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病位在皮,病因在内,应采取“外病内治”法。肝主疏泄,可使气的运行通而不滞,使气散而不郁,若气机不畅,则致气滞血瘀,不能濡养肤表,而发为黄褐斑;另外,男子的排精、女子的月经也依赖于肝的疏泄功能,妇人以血为本,冲任隶属于肝,若肝的疏泄异常,则可致妇女月经周期紊乱,月经稀发,甚则闭经,这就可以解释临床上黄褐斑的女性患者常伴随月经异常的现象。
肝的疏泄功能还表现在对脾胃的运化上。生理情况下,肝的疏泄能够协助脾气的升清和运化,脾气通畅,也有助于肝气条达。若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则肝气乘克脾土,致脾失健运,气血不能上行于头面部,发为面尘,同时伴有肝脾不和证的表现,患者常见胸胁胀满疼痛,喜叹息,情志抑郁或心烦易怒,纳减腹胀,便溏不爽,腹痛泄泻,苔白或腻,脉弦等症。
肾主水,黑色主肾病。张教授认为,若肾阳不足,则温煦失职,气血温运无力,或肾阴不足,面颊不得精血所养,发为本脏之色,而见黧黑斑;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 肾阴不仅可以促进血液的生成和津液的分泌,亦对津血起到滋润和润养的作用。若阴血不足,则血枯津少,头面失荣,或阴虚不能制阳,虚火亢旺,熏灼面部,血热郁结,则发生黄褐斑。
从生理角度讲,脾肾是先后天的关系。肾藏精,主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二者相互依存,脾阳须依赖肾阳的温煦才能强盛,肾精必须得到脾运化的水谷精微之气才能不断资生化育,充盛不衰。从病理方面分析,脾阳根于肾阳,而脾阳若久虚,亦可损伤肾阳,患者表现为腰酸膝冷、畏寒、饮食不化、小便不利、夜尿多、水肿、五更泄泻等症。综上,张池金教授认为,黄褐斑其病本在肝肾两脏,主要病机责之于肝郁肾虚,肝肾的异常常会累及脾脏,伴有脾虚诸证。(以上内容摘自《张池金教授治疗黄褐斑经验》作者:穆志娟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2019年第10期第994-996页)
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