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现象。无论是来自结膜或角膜方面化学性或物理性刺激,都可以引起迎风流泪。各种类型的异物,如灰尘、刺激性气体,冷、热、倒睫等因素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流泪现象。所有这些反射性流泪都是通过神经的刺激而引起的。 此外,神经组织本身的病变也可促使泪液分泌物增加。如鼻子部位的炎症、三叉神经瘤和偏头痛等,均可引起同侧流泪。 治疗措施主要应从解除病因着手,并用麻黄素溶液等滴眼而减少流泪。 中医把流泪的症状分为两种,即冷泪和热泪,两者的治疗方法也不同。 治疗迎风流泪中药方剂 冷泪 眼不红不肿,但不时流泪,迎风更甚,流泪时无热感。治宜补肝益止泪,可用止泪补肝散:当归、熟地、川芎、白芍、木贼、苍术、防风、羌活、白蒺藜、夏枯草、炙甘草,共为细末,每服6-9克,温开水送下。 热泪 眼有红肿,怕光,流泪时有热感。治宜祛风清热平肝,可用止热泪方:菊花、羌活、山栀、黄芩、车前子各9克,细辛1.5克,生石膏、蕤仁各1.2克,黄连3克。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中医治疗迎风流泪的相关知识介绍有了一定的了解,中医治疗迎风流泪的方剂很多,我们也要根据自身的症状选择合适的方法。以上介绍的方法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相信会帮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