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中医90期——课程要领 】
一、《伤寒论》理中丸(汤)
理中丸的组成:人参9克、干姜9克、炙甘草9克、白术9克。
方剂(汤):人参12克、干姜15克、炙甘草8克、白术15克。<警告>
注:什么时候用汤什么时候用丸。慢性病用丸,急性病用汤。
适应情况:理中丸(汤)主要调理脾胃虚寒症,慢性腹泻,呕吐腹痛,霍乱、腹满不食,四肢不温,小儿便秘。现用于慢性胃炎、溃疡病、胃下垂等属脾胃虚寒者。
二、理中丸(汤)加减适应哪些情况?
(以下克数均为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1、产后虚弱,呕吐腹痛,不愿意消化:人参9克、干姜9克、炙甘草9克、白术9克、党参10克。
2、小儿慢惊:小儿上吐下泻之后,脾胃虚弱、睡觉中容易惊啼,人参2克、干姜3克、炙甘草6克、白术6克、党参9克,惊吓严重加茯苓6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注:孩子一两岁人参1-3克,正常可以加人参6克。<警告>
3、小儿便秘、流口水:人参6克、干姜5克、炙甘草6克、白术9克、陈皮6克、砂仁2克、肉苁蓉12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警告>
4、吃寒凉食物腹泻腹痛:人参12克、干姜15克、炙甘草8克、白术15克、加制附子12克(附子的克数如有音频与文字不符情况,以文字为准)。(喝啤酒腹泻和吹空调后腹泻也属于此类。)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由于方中含有制附子,所以不要自己熬,上药店熬,制附子先入锅熬一个半小时,然后加入其它中药继续熬。<警告>
5、妇女白带过多(特点是小腹怕冷):人参12克、干姜15克、炙甘草8克、白术15克、加炒山药20克。如果痛经加制附子10克(附子的克数如有音频与文字不符情况,以文字为准)、元胡10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注:此方剂适用于白带清稀、比较多。由于方中含有制附子,所以不要自己熬,上药店熬,制附子先入锅熬一个半小时,然后加入其它中药继续熬。<警告>
6、宫寒不孕:人参12克、干姜15克、炙甘草8克、白术15克、加桂枝15克、吴茱萸3克、制附子12克(附子的克数如有音频与文字不符情况,以文字为准)。由于方中含有制附子,所以不要自己熬,上药店熬,制附子先入锅熬一个半小时,然后加入其它中药继续熬。<警告>
7、虚寒胃病、手脚凉,反酸水:人参10克、干姜12克、炙甘草9克、白术15克、加黄连6克,加黄芪15克、制乌贼骨30克,胃溃疡者可以用。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8、经常腹泻有脱肛者:人参12克、干姜15克、炙甘草8克、白术15克、升麻8克,配合补中益气丸调理胃下垂。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警告>
9、经常上火、心慌烦乱者:人参9克、干姜9克、炙甘草9克、白术9克、加黄连6克、白芍12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10、寒喘型哮喘:人参9克、干姜9克、炙甘草9克、白术9克、加茯苓15克、附子15克(附子的克数如有音频与文字不符情况,以文字为准)、半夏15克。(特征是畏寒怕冷、痰白稀,喷嚏多,流清鼻涕。)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由于方中含有制附子,所以不要自己熬,上药店熬,制附子先入锅熬一个半小时,然后加入其它中药继续熬。<警告>
11、饭后腹胀、大便溏稀:理中丸、香砂养胃丸。
12、冠心病:一般受寒受累后犯病,胸闷心慌、气短疲劳。人参6克、干姜6克、白术15克、炙甘草6克、丹参9克、制附子10克(附子的克数如有音频与文字不符情况,以文字为准)。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用5-10付。由于方中含有制附子,所以不要自己熬,上药店熬,制附子先入锅熬一个半小时,然后加入其它中药继续熬。<警告>
13、经常唾唾沫,控制不住:理中丸。
14、月经期间腹泻:党参10克、白术10克、干姜10克、炙甘草10克、加附子10克(附子的克数如有音频与文字不符情况,以文字为准)、肉桂10克、肉豆蔻8克、白芍10克。每次月经来之前吃4付,服用四个月即可。由于方中含有制附子,所以不要自己熬,上药店熬,制附子先入锅熬一个半小时,然后加入其它中药继续熬。<警告>
15、呕吐眩晕:党参15克、生姜15克、炙甘草8克、白术15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警告1>
16、宫颈炎或宫颈糜烂:党参15克、炒白术15克、干姜15克、炙甘草6克、金银花20克、败酱草20克、禹余粮30克、赤石脂30克、制乌贼骨30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警告>
17、虚火大,咽喉干痛,食少干呕:特点是肚腹之内总是疼痛,大便溏稀。人参12克、干姜15克、炙甘草8克、白术15克、姜半夏10克、 茯苓18克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