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老人老病用老招
>>
查看详情
水肿屡试屡效方
2021-10-05 14:54:16
水肿——泄洪饮(陈潮祖方)
【组成】麻黄、陈皮、生姜皮各10g,细辛5g,茯苓皮30g,制附子、大腹皮、桑白皮、白术各15g,紫苏梗20g。
【功效主治】水肿。
【加减】此方之创制,虽以“通治”为要旨,但陈老在运用时仍强调方随证变,灵活化裁。表寒较甚,兼恶寒,无汗、脉紧者,麻黄可增至15g,另加桂枝、杏仁各15g;寒湿郁表,兼全身酸痛困重者,加羌活、独活各15g;脾阳不运,兼纳呆、口淡、吐清水者,加干姜15g;水邪壅盛,形肿腹满者,加防己10g,椒目、葶苈子各15g,生大黄5g。总以切合病机为原则。
【验案】罗某,女,20岁。因感冒发热注射青霉素过敏,经抢救脱险后继发水肿,经西医住院治疗2个月不愈。症见全身浮肿发亮,皮下有明显波动,状如盛水皮囊,按之凹陷不起,舌淡苔滑,脉沉。陈老于此方加肉桂5g,干姜10g治之。4剂而肿势退尽,精神大增。因患者素易感冒,遂以金匮肾气丸合当归补血汤善后。
【体会】凡水肿症,都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盖肺气闭郁则水津不行,脾失健运则水津不化,肾失温煦则水湿凝聚、浊阴不降,皆可造成水湿泛滥而发为水肿。若邪阻气滞,湿郁水泛,此为实;或正虚气弱,湿潴水溢,此为虚。临床所见,局限于一脏者少,波及三脏者多,纯虚纯实者少,本虚标实者多,且中心病机都是气滞水停,这就为通治之方的研制提供了病理基础。陈老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五皮饮加减化裁制成“泄洪饮”方。全方扶正与祛邪兼顾,发汗与利水同施,肺、脾、肾三脏并调,确属治疗水肿的理想配伍。陈老以此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水肿,无不应手取效。
【方源】宋兴.陈潮祖杂病治疗经验述略.四川中医,1994(5):6
阴水——消水肾愈汤(宋文耀方)
【组成】附子(久煎)6g,肉桂3g,细辛3g,麻黄4.5g,知母9g,甘草3g,生姜9g,大枣3枚。
【功效主治】阴性水肿。
【方解】此方是张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知母、肉桂等变化而来的。清·陈修园曾在《时方妙用》中介绍了本方对水肿的治疗效果,认为凡“两手脉浮而迟,足跌阳脉浮而数”者均可用之,并推为治水第一方。方中附子,辛温大热,气味雄烈,走而不守能引气药行十二经,引血药入血分,引发汗药入腠理,温壮命门之火;肉桂散寒止痛,利水消肿,归肝肾二经,守而不走,与附子相须为用;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即可平水逆之喘,又可宣肺疏通水道;细辛为足少阴引经药,不但引诸药直达根本,且能与附子、麻黄同用,助阳解表,发散寒邪。姜枣辛甘化阳;甘草调和诸药;知母滋阴化阳,通利小便,又苦寒性润,兼制附子、肉桂等辛温燥烈。全方八味,共奏温补脾肾之阳、荡涤三焦浊气、驱逐阴霾寒水的作用。
【加减】消水肾愈汤虽然是治疗阴水病的较好方剂,但临床应用时,必须随证加减,方能药证合拍,丝丝入扣。宋老体会,病在上焦时,除加重麻黄用量(一般不超过6g),还用枯梗、枇杷叶、杏仁之类宣肺;病在中焦时,用山药、薏苡仁、防己之类健脾利湿;病在下焦时,用鹿角胶、巴戟天、沉香之类大补命门。若患者久病不愈或兼见唇紫、面晦、舌暗或紫斑者,当用丹参、五灵脂、益母草、桃仁、香附之类,行气活血;若见胸闷、气短、心悸者,除采用行气活血药外,还当采用豁痰开塞之品,如瓜蒌、薤白、枳壳、桔梗之类。
【验案】李某,男,38岁。1968年秋初诊。头面四肢水肿,反复发作,已有2年余,曾进中西药,均未根治。此次发病已20余天,感觉腰酸腰痛,四肢不温,兼有口淡不渴,食欲减弱,溲清而夜尿多,大便溏薄而兼五更泄。面白无华,神志清醒,全身凹陷性水肿,按之不起,目如卧蚕,腹如鼓绷,阴囊肿大,渗液冰冷,舌淡苔滑.脉象沉伏。小便检查:蛋白(+++)、红细胞(++)、白细胞(++)、颗粒管型(+)。肾虚不能通阳化水,脾虚则堤防不固,故水邪泛滥、旁溢四肢,治当温壮肾阳为纲,理脾消肿为目。药用:附子(久煎)6g,肉桂3g,细辛3g,麻黄3g,干姜6g,知母9g,防己9g,云茯苓9g,白术9g,鹿角胶4.5g,薏苡仁15g,炙甘草3g,姜枣为引,3剂。
二诊:患者诉说,服药1剂,全身发痒,如虫行走皮中,周身微汗。服药2剂,阴囊出水甚多,随之尿量大增。3剂服完后,全身浮肿已去大半。现感腰及四肢冰冷,下肢仍呈凹陷性水肿。脉象沉缓,乃阳气恢复之兆,舌淡苔薄腻,乃湿浊将去之象。药已对证,当守原法,佐扶正之品。附子(久煎)6g,肉桂4.5g,麻黄3g,细辛3g,知母9g,云茯苓9g,白术9g,沉香3g,山药15g,鹿角胶4.5g,炙甘草3g,金匮肾气丸(吞服)9g,姜枣为引,3剂。
三诊:连进温运脾肾、分消水湿之品,阳气敷布,小便畅通,因而肿势逐渐消退,腰及四肢逐渐转温,大便已成形。患者因家务重,要求回家。为防水肿复发,做小便复查:蛋白(+)、红白细胞及管型均呈(-),脉沉缓,舌红苔薄白。恐水邪再度泛滥,予温补脾肾之品。药用:党参15g,白术9g,干姜6g,肉桂3g,附子(久煎)4.5g,知母9g,山茱萸6g,黄芪15g,鹿角胶3g,山药15g,菟丝子9g,炙甘草3g,金匮肾气丸(吞服)9g,姜枣为引,5剂。
四诊:食纳大增,已无不适,小便复查,均属正常。嘱其回家后,常服金匮肾气丸调理。后偶遇,询问病情,言服药30余盒,水肿从未复发,腰痛亦获痊愈。
【体会】宋老认为,凡因脾肾虚弱,不能转输、气化而成的水肿,称为“阴水”。临床表现多见下肢先肿,皮色淡白或晦暗,口淡不渴,畏冷,便溏,溲清,脉沉迟。以下肢先肿,畏冷和脉沉迟为特征。宋老体会,阴水病人,大多伴有阴囊肿大,渗液黏而冰冷。
对阴水病的治疗,宋老体会:离照当空,阴霾不驱自散,水为阴邪,得阳则化。饮当以温通为主,配合治水三法,用消水肾愈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变化。他认为,消水肾愈汤在温通方面力量较为雄厚,方中除知母一味,均系大辛大热之品,对大阴大寒之证,能获“阴霾速去,寒谷回春”之效。除阴水所具有的特征外.若兼有心悸、气喘症状者,当肃肺,盖肺主卫,肺肃可以“开鬼门”;有纳呆、乏力、腹胀及便溏者,当健脾,盖脾主运化,土旺可以“洁净府”;有腰痛绵绵,水肿反复发作者,当固肾,盖釜底有薪,蒸化有权,则浊阴自散。气、血、水三者不论在发病机制上,还是在辨证施治上,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故治水者,先治气,气行则水亦行。沉疴阴水,久治不愈者,或兼见血瘀症状者,除温通外,还当活血,血行则水自化。总之,治疗此证,自始至终不离温和脾肾,养心肃肺和治水三法。
宋老体会,阴水病的治疗步骤,大体可分为三步。一是祛邪。阴水病人,大多患病已久,即有正虚体弱的一面,又有水盛邪实的一面,若水势急性发作,不及时力挽狂澜,势必水气上凌,冲击心肺,而致喘逆、心悸,有顷刻死亡之险。故当及时荡涤浊阴,疏通水道。这步方药一般用消水肾愈汤加薏苡仁、防己为主;二是扶正祛邪。根据患者脾肾不足,久病体弱的特点,在水肿渐退时,佐以扶正药,其目的有二:①恐祛邪伤正,正伤不利祛邪;②取扶正祛邪,又不碍祛邪。在煎剂的基础上,一般吞服金匮肾气丸。三是扶正。阴水病常常反复发作,其主要因素是患者正气虚弱,当水湿泛滥成灾之时,脾肺肾三者不能砥柱中流,履行其职。故应在水肿退后,缓治其本,集中力量扶正。这样,命门火旺,土堤得固,肺气得肃,足可使水邪退去。但须注意,切不可墨守以上三步,延误病机。重要的是辨证施治,分清标本缓急。
宋老体会,治疗阴水病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关于攻水问题 用峻猛药攻逐水液、最易损阳伤阴,阳虚则运化无力,阴虚则变证迭出,只图取效于一时,最终却导致体质更虚,水势更涨。故为防犯虚之弊,当尽量勿采用攻逐之法,除非腑气不通,形体壮实,胃纳尚佳而不得不用者。体虚之人的全身高度水肿、腹部胀满疼痛,用一味麝香外敷,既不伤正,又能速利小便。
2.关于泻下药的应用问题枳实、大黄之类乃攻逐之大将 药性苦寒而力猛,故对一般的阴水病人应绝对禁用,但对腑气不通,大便不行,腹满疼痛拒按者,应用无妨。因为有病则病挡之,又有附子、肉桂等的兼制作用。腑气得开,有利于肃降,亦可使一部分湿浊从大便而解。
3.关于温润药的同用问题 阴水病纯系阴证寒证,要以温通为主。但是,温热药每易伤阴,通利药也可伤阴,故在治疗过程中要很好地掌握温润药的同用,使温阳之品不致伤阴,育阴之品不碍利水。要解决这一矛盾,除注意用知母外,加用山茱萸一味。盖山茱萸性润,即可滋阴,又可通利小便。
4.关于消除蛋白尿问题 阴水病人水肿退后,大多数小便常规检查仍有蛋白尿存在,特别对久治不愈而兼见腰酸腰痛者,若不治愈蛋白尿,水肿仍有可能复发。故在消除蛋白尿方面,常常选用黄芪、山药、菟丝子。宋老认为,黄芪能补气、固表、开通水道;山药入脾肺肾三经,能固肾健脾、疗损。菟丝子能补肾壮阳,又能滋阴,温而不燥,补而不腻。临床实践证明,黄芪、菟丝子、山药三者均能消除蛋白的药物,恢复肾功能。
【方源】畅建修.宋文耀老中医治疗阴水病的经验.陕西中医,1980(1):12
特发性水肿——开郁消胀汤(吕承全方)
【组成】郁金10g,丹参30g,炒麦芽30g,三棱10g,莪术10g,肉苁蓉10g,巴戟天10g,淫羊藿1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20天为1个疗程,一般1~3个疗程收效或治愈。
【功效主治】理气开郁,活血化瘀,调理肝脾肾。用于特发性水肿。
【方解】吕氏根据本病特点及病因病机,将其取名为“瘀胀病”,认为此非一般的水肿病。水肿证乃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而本病之病机则非此三脏失司所能完全解释。“女子以肝为本”,肝主疏泄,若情志不舒,肝失条达疏泄,气机郁滞,血行不畅,日久气滞血瘀,瘀血阻络,三焦水道为之壅滞,“血不利则为水也”;加之月经不调,冲任损伤,故见气滞作胀,血瘀作肿。因此气滞血瘀、肾元亏虚为其发病关键,此非一般水肿治法所能奏效。吕氏开郁消胀汤便是从理气开郁,活血化瘀,调理肝脾肾立法,辨证得当,临床运用收效卓著。本方首倡郁金,此为血中之气药,既散有形之血瘀,又行无形之气滞。配伍以三棱、莪术意在行气化瘀,消积除滞。“丹参一味,功同四物”,既可加强活血逐瘀之功,又有养血安神之妙。临床研究也证实,疏肝理气化瘀药能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明显改善特发性水肿患者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度,从而达到消除水肿之目的。炒麦芽一味既可健运脾胃,顾护中州,以防“土虚木乘”,又可配合郁金疏肝解郁。更有肉苁蓉、巴戟天、淫羊藿之属温阳补肾之品,意在补益命门,以资气化,使阳生阴长,冲任调和,并缓上药攻伐之过,以固守正气。综观本方,共奏开郁除胀,化瘀消肿,调补肾气之功,使邪去正安,标本兼顾。
【加减】肝郁气滞者可加香附、白芍、枳壳;脾肾两虚者,酌加砂仁、党参、白豆蔻、川厚朴、黄芪、山药、乌药之属;心气不足者,加党参、麦冬、合欢皮、炒酸枣仁、柏子仁、何首乌等;脾虚湿盛者,加薏苡仁、苍术、白豆蔻、白术、车前子、泽泻;阴虚火旺者,加枸杞子、女贞子、知母、黄柏、珍珠母;关节疼痛者,加威灵仙、薏苡仁、木瓜、川牛膝。不论何证型,若有大便不畅或秘结,可加生大黄或大黄炭。
【体会】本病的主要症状为水肿,临床观察以中青年女性为主,其水肿有如下特点:①长期性;②反复性;③上午轻,下午重;④晨起面、手胀,下午四肢肿;⑤卧位轻,立位重;⑥平时轻,月经前后重;⑦与情志不舒、过度疲劳、月经不调及人流、妇科手术等有关联;⑧肿、胖难分;⑨水肿的程度因人而异。中医辨证多属情怀不畅,肝气郁结,冲任损伤,阴阳失和,气血不调,瘀血阻络,气滞水停而为患。
笔者临证体会,运用本方若精心辨证,巧妙施治,则会屡收捷效,同时对本病当加强生活调养及情志护理,清淡饮食,忌厚味肥腻,移情易性。本病实属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候,病情往往反复发作,病程绵长,顽固难愈,故当坚持治疗,循序渐进,方能水到渠成,以竟全功。
【方源】张琳琪.应用吕承全经验方辨治瘀胀病体会.中国医药学报,2003,18(5):297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