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老人老病用老招
>>
查看详情
李赛美:浅谈咳嗽六经辨治思路 咳嗽 糖尿病 型糖尿病,小朋友有胸水,阴囊水肿,肝肾损伤。
2022-01-08 12:52:09
浅谈咳嗽六经辨治思路
李赛美
我作为讲《伤寒论》的老师,也是一位仲景理论的传承者和实践者,今天跟大家分享一点自己的临床心得。
《伤寒论》被称为方书之祖,所以研究方药肯定离不开我们的经典《伤寒论》。
在这里,我分享的是一个很普通的病,也是个最常见的病——咳嗽,讲讲怎么用六经的思维去指导治疗。
咳嗽,既是小病也是个大病。
我记得有一次我的一个朋友咳嗽咳了一年多未愈,想到去找我们广州的钟南山院士。挂他的号要排一年的时间,所以他就只好等了一年。
其实是什么问题呢?最后,了解到这其实是一个因高血压病吃了降压药引起的副反应,后来把药一换,咳嗽就好了。
我们都记得那年中华医学会国际会议在广州召开时,主题就是咳嗽,当时提出了慢性咳嗽的概念,也叫综合征。
看来,我们中医有一些诊断,以病的概念,或者以证候的概念来命名也有它的道理。
因为现在很多疾病的病因不一定十分清楚,所以现在才有“综合征”的概念,实际上就是很多病因还在探讨之中。
说到咳嗽,好像没有谁没咳嗽过,但是实际上,咳嗽也是一个很难治的疾病,于是就有“诸病易治,咳嗽难医”这么一句话。
我记得大约在1994年的时候,我们医院有位年轻的老师,他的门诊量全院排第一,其实他也不是名气特别大,但是他的门诊量最大。
这个老师有什么特长?就是会看咳嗽,就看这个病。
这个老师一直保持门诊量最大的纪录,到现在他的门诊量仍然非常非常大。所以说,一个咳嗽我们若能够看好,那也非常不简单了。
徐灵胎讲到“惟咳嗽之病因各殊而最难愈,治或稍误,即遗害无穷”。所以咳嗽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棘手的病。
临床上慢性咳嗽尤其多见,西医的疗效也有,但不是十分的理想,而我们中医则有自己的优势。
从病因来讲,风为百病之长。
从肺讲,是归属于我们的伤寒的太阳病。本来应该是手太阴肺,但是在伤寒里面,太阴病的概念仅仅限制在脾——足太阴脾,而手太阴肺的功能,则体现在太阳病中,所以说咳嗽还是与太阳有关系。
《伤寒论》里不仅仅讨论外感病,现在运用更多的是在疑难杂病,还有危急重症,所以它的指导价值是全方位的。自古名医出经典,自古名医出伤寒,《伤寒论》是作为中医成才之路的一个必修或者是终身相伴的一部经典著作。
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点心得,如何将伤寒的六经理论运用到临床咳嗽的辨治。
当然我们讲咳嗽重在肺气上,但也有人说,“咳嗽不止于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所以我们来看看在伤寒六经辨治中有什么样的相关?
1.首先讲太阳的咳嗽。
太阳病作为表证,它的咳嗽有一些特点,除了符合太阳病的提纲证,“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外,其实更多的是咽痒、喉咙痒。痒是风,而且它的特点是遇风加重。
作为太阳病来讲,根据病人体质的不同,病邪性质的差异,在《伤寒论》里面也分得很细,比如说有表实证的麻黄汤证,也有表虚证,太阳中风证伴有喘的,如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在临床上,咳嗽如果不太厉害,就祛风;汗出的不厉害,但咳嗽比较明显的,可以选三拗汤。
三拗汤其实是伤寒方,麻黄汤去掉桂枝。我们一般讲三拗汤作为一个中性方,如果是夹寒的,我们加麻黄,就是麻黄汤。如果是夹热的,加石膏,就是麻杏石甘汤,这是针对邪热壅肺的咳嗽。
咳嗽如果夹有湿,舌苔比较腻,我们往往选麻杏苡甘汤。在夏天,尤其长夏,像广东这样的地方,好像每个人都有湿气,所以病人经常会问,“我们吃的很清淡,哪里来的那么多湿气?”其实有时候是自然环境的影响,当然也跟我们的饮食有关。所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致一方病,这个也是有道理的。
2.阳明咳嗽。
阳明多是热证,它的咳嗽特点,一是正邪交争比较激烈,咳嗽声音比较高亢,而且咳得厉害,伴有面赤、额头痛,面和额头是阳明经的外候,是阳明经的循行部位。
当然病人也有阳明热甚的表现,口渴、喜饮,大便是偏干的,在这里也可以考虑用白虎汤或者是承气汤。
其实白虎汤和承气汤,张仲景没有说治疗咳嗽,但是我们可以举一反三。
肺与大肠相表里
,那么阳明的胃和肠的病变是不是也会影响到肺?我们有些病人咳嗽很久,后来一问他,大便很干结,结果把大便一通,咳嗽就好了大半,所以这是有关联的。
如果夹有湿热,可以选葛根芩连汤。病人表现为咳嗽,汗出,这种汗是里热外泄。葛根芩连汤可以用来治疗糖尿病,是一首非常了不起的方子。
如果是太阳阳明合病
,仲景还有葛根汤,或者是麻杏甘石汤。这里所说阳明是一种病位的概念,涉及胃和肠,广义上我们讲阳明与阳明病的概念是有差别的,阳明病核心讲的是里实热证。
严格说葛根汤证的咳喘,是源于太阳伤寒的。
当然它也可以治疗太阳、阳明合病的下利,病因是由于外邪由表入里,内迫阳明,大肠疏泄太过引起的,也可能影响到肺,出现咳嗽的症状,那就要善于抓它的病因。
在我们举办的第三届国际经方班上,黄煌教授讲葛根汤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除了治疗《伤寒论》中典型的方证外,更多是讲临床如何拓展运用,包括咳嗽。
我们讲的抓主症,这个主症到底是什么?
有专家提出来,不是仲景提纲里面所讲的那个症是主症,这个主症应该能够反映病位、病因、病机的,这种主症才是有价值的。有时候所谓的副症,就是兼夹症,说不定也是它的核心所在。
像葛根汤,如果说葛根汤证,病人有咳喘、咳嗽,也伴有胃肠反应的话,可能咳嗽就会被忽略,但咳嗽是一个很重要的临床辨治中值得引起重视的合并症。
麻杏甘石汤证是太阳、阳明合病,从伤寒角度来说,
它应该是一个邪热蕴肺证,是没有太阳病的,但是在临床上,如果夹有太阳病也可以用,关键是麻黄和石膏的配比。
伤寒原文讲“太阳病,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下利后不可更行桂枝汤”,就是说明麻杏石甘汤证没有表证,
但是方剂学讲它可以治疗表证。
在原书中,麻杏甘石汤中麻黄石膏的配比,石膏“鸡子大”,这个“鸡子大”到底是多少?你说鸡蛋有小的,有大的,像台湾的鸡蛋就很小,我们现在有些鸡蛋也很大的。有人说30克,也可能是90克,就是看看鸡蛋是怎么样子大小。而麻黄的量是3两,所以原则上石膏配麻黄应该是两个相等的剂量,这个方应该没有解表的作用,如果要解表,我们必须把麻黄的剂量加大,达到表里双解的效果。
阳明咳嗽,它跟阳明有关联,但是我们在乎它咳嗽伴随的症状。
3.其实少阳咳嗽临床应该是最多见的,尤其多见于慢性咳嗽,病人往往正气不足。
伤寒原文就讲了,“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就是说有正气不足的一面,也感受了外邪。这个时候邪传入里,正气也相对不足,抗邪不力,所以出现拉锯的状态,缠绵难愈,而且这种咳嗽往往是阵咳,阵发性的呛咳,气一冲上来就要咳嗽。
它也还伴有少阳的表现,如口苦咽干,目眩,而且最关键的是,这种咳嗽往往跟“情”字有关,所以有些人生闷气,跟你讲话讲的很急,很激动的时候,他可能就咳嗽了,这跟少阳气郁有关系,所以使用小柴胡汤,加干姜、五味子。
如果太阳未解又兼病少阳就可以用柴胡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也仿了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当然也可以用小柴胡汤、止嗽散,这也是非常好的方法。
记得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刚刚分到医院,医院里有很多名老中医。我当时很荣幸地跟一个内科主任,他临床非常厉害。他擅长用止嗽散,我跟他学了两招。
第一个,但凡支气管扩张的人,他首方肯定是止嗽散,为什么?
支气管扩张其实止血是一方面,最关键是要镇咳。病人不咳后气道冲击力小了,血管就不破裂了,就不容易出血,这是他的第一个方法。
第二个方法咳嗽的病人基本上都要加养阴药,大家说痰很多,你还要养阴?
他有一个观点叫“增水行舟”,我们只知道大便不通要增水行舟,咳嗽要不要增水行舟呢?我们临床上的感觉是有时干咳很痛苦,反而痰湿咳嗽很舒服,痰若排得很滑、很快、很多的话,咳嗽这个病也就快好了。
那么怎样让他痰多、痰滑?加养阴药。所以我觉得掌握老师这两招后,好像效果蛮不错的,当时用他的方法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效果很好,其实这个招法就是以镇咳止咳为核心,再兼顾病因、病机。
止嗽散是个时方,如果与小柴胡汤搭配在一起使用,效果更好。
如果邪由少阳传到阳明
,那就兼夹有阳明的表现了,而且这种咳嗽的特点是申酉时咳嗽加剧,也就是下午三五点钟的时候,此时阳明经气太旺。
所以,当有些病人讲“我就在某个点咳的很厉害”,你不要忽略这个症状,可能这个症状就是给你一个非常重要的提示,你要去思考,为什么他就在那个点咳嗽。
申酉时咳嗽加剧,就跟阳明有关,可以用柴胡白虎汤、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能够通腑泻热,也能和解少阳,所以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方,使用范围也非常广,我在临床上经常用。对于咳嗽、大便不通畅的,脾气很暴烈的病人,大便一通整个人就爽了,这就是阳明咳嗽。
4.太阴咳嗽。
太阴病里虚偏寒,病位在脾,脾的运化失职导致了寒湿内盛,所以咳嗽有个特点,就是痰多,而且痰一般是偏白。
临床上这种患者是比较多见的,除了咳嗽的表现还有消化道的症状,大便有点烂,一般手脚凉,口不干、不苦、不燥。
伤寒讲“口中和”,可以选理中或者四君子、六君子汤,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方。
有基础病,得了外感,外感引发内邪,常常夹有痰,就可以用小青龙、麻黄汤,等等。如果这种痰化热,变得比较粘稠、颜色发黄的话,可以考虑小青龙汤加石膏,小青龙汤治疗咳喘的效果很棒,如果真的有点发热,《伤寒论》里有定法加石膏。
有些病可能是寒包火,咽喉变红了的,我个人喜欢用连翘,人家说为什么你不用银花?我说银花太贵了,主要是考虑到成本太高,病人负担不起,所以最好能够用连翘替代。
如果是兼有少阳的情况,也可以用柴胡剂,柴胡厚朴汤、柴胡平胃散也是非常好的,兼顾了太阴,也兼顾了少阳,这是太阴咳嗽。
5.少阴咳嗽。
少阴病是里虚寒证,少阳咳嗽的人有些是病久了
,有些是这种体质的,或是年龄老了,有基础病,或者是小朋友本身阳气不足,所以往往是一有风吹草动,遇到风冷的时候,就打喷嚏流鼻涕,
这个最多见于我们现在讲的过敏,如过敏性鼻炎最常见,同时他的手脚凉,大便烂,脉是沉细的
。
按伤寒有汗、无汗来分,如果是无汗的,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如果是有汗的,我们可以选桂枝加附子汤,还可以加上杏仁、厚朴,那就是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再加附子,用附子来温肾阳,护卫阳。
6.厥阴咳嗽。
厥阴病的特点是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往往寒热错杂,虚实夹杂,如临床上见到那些复杂的病症,有很多人就把他归结在厥阴病,或者是少阳。
当然厥阴和少阳是表里关系,它们有偏表偏里、偏虚偏实的差别,但是共性都是寒热虚实错杂。
厥阴病病人的特点除了有咳喘的症状以外,还有热的一面,和寒的一面,寒热错杂。
麻黄升麻汤证,病人有手足厥逆,有下利,但是也有咳吐脓血,《伤寒论》最大的汤方就是麻黄升麻汤,十四味药。
我的理解是这样:麻黄、升麻两味药能升阳解郁、解毒;有白虎汤中的石膏、知母;有黄芩清肺热;有苓桂术甘汤加干姜来散寒,同时还有天冬、当归来活血。上热是在肺胃,中寒是在脾,综合起来,能够顾及上热、中寒,病人脾胃不好,又咳吐脓血,痰是黄稠的,临床上我们经常用此方来治疗一些比较复杂的咳嗽病症。
乌梅丸也是不错的方,乌梅有收敛的作用,对久咳、邪气不太甚的病症有很好的疗效。
把《伤寒论》的少阳病的柴胡桂枝干姜汤归入到厥阴,就是因为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的特性。
以上是讲的《伤寒论》的六经咳嗽辨治。
当然我们说临床最典型,以及重点所在,可能还是多以太阳病为主,但通过重温六经辨治,也了解到咳嗽其实不是那么简单,五脏六腑都可能相关。
我们在治疗咳嗽时,结合病机,采取六经辨治,应用《伤寒论》的理法方药来解决问题。
为大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与方法。下面跟大家分享几个案例:
第一个案例:
1型糖尿病,小朋友有胸水,阴囊水肿,肝肾损伤。
为什么要讲这个案例呢?因为大家知道我们现在在医院病房里面,基本上是中西医结合,这个是没的改的,因为病人来治病病情可能比较复杂,再加上病情也是很重的,所以原则上我们都要中西医结合考虑。
但是这个案例除了打胰岛素,基本上是纯中药治疗的,为什么?因为他的家属,强调不用西药,有了他家属的坚决的要求,给了我们这种自信,我们才用纯粹的中医辨治方法来治疗,大家来看看病情是怎么演变的。
这个小朋友七岁多,很瘦小,当时小朋友被他爸爸抱着,我还以为是四五岁,后来家长说小朋友七岁,已上小学了。小朋友老是口渴,不停的喝水、喝粥,他是潮汕人。
他是1型糖尿病,七岁多才16.5kg,真的很瘦很瘦,1.1米的身高,体重指数就没得讲了,是极度消瘦。这个小朋友是因为一个月前,不太知道什么原因,就出现我们讲的“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夜尿每晚都要两三次。
他当时被查的血糖是12点多,家属是非常反对用西药的,所以找了中医看,症状是有改善,但是半个月后又出现非常疲乏,体重还在继续的下降,后来查血糖14点多,最后到我们医院来治疗。
小朋友是1型糖尿病,肯定要打胰岛素了,但家属就是坚决不同意。众所周知,中医西医都可以降糖,但是我们要认同的是哪个疗效好,就用哪个方法。
1型糖尿病我觉得是一定要打胰岛素,胰岛素不是说为西医准备的,其实我们中医可以用,我觉得对病人的健康负责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跟病人讲一定要用,病人说坚决不同意,我说你如果坚持这样,那我就不给你看了,因为如果这样做有生命危险。
正是由于胰岛素的发明,我们1型糖尿病才可以说解除了后顾之忧。尤其我们有些基层的中医医生,可能跟病人讲,你可以不用,甚至有些病人是打了胰岛素,要病人停掉。这是不可以的,我说这是原则问题,这个底线不能跨,我们做专科医生的一定跟病人讲清楚。后来多次劝说,他家属才勉强说,先打一个月(胰岛素)看看。就这样小朋友收住院了。
小朋友住院以后,体检颈部有一个淋巴结肿大,腹部有点膨隆,静脉曲张,有点压痛,肝脏摸不太清楚。舌稍红,苔白腻,血糖25点多,酮体很高,尿糖3+,尿酮体2+,所以马上用胰岛素降糖,再加一点中药。
我开的方,首先是白虎加参汤合生脉散,开了三剂药,并加了藿香、茯苓。为什么?因为广东湿气特别重。
第二诊,这个小孩子精神变好一些,疼痛缓解,但是肚子不舒服,睡眠不好,大便没有,小便多,舌由原来的稍红变成淡红,舌苔薄白,脉细弱。这个小朋友入院后不是待他所有检查做完,才用药,而是边检查、边治疗,所以他的化验单是逐渐出来的。后来看检查结果,肝脏有损害,转氨酶高,白蛋白低,甲状腺功能偏低,有点甲减,糖化血红蛋白14.4%。复查酮体有改善,血糖空腹12点多,餐后半小时17点多,餐后1小时21点多,餐后2小时23点多,餐后三小时22点多,非常高。
胰岛素从半小时以后,基本上是很低的。我们正常一个小时以后胰岛素要升高到原来的5到10倍,但他大概是一条平线。二诊的方变了,因为舌质也变淡了,腹部有点不舒服,改用健脾和胃的方法,用四君子汤,也是很简单的方。
第三诊,他的腹胀、汗多症状都明显改善,睡眠也变好了,然而空腹血糖三点多,出现低血糖反应了。肺部的检查,胸片少量的胸腔积液,慢慢出现肺部的问题,所以基本上还是用了健脾为主的方。
四诊症状变化得比较快,还是继续有低血糖反应。肝脏有点大,阴囊有水肿,有抽痛,因为反复低血糖,我们就把胰岛素的量减少,后来发现肺门有阴影,没有查他其他的相关指标,我们也请了相关的消化科、呼吸科医生会诊,消化科会诊是因为肝脏有问题,转氨酶高;呼吸科会诊是因为肺部阴影,胸腔有积液。
后来我们有些医生就说,怎么回事?这个小朋友越治病越多,甚至怀疑小朋友有没有肿瘤。因为他淋巴结肿大,肺部有阴影。我们还是强调健脾补气,水肿还是有的,低血糖还时常有出现,我们将胰岛素再进一步的减量,把中效的胰岛素停掉,只使用了短效的,因为小朋友年龄小,体重也很轻,葶苈子的量也减少了,继续用这个药方。
第六诊,患儿症状消失,血糖虽然在一个高位,但问题不大,打胰岛素,血糖波动是非常常见的,但是临床首先有一个原则,尽量不要低血糖,高血糖问题不大,因为他在坚持治疗。阴囊的水肿消掉了,然后我用了四君子合四逆散。
这个小朋友到七诊的时候,他转氨酶有反弹,但是其他的检测结果都还好,肺部照片没问题了,阴影不见了,胸腔积液也没有了。
到了第八诊,这个小朋友上颚掉了一颗尖牙,十分疼痛,所以一下子血糖也上来了,我在这个方里面加了石膏。因为他肝脏有点不好,消化科建议用古拉定,但病人用了一次以后就出现输液反应,出现了发热、寒战,最后就把这个药撤掉了,改用小柴胡汤,我是晚上跑去病房给患儿开药的。小朋友的爸爸晚上及时熬好药,并当晚就给孩子喝了,随后他烧也退了。
十一诊,疼痛也缓解了。第十二诊,小朋友所有症状、体征及化验结果全部恢复正常,而且体重也增加了一些。这个小朋友还在陆续的找我看,效果非常好,而且胰岛素用非常小的量,一天大概只有用几个单位,人长高了,也长胖了。
这个案例,看起来可能不太起眼,但因为这个小朋友除用了胰岛素外,基本上是纯中药治疗的,而且病症很复杂。
我概括了病案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低龄发病,病症复杂,变化非常的快。
1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有胸水,有肺部感染,肝大,肝损害,阴囊水肿、血钾偏低,白细胞低,白蛋白低,而且两次发烧。
第二个特点就是家长拒绝西药,强烈要求中药治疗。
因为小朋友一个月前发现糖尿病拒绝西药,所以用中药治疗,症状是有改善,但是血糖还是高,但还是拒绝用胰岛素,最后经过了劝说才同意短期使用,实际上是现在一直还在用。
他的爷爷还在说:什么时候能把胰岛素停掉?我说有希望,最近就有人讲到,发现了细胞囊泡的通道,调控机制,可能对以后的肿瘤、还有糖尿病根治带来希望,讲到了这个机理,应该是很可取的,但是现在不行。
第三个特点就是坚持中医整体辨治。
这个小朋友检查时发现了多器官受损,而中医从宏观、从整体来辨证,抓住他的病机、病位,坚守六经辨证这种思路固本驱邪。
其实这个小朋友症状变化这么多,按六经分析,都在三阳,反映了邪实正气尚能与邪抗争,所以我们除了固护他的脾胃,守住中焦,用了发汗的、开表的、渗下的、利水的、和解的药,还有清泻的,方中我加了石膏,甚至后来石膏一直都有,使邪有出路。所以发挥中医动态、个体化的治疗优势,多病同治,一方面能够兼顾到全局,另一方面可愈多病。
后来我做了一点点总结。
第一点就是要善于用经方,重要是六经的辨治。
这个小朋友首先是典型的消渴,渴欲饮水,气津损伤的同时有热,用了白虎加参汤,症状是有改善,但是伤了他的脾胃,方药应该还是比较偏凉,他后面又出现尿少腹胀、阴囊水肿、胸腔疾病,水停太阳膀胱,逆而上行,影响肺胃出现水痞,肺气不利,所以我用了五苓散、葶苈大枣泻肺汤,还用了四逆散。
用四逆散的意思在于情志问题,不要以为小朋友没有情志问题,这个小朋友看上去很瘦弱,他原来当班长,因为突然瘦得这么厉害,老师说,“你太累了是不是?班长让别人做吧”。他就躲在班级外面哭,很伤心,其实他心里很好强。
所以他的爷爷跟我讲,这个小朋友从来没住过院,您一定要跟他沟通,因为他不知道得了什么病,也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你要跟他好好地说清楚,不要给他太大的压力。我真的是花了时间去跟他解释,看来他都明白了。后来又因为受了凉,刚刚好一点,外出散步时吹了风,还有换牙齿,再加上输液反应,出现寒战、高热跟少阳有关,用小柴胡加桂枝、加石膏等等,所以说最后用到竹叶石膏汤合六君子,总的来说治疗是在三阳收功。
第二点就是虚实,急则治标。
病症很急,哪个方面最要紧的,我们就从哪个角度重点考虑,虚证是很肯定的,但是这个小朋友有水湿、痰饮、瘀血、气郁,还夹有风寒,所以我们肯定要多方考虑。
第三点就是脏器清灵,脾常不足。
这个小朋友非常典型,而且刚才讲了小朋友的情志问题,其实心理负担很重,非常的恐惧、紧张。我用了四逆散与四君子合方,再加上心理的疏导,他本身肝有问题,肝大,转氨酶也高,也说明病位与肝有关,所以双管齐下。应该说要一直坚守“脾常不足”这个基本的原则。
第四点是中西医结合。
治疗1型糖尿病,胰岛素是不二之选,没得讲的,一定要用的,但是胰岛素的量要慢慢地调整。这个小朋友到后来就用的非常少了,而且他年龄小,身体很弱,体重也轻,再加上肝脏本身有损害,所以原则上是越少越好,这是个基本原则。
“不药为上”是我们中医追求的最高境界,我们绝对不是卖药的,最希望的方法是食疗法,或者是其他的综合治疗。
下面这个案例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证型,就是我们讲的由表而内的痰热咳嗽。
这个病人长的很高大,男性,35岁,因为受寒,反复咳嗽,咯痰一周。这个病人也是从来不用西药,他一家人都找我看过病,他家里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用西药。
他有发烧,痰黄绿色,黏稠,又有怕冷,咽痛,口苦,喜热饮,一个那么大的男子汉,痰是很稠、很热。他说“我这两年体质差,反复感冒”。看他的时候,舌淡苔白,脉数无力。
我当时处方用桂枝汤打底,其实桂枝汤和银翘散的合方,是我的最爱。
我是温病专业出身,硕士、博士都是读温病专业,但我教《伤寒论》,当伤寒教研室的主任从1997年到现在,已当了十几年了。
现在我主张的是寒温融合,伤寒是温病的祖师爷,它们不是对抗,而是一脉相承的。
温病学家是非常崇拜仲景的,大家从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就可以发现,从写作的格式就可以了解,《温病条辨》的第一方不是银翘散,而是桂枝汤。
其实在临床上,我们很多病人咽喉疼痛、咽喉红肿,多是寒包火,所以用伤寒的方开表,然后用温病的方清里,
我用桂枝汤合银翘散
,这是我常用的合方。
这个病人服药3剂以后,痰多了,痰稠、痰黄,但咽痛消除了,仍有点发烧,汗还是比较多。之后他就慢慢转热了,舌苔黄厚,脉浮滑,改用什么方?苇茎汤方作底方,加莱菔子、白芥子、紫苏子,化痰降浊。
到了第三诊病人就轻松了,感觉到精神明显的好转,只是晨起有一点点黄痰,但是到了午后痰就变清稀,大便有点烂了,脾虚的症状慢慢出来了,所以最后扫尾还是用六君子。
为什么写这个案例呢?这案例的病人跟我讲,他说他咳得快要死了,我说有那么严重吗?我说你咳嗽是好事情,邪有出路,就是排出来你陈年在体内留下的垃圾。他说:是的,咳完以后人就觉得好轻松。这个病人没有吃西药。
这样的案例还是蛮多的,他证候的演变和表现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寒包火”,从太阳病、阳明病,再最后走向太阴病,这是三步曲。因为他年纪比较轻,体质相对还比较好,过程很典型。
我就是这样一个思路:
祛邪重外散外透,因势利导,不要见咳止咳,有些病人一咳嗽就吃止咳药,当时是好了,但病程可能拖很长,因为闭门留寇了。
第三个案例
,病人咳嗽咳了七个月,是慢性咳嗽。
他是今年5月份来看,去年10月份受凉感冒,痰白,但是没有医治好,中药西药都吃过了。他来找我看时,就是白天、晚上都在咳,咽痒,有痰,痰白,不粘,但是他的口水比较多,也有口苦,肢体欠温,而且皮肤还有瘙痒,失眠,大便干。
他有过敏的情况,有鼻炎,容易感冒,皮肤瘙痒1年余,还有结肠炎病史。我个人认为,咳嗽跟他的过敏体质有关,所有的这些病症,包括结肠炎都与过敏体质有关。他的舌红苔薄白,脉细弦偏紧,咽喉是红的,抽烟喝酒,但是戒酒两年了。
我用的什么方呢?柴胡剂,因为时间拖久了,前面讲到往往慢性咳嗽时间比较长,我就用小柴胡汤。这里还用了一个方,就是温病的升降散,从肺胃、大肠,太阳、阳明一起调。升降散中有僵蚕、蝉蜕、姜黄,本来还有大黄,我没有用大黄,我用的虎杖。
因为大黄有时候用了导致腹痛腹泻,而虎杖能通大便但不引起腹痛。
还有一个药——制竹蜂,
这个方奉献给大家,效果太好了,你们可以去试,真的很多病人用这个方效果非常好。
尤其咳久了,咽喉有像葡萄一样的晶莹剔透的淋巴滤泡,亮亮的那种,用了制竹蜂就可以消掉,效果真的非常好。
服前方后,咽痒、咳嗽,连皮肤痒都消失了,然后再用六君子调理。病人如果有大便不通,通大便很重要。
我在临床上观察有一些肺部感染、肺炎、慢性肺部疾病的病人,发现一个规律,如果大便烂、腹泻的病人,肺部炎症吸收得比较快。有一次我收一个病人住院,这个病人是吃素的,很瘦,发高烧,后来我去查房,这个病人诉腹泻、水泻,泻的很厉害,查不到什么原因,大概一个星期以后就出院了。腹泻消失以后,肺部的炎症也消失得非常快,让我十分的惊讶。
在临床时间长了以后,慢慢去体悟发现,邪有出路,不从上走,就从下走。
当然你去止泻,辨治也没问题,但是要知道腹泻也是一种驱邪的表现。他如果大便不通,你就要想到大便通畅对他多么的重要。
所以辨治抓住这种湿热、气郁的体质,夹有风、火、痰、瘀,用小柴胡汤合升降散,可以扶正驱邪,调畅气机。
我虽然搞内分泌(专业),但小朋友看得也比较多。当然,如果疾病很特别,我会推荐我们儿科的专家看。
第四个案例
,
这个小朋友说来话长,他的奶奶、妈妈都是我的病人,他的妈妈什么病呢?焦虑症,因为生了两个女孩,家里一直希望有个男孩,这是一个压力。他的奶奶就带着他的媳妇来找我看,后来效果不错,调的很好,怀孕了,而且还生了一个胖儿子。
就诊时,这个孩子八个月,平时身体不好,反复地咳喘,总是住院,在我们那边看西医。2个多月的时候,因为感冒发烧,用了很多抗生素,最后用了很大量的抗生素,花了近一万块钱。后来她婆婆说找李教授看看,就带着来找我了。
这个小朋友来的时候喘得蛮厉害的,汗也多,流清鼻涕,身上有点红疹,大便次数有点多,偏稀烂的,尿黄,不欲饮,时时还在打喷嚏。舌尖红,苔白腻,他的指纹是淡紫,达气关,里面有热。
我用的什么方呢?小青龙汤,但是他的量大家看看,我除了党参用了5克,健脾的药用的多一点,其他基本上是1~3克,麻黄1克,细辛1克,加一些消食的药,开了三剂。第一剂药喝下去,喘就平了。
他家长看西医花了一万块钱,到我这里的三剂中药不足十块钱。这个小朋友现在恢复得特别好了,然后就在门外做宣传,帮我做广告,说这个太行了,他说我没见过这么好的效果。其实我们在座的各位搞临床的都有这么好的疗效,这就是中医的优势。
一般来讲,在西医院如果用了很多抗生素而效果不好的,临床多是寒证。我认为抗生素就是一个寒凉之品,病人会多寒多虚,所以温阳扶正驱邪。但是,应小量短时用药,见好就收,不要长期给药,最后还是护好脾胃为本。
第五个案例是妊娠高热咳嗽。
这个患者是我们新会中医院的一个耳鼻喉的西医大夫。那一年正好春节,我回老家。春节那天她打电话给我,说发烧,西医不敢开药,中医也不敢开。她就打电话说请我开方。我开了方以后,第二天打电话说没效,还在发烧。
后来才知道因为她的爸爸去拿药,她爸爸觉得我的药太辛散了,就没有放生姜,但我开的方子是有的,因为我辨证认为还是中风表虚,于是就嘱咐她又按我开的原方去抓药,结果第二天就好了,热退下来了。
我当时用的是经方,就是一个柴胡剂,柴胡桂枝汤、葛根汤,小柴胡汤做底方,麻黄一直在里面。当时发烧38.9℃,后来38.2℃,然后36.8℃。这个案例就是“有故无殒,亦无殒也”,要根据临床来辨证的,遵伤寒方,谨守病机,顾护胎气。
接下来讲一个产后咳嗽两年的案例。
这个女病人剖腹产一百天后不慎受寒,然后咽痒咳嗽,不能平卧,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用过很多很多的药,消炎的、化痰的,症状稍缓解一点,但一遇风寒就又来了,持续咳嗽了2年,她自己都没信心治疗了。
当时根据她症状的特点,我用的是柴胡桂枝汤做底方,加了栀子豉汤、桔梗汤合在一起。桔梗汤是《伤寒论》治疗咽痛的方子,用了以后咳嗽是有改善,但还是有痰,痰比较难咳出来,所以我在这个方基础上加了升降散、桃仁、薏仁。我是非常喜欢桃仁,一是可通便,再一个活血化瘀,咳嗽跟痰有关系,咳嗽跟瘀血也有关系。
我记得有一次我的徒弟讲,他原来见过一个老中医很厉害,专看咳嗽,但这个老中医有一个特点,所有的方里面都要加当归,《本草经》说“当归治久咳”,咳嗽咳久了加当归。痰是什么化的?气血化的,津血化的。痰湿形成,气血津液运化受到阻碍,加上当归有活血的作用,也可以养血。治疗期间,病人来了月经,就调整处方,用桂枝新加汤做底方。这个病人除了咳嗽,还有点小便刺痛,就用了桂枝汤加了一点车前草,清利膀胱湿热。后来咳嗽大大减轻,而且是以晚上咳为主了,这个时候又慢慢加上运脾的药,加了干姜、麦冬,阴阳双补。
这个病人前后吃了21剂药,咳嗽基本消除,最关键的是她的咽喉充血全部消除。连增生的淋巴滤泡都消失了,原来淋巴滤泡是一串串的,像葡萄样的。
我们在这里只讲了六经辨证的方面,其实咳嗽远远不止这些方法,只是举一些案例,所以我们把仲景方学好以后,大病找伤寒,怪病找伤寒,搞不定的病你都可以从《伤寒论》里找答案。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