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老人老病用老招
>>
查看详情
阅素灵:15种步入中医之门的路径
2022-01-08 12:52:09
阅素灵:15种步入中医之门的路径
最近接到某位大师父的手谕,言你有点空了,必须要开讲网络中医课程。他认为必须在网上和有缘的人来交流学习中医,可能在他的想法里,能够影响一个人,或者能够让一个人在某些方面有一点点好处,也不应舍弃,所以他让我再来开讲。
但是我曾经在民间中医网两次讲《内经》,都是讲到《生气通天论篇》就没有后文了,我这次也不打算对《内经》进行全本的讲述,我想很多时候一个问题是:即便我把《内经》全本讲了,大家也只是学到一些见解和理论,见解和理论是很重要,但如果你没有进入中医这个门径,学到见解和理论,你仍然不会看病,仍然不知道怎么用这些高妙的见解和理论,所以我想从个体的角度,也就是中医讲的三因制宜,对每一个有缘分的人,他如果认为自己还没有进入中医的门径,可以针对他个人特点和情况的给出建议。
再普通的人,都会有某个或几个相比较起来自己的长处,如果顺自己的特性去入门,就会相对容易一些。
我们说每个人他都应该扬长避短,在学习方面也有顺势,中医讲顺势,不是每件事情只要努力就能干好,因为有些路径适合有些人,不适合另外一些人,所以我觉得学中医能找到正确的路径,可能要摸索的时间就少一些,当然有了正确的门径之后,需要的就是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实践。
我总结了一下中医入门的途径大概有十五种,下面我开始跟大家简单概述一下学中医的几种路径:
第一种路径是特别聪明,基础特别好,而且是心性比较沉静的人做得到的,那就是从《内经》入手
,或者从道家的一些经典,像《道德经》啊入手,或者从佛家的一些经典入手,那从这条路,用佛家的话是具有善善根的人可以走的路,凡是从《内经》入手的人,或是别的经典入手的,这样的人必须是善善根性,首先是必须聪明、悟性好,再有就是心特别能够沉静下的人,这样的人完全可以从经典入手,因为他悟性高、心能够沉静下来,他对经典中的很多东西,他能够自悟,只要老师一点拨,他就通了。我们大家都知道,刘力红的师傅八卦神医李阳波就是从内经入手学的中医,疗效非凡。
检验你是否适合走这条道路的标志就是:你随便拿一本经典,你感兴趣的,你看得进去的,如果你通读一遍,你认为没有问题,文字上的问题很少,读得非常流畅,并且读到某一句话的时候,你都能有非常大的感触,能够进一步的深入,而且这种深入是自然而然的,那么这是一个条件。
再有一个条件就是:你必须能够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中静坐时间能达到4个小时以上,不管你用什么姿势,你静坐时间能够达到4个小时以上。当这2个条件具备的时候,你就可以走善善根性的道理。
现在这条道路,因为整个世界都是急功近利的,而且其实人们表面上很狂躁,其实内心深处对自己没有信心,所以真正能够走这条道路的人是很少的,因为还存在一个大家古文功底未必能做到这么扎实,所以真能够走这条路的是相当的少。
第二条道路是这个年代绝大多数人都走的道路,就是从《伤寒》入手。
很坦白地讲,从《伤寒》入手这条道路,适合今天的很多心态的人,比如说浮躁、急功近利、学了之后就想用,那他肯定会走方证相对这条路,表面上方证相对就是学了之后就能用,非常符合现代人急功近利的心理。
那么伤寒里面两个大的学派,一个伤寒气化学派,所有的古代医家大都归于这一类里,现代以胡希恕先生、日本汤本求真为代表的搞方证相对的,南京的黄煌教授他们就是搞方证相对,如果你学了之后就想用,或者必须用,还有就是你自认不急功近利但急着用,还有就是自认悟性比较低的人,你可以走这条道路。
方证相对从医学上讲,它不是至高的道路,但是却是有用的道路,如果你要当个神医或者要当个大医和你能够看好大部分病或者可以看好一部分病做个好医生,这样的期望是有区别的,人有资格可以用不同的期望,那么你就要看你学习的目的是咋样,这个符不符合你的目的,搞清你的目的,再去选择道路就好一些。
说到伤寒方证相对的道路,这是目前最好学习的道路,是特别适合根基相当低的人,就是说上等根性的人学这个是很委屈,是浪费他的根性,但是下等根基、中等根基,特别喜欢有抓手、搞对应、喜欢往条条框框里放特别适合搞这个,因为这个对观察力和心性要求没有那么高,它对刻苦和能够背诵那些条文要求很高,方证相对的人说他们的方证相对是有内在的联系的,没错,它是有内在联系,但是它研究的联系很浅,没有研究到气化,所以说方证相对是目前号召力最大、走的人最多的道路。
如果你想走最简单、最快捷、马上可以用的、又不是那么花费脑子的、对自身条件要求又不是那么高的道路,你就应该选择方证相对这条道路。但是选择这条道路,就意味着你永远到达不了中医的核心,如果你选了这条道路,你就永远不知道中医的至高点是怎么回事。
而且如果你选择了这条道路,中间不变,一直走到黑的话,那你就永远达不到一个……不能说神医,就大医吧,你永远达不到一个大医的水平,这是肯定的,因为日本人到目前为止,他们出了很多杰出的医家,搞这个汉方、考证,确实非常杰出,但是他们对中医真正最精粹的东西,他们完全没有掌握,那么这就是弊病所在。
但是从这条路入手,你也可以选择从这条路入手,当你熟练了之后,再选择另外一个基础相对高一点的路径,这也是可以的。你可以选择从这个简单的、达不到最高层次的路入手。有基础之后,您再选择高一点的路径。
那么伤寒另一个大的学派气化学派,相对方证相对,对人的要求就高一些,他不仅要看到方证的对应,却还要知其所以然,那么这条道路走下去,它的好处就是到了最后,你能够把自己的认识升华成一个真正中医的认识,最后你对的就不是方证了,而是真正的气机气化,但是这条路的要求学习的人要有推衍的能力,完全没有悟性,或者推衍能力比较差的人,他学到那个理论,但是真正要他在临床上推衍的话,他推衍不开。
如果你发现你学了伤寒气化理论之后,你在临床上推衍不开,但是你又要用,那么我建议你还是退回来,去学方证。你把方证相对搞清楚了,然后把方证相对运用熟练了,一样可以做个好医生,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你再去推衍伤寒的气化。
有些理论看起来很美,但是不是人人能够在实践中把它推衍开来的,因为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方证学到高峰时期,他必然会转化成气化,因为这是一个东西的两个层面,如果你对自己的感觉差一点,你可以从方证入手。
第三条经典途径,
其实在道门中很多人走的就是这条经典途径,当然在主流中医当中不太听说,这就是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当你入门的时候,师父会要你背一些东西,这就是最基本的脏腑的标本的症状,它的虚实寒热的表象,然后对上该要用什么什么药,然后当你把这个基础背牢了以后,OK了。
你具备了这个基础,你就完全可以开方子了,就那么简单。所以这条道路在道门里面是大方脉传授的主流途径。
很多人就是想不通,说是在骗人,说别人都要学这么久,你们才会看病,然后凭什么道门里面有些人一个星期学了之后出来就可以看病,甚至有的人学三天就可以看病,说这是吹牛。这不是吹牛,当你把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背了之后,这个就跟对方证一样的道理,而且是一模一样的途径。当你把这个框框背住了,你就把东西往那个框框里面放就可以了。就好像板上钉钉子,你把钉子拿来了,把它订靶上就OK了。
这就是道门特色的方证相对,所以它学起来是速成版。哪怕你是一个从来没有学过医的人,你只要具备一定的记忆力和一定的可以实践的条件,你学了就马上可以用,绝不是夸张。
这条道路实现,你首先得具备一本书,那就是《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
,它本身就是一本书,你应该在很多地方都可以买到,是一本很多人不注意不起眼的书,那是张元素写的,把这本书买来,然后再找一个适当的老师指点你一下,再把它背了,就OK了。
那么这条途径很适合道门里很多人,还有学方证相对条件一样的人,就是呆一点、资质差一点,然后悟性不是那么高,但是人比较实在,很愿意死记硬背的人,就应该学这本书。那这是道门里很多速成学医的主流,因为很多人说道门里有些方子,主流中医看不懂,他看了就觉得“既没有方,也没有药,好像就是一堆东西凑在那里”。其实人家是有人家的理论根据的,只是他不知道而已。那么这是道门速成学医的主流途径,这是第三条途径。
第四条途径,应该说民间有很多人就是这么学成的,就是从中药入手学中医。
很多人,包括一些名老中医和民间的一些高手,当年不过是药铺里打杂的一个学徒工,那他把药性搞得很熟,把药味背得很熟的,就开始有药无方的给人看病,最后发展到有药有方。这个是很多很多民间学中医的人的途径,就是从中药入手学,这样一样可以学出可以看好病的医生。
那么这种途径,因为今天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在药铺呆,而且过去的话,你还可以采药啊,对四气五味体会得更清楚一些,现在很多医生他自己从来没有看过他自己开的药是什么样子。
所以目前从这条道路入手学的话,那就是你要有这个可能性——到药店里面去打杂,其次你的记性要很强,如果你记性不是很强,起码你要愿意狂背,狂背的时候再加上一点胆子,有药无方的用的时候是很需要一点胆子的,那么这种情况是有的,而且以前很多人都是药铺的学徒工,都是走的这条道路。其实这条道路也是有人走,
这是第四条道路,这条路就是要舍得背,就是说你首先可以不掌握一些理论,你狂背了之后,慢慢地再进入到理论的学习当中。很多人日诊量七八十、一两百人就是只会背药,背完药背方,有的人连方都不会背,就是把药记熟悉了,就能达到这个程度,那这条路也是有很多人走的,过去尤其走的人很多。
下面的途径,我个人觉得这条路径特别适合在中医院校学习过,自己又觉得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没有入门,又想回炉再造的,这条途径,也不是说每个在中医院校学习过的人都适合这个方法,
这条途径就是狂背《医宗金鉴》,就是狂背《医宗金鉴》的方法特别适合在中医院校学习过但没有入门的人。
为什么他在中医院校没有入门,而背《医宗金鉴》可以入门,因为他在中医院校如果学了五年,假如他是本科的话,却没有入门,就证明他当时就没有尽心,如果他有尽心的话,他即使不从中医院校里面学入门,他也可以道听途说啊,打听到那些名老啊,或者说是那些民间的高人,他是可以打听到的,可以获得入门。
如果他在整个中医院校里面都没有获得入门,就可以看出来他学习中医的意念不是那么强,那么这种人,他根深蒂固的骨子里面的是——懒惰。所以他要回炉再造的话,狂背某一个经典,比如说《医宗金鉴》,或者说背《伤寒》、《金匮》,然后背了之后拿去用,那《医宗金鉴》里包括了有《伤寒》了,拿去背,把他那个懒惰病治好了之后,他学习就可以入门了。如果他的懒惰病一朝不好,那么他学习就永远不会入门。
很多中医院校里面的学生抱怨说自己学中医不入门,那谁规定你只能在中医院校里面学呢?我见过很多很多中医院校非常非常优秀的人,为什么,人家不是在学校里面学的,当一个人想去学东西的时候,尤其你又是在一个挂了名的中医院校里,你四处去打听,到处去交友、跟师,然后买书看,其实五年的时间已经够塑造一个比入门还多一点的人。但是你五年还没有塑造出来,只能证明你懒惰,而且你这个学中医的心不是那么热切,不是那么热忱。所以对付你那个懒惰,要下很大的功夫,把你的懒惰驱逐出去。
治疗懒惰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的背诵,反复的背诵,狂背。当你狂背到把它融合到你骨髓里面的时候,你一上门诊,一看病就想起来,就的中医就入门了,而你的懒惰也消失了。所以这是个好办法,那这是一条途径。
再下来这条途径,我认为能做到的人要少一点,就是从内证入手学习中医,那么如果他达到了内证的高峰,他何必专门学中医,不要说中医通了,其他也通了。
那今天就是说从内证入手学习中医,可不可能呢?可行。但是你一定得是那种有毅力、有根基、然后不断追寻道门功法的人。
我们今天可能很多人认为说,这样的人世界上很少,甚至已经绝迹了。你错了,这样的人还很多,很多人愿意为了去追寻这个无上大道,可以说是抛头颅洒热血的,那他获得了内证能力的同时,因为他可以内视,像中医的经络、整个气血的流布运动,他就会很清楚,从这个方向来学中医的话,他当然比任何从其他方面学中医的人都会高。
但是我觉得这个,除非你是很有毅力的人、勤奋、而且不断的追寻无上的大道,那么这样的人就很适合这个方法来学中医。现在市面上出来的很多人都是假货,都是水货,因为事实上外行都是看热闹的,比如说出点什么书,某个人出来说我能内证,都是胡说,如果你能内证的话,你写出来的书就不会是那个样子,因为一个能够内证的人,他是符合一切古贤的验证的。
而现在很多说自己能够怎么怎么样的人,他不能够符合古贤的印证。就证明他完全没有实践过,他是从书上抄的,他根本不能内证。那么这个内证到底难不难,如果你练了道门功法,克期求证的话就不难,如果你有一个好的师父,又很勤奋练习道门功法克期求证的话,那么一般来讲,几年以内你就能做到,这是一条途径提供给大家。那你可不可几条途径结合一起用,你觉得你既符合这条途径,也符合那条途径,当然可以,没问题。甚至你如果觉得你适合所有的途径,如果你有这个缘分的话,可以一起走。
那么像内证这条道路,很多人在吹嘘,我个人认为是“非其人不能用”,就是你自己心里明白你不是那个人,你就不要用这条途径。否则的话,你就是自欺欺人!
那么再下来说下面这条途径,我个人觉得目前来讲,有一部分人也是走的这条道路。
那么这条道路走的是什么呢?就是购买或者说搜罗大量的经验方,经方、验方、膏丹丸散,搜罗来了之后,然后一有机会就用,用着用着,就成医生了。
可能很多人看不起这条路,认为这条路不是中医走的道理,事实上很多民间中医就是这样学的中医。为什么这条道路一样可行?是因为他搜罗了大量的经验方,尤其是那些确实可靠的,包括单方、验方、民间流行的一些土方法。当他用了一次起作用以后,他就产生了信心,这个信心越来越强烈的时候,他就由这个信心为他打开了中医之门。很多人步入中医之门,靠的就是这个,民间有非常多的人。
我们现在很多号称中医爱好者,在各个老师的讲坛讲座中间徘徊,看了很多很多的理论书籍,也收获了一些东西,但是为什么他一直还没有步入中医之门,因为他从来没有过一次由自己亲手实践的真正见效的经历。
如果你有第一次大胆的尝试,自己亲手实践见效后的经历,然后继续激发起这个信心,然后多次的重复的证实这个信心,你由此就进入了中医之门。然后当你有了这个信心的时候,那你就会慢慢地走上中医之路。这些东西其实是诱因,一个给你信心的诱因,一个让你亲手实践一次中医的机会。很多中医爱好者,你永远是爱好者的原因,就是你不敢用,偶尔战战兢兢地用一次的时候不是传说中那么见效,所以才永远在爱好者这个行列中徘徊,而进入不了真正的中医之门。
所以这样来讲的话,民间那些确实可靠的、流传很广的单方、验方、土方法,你如果能搜罗来了,自己去尝试了,在一次一次的成功当中,证明了这个东西的疗效,你就会有这个信心,然后这个信心就会带你走进中医之门。所以这个也是一条途径。
接下来说的这条途径是一直以来被很多人很认可的途径,中医通过师承学中医是非常好的,是中医入门的很好的途径——安全、可靠、高效。
条件首先是你本人具有辨别能力,中医老师和上师可不一样,上师你蛮信他,不会有任何坏处,可是中医老师你要是蛮信了他,如果他是一个骗子的话,问题就严重了,因为他一个是骗钱,再一个他要骗别的东西。那么所以在这点上,最好是能具备一些辨别力,这个辨别力不是说你一定要对中医有辨别力,你需要有对人的道德品质的辨别力,一个好的老师他首先要是一个正常的有道德的人,如果他是一个连正常的有道德的人都做不够的话,他有什么资格去做老师,所以这点要先有个辨别力。
如果你观察了一个老师是一个非常好的人,那你就走师承的路——安全高效可靠。这条路子是历年历代走出了多少杰出的中医。再有一个的话,你要有这个缘分,很多人说遇到一个好的老师主要是靠运气,不是靠运气,如果你想建立一个缘分的话,如果你真诚的是这么想,在日常生活中你真诚地去实践,你就会遇到一个好的老师。很多人抱怨说,这个世上好的老师怎么这么少。
好的老师一点都不少,虽然说他们的整体数量在减少,但是好的老师一点都不少,如果你还没找到,说明你就是没有做够,那么这是肯定的。如果他是很努力地去做,很多机缘就会出现在他面前。只要你把老师辨别好了,老师收了你,剩下的就是你学就是。如果拜师,没有带着功利的心,这样就很好;如果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带着功利的心,就会产生不良后果。为道、为术,不为功利,这样才能产生一辈子美好永远有良好关系的师生之情。
现在有很多老师愿意去传播,如果这个老师传播有高额收费的话,其实这样对老师非常不好,因为功利到了最后,就是他最后不会有一个真正的弟子。而弟子因为老师开始收了他的钱,他内心深处不会把一个收他钱的老师当做真正的师父。
弟子服侍师父给师父送东西是应该的,师父收取高额费用如果只是为了考察弟子是可以的,但如果把收取高额费用作为贩卖道术的手段,那么他永远不会有一个真正的弟子,不会建立一个真正的师生感情,这是绝对的,所以在这点上来讲的话,最好是能接近一些不收钱的老师,往往不收钱的老师会在你的人生中留下美好的印象,付费的老师也可以,但你交了钱去学,你对那个老师感激是感激,但内心深处你不会把他当真正的师父的。
道门的师父收了徒弟,弟子跟学生是有区别的,如果是他收的弟子,他就会一直负责到底,有的甚至在老师家吃、喝,老师甚至还,事实就是这样。像我很多师父收了我做弟子,除了我送给他的礼物之外,那个是属于诚心想送的,不为什么目的,老师几乎把所有的费用都包了。如果一个老师向你问很多钱,而又不是为了考察你,那他就是品行有问题,就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老师。他可以收费,你也可以去学,但收费要合理,不过最好是能找到不功利的老师。
讲完师承这个人人都赞赏的途径之后,要讲一个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但是大家都不是很愿意去做,但其实又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过去有很多人通过这个途径,他不自觉地用这个途径,然后走上了中医的门路。
这个门径其实跟内视有一点像,但是那个内视它是对一个功夫的要求,而这个门径是对一个人修养的要求。这个门径其实就是——修养、修身、修心。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文人雅士,文化深到一定层次的时候,修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很多人都对中医感兴趣。那么他有这么高的文化功底,有这么深的修养,他学习中医就当然很容易,所以这也是一条门道路。当然这条道路,他不一定要单独走,他可以配合其它道路一起使用。
比如说过去的苏轼啊,是很有名的。他们其实不是没有成就,他们是很有成就的。他是通过这个文化的修养,还有心灵的修养,达到了这种程度。过去很多老中医,尤其是那些疗效好、道德高的老中医,都是很有文化的,就是说那种修养啊、气质啊都在那里。
但是我们现在很多学中医的人,声音比谁都大,然后说要害别人,要诽谤别人,斗争别人,比谁都厉害。这就是两种境界,两个概念。这个当然对于要立竿见影的人,确实就不很适合。但是好的中医,他是可以从气质上反映出来的。就是说这个心性的修养,对中医来说是很重要的。
一般好的中医,都是两个极端,要么就是真诚坦白、性如烈火,就是一种火型象的人;要么就是木性的人,木型的人就是温文尔雅、含蓄内敛,但是隐隐约约有道气。那么一般好的中医,就是这两个极端,不是火型之人,就是木型之人,这是从气质修养上来讲。这是说修养,这是一条途径。
那么下面还有一条途径就是属于综合途径,综合途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什么途径都不管,我就是喜欢中医啊,我就是要学中医,然后我随便走到哪个讲坛,那个老师讲了课之后,我就从他那个课里面拼命地钻;
我就是随便去书店里,看哪本书好,我就买回来拼命地学。这就是综合途径,碰上什么就学什么,逮着什么学什么,跟什么有缘分就学什么。这种同样是一种入门的途径。
如果说一个人可以从中医的某个角钻研下去,达到入门,这也是非常好的。比如说某些人听到三七生的讲课,觉得非常好,然后从三七生的讲课开始,然后走进了中医之门;有的人觉得刘力红非常好,看了《思考中医》之后走进去了中医之门;像有的人喜欢黄元御,看了黄元御的书之后,走上了中医之路。
就是说,逮着你手边的随便一个什么缘分,而且这个缘分是让你心里面觉得很心动、很喜欢,从这个缘分开始,往下深钻,尽管是一门深入,然后你也进入了中医之门。很多从网络上爱好者变成中医,走的就是这么一条道路。
什么东西都需要一个缘起,然后你从那个缘起深入下去,从一门深入,那么就真正地进入了中医之门。这个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那这个缘分抓住了之后,你就要喜欢他,很多人就无所谓喜欢什么,什么都不喜欢,又什么都可以喜欢,如果是这种人,他走这种途径的机会就会少一些。因为他没有对某个东西或某本书狂热地喜欢,他就不会去钻,他就会平平淡淡,就不合适走这条道路。
还有就是从其它医学进入中医之门,有些人很反感西医学中医,其实我只能说这是修养的问题,只有心胸狭窄的人会这么看问题。
很多西学中的疗效非常好,而且你可以看一看,民间中医网里面有很多高手老师,都是西学中。为什么他西学中的疗效,反而比纯中医的疗效好?
这个里面是有原因的,就是我们的思维,很多人在标榜自己是纯中医,其实标榜我们是纯中医的时候也暴露了一个问题,就是很有可能他不是真正的纯中医。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医她本身就有一个特点,就是含蓄兼容。你在这种时代的教育之下,你想做一个纯中医,你不会很完美地具备一个纯中医的思维。如果你硬要逼迫自己去产生这种思维,其实也许到最后,你是在欺骗自己。
而很多先是西医再来学习中医的人,他对中医的了解反而更加深入,他反而更能在思维的观念上融会贯通,有更广阔的眼界和心胸。而且这样反过来学中医的人,更知道中医的可贵,更敢在临床上去实践它。
我就认识几个这样的西医的主任,他们见证了我师父的疗效之后,那么全部都学中医,现在都是成了一级棒的中医,而比起来那些中医院的院长,用中医都要用得好。所以从这上面来讲,我觉得学一点其它医学,其实说其它医学,主要讲的就是西医,不见得对你来说是坏事。尤其是西医的一些基本功——诊断,这个东西对你避免临床失误,是有相当大的帮助。
比如说有的人说我摸脉怎么怎么厉害。真的吗?我就见过很多年很有名很有名的老中医,病人是个脑瘤,然后他摸病人的脉,病人说我头晕,然后按纯中医的思维,我不管他是什么脑瘤不脑瘤,比如说我辨证他是一个痰湿,然后我们就按痰湿治,当天晚上脑血管瘤破裂,那种海绵的脑血管瘤破裂,病人死了。你说这种事情,那这个老中医,所谓的纯中医,他有没有对病人的生命负责任。
当时我们在讨论这个案例的时候,是很多年前讨论的了,很多所谓要强调纯中医的人就说:“那他去了西医院,难道他就可以活吗?”其实就证明这个人对西医的无知。如果他去了之后,拍了CT,及时截断,不就是可以活!所以我觉得一些西医的基本功,从这条途径来学中医,然后到达中医入了门之后,他会更加热爱中医,而且会更加客观,效果也会更加好,临床失误也会更加低。这是其中一个途径。
而且你把西医的很多东西弄懂,然后再用中医的观点往回看,你发现很多东西只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说法,是可以相通的,不是像很多人强调的那样不可以相通。那病人大失血了,我给他输点血、补点液,然后再一边吃点汤药,有什么不可以的。
所以真的,狭隘和偏执,为了去捍卫所谓的我见,连基本事实都不顾,也不适合学中医,也不适合学西医。
这种人不适合把他放在拯救生命的行业当中。
其余学习方法
1.按照学院教材学习。推荐
五版教材
与
光明中医函授教材
。
2.四大经典开始学起。伤寒论,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辨,(难经)
3.四小经典开始学起。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赋(药性歌括四百味),汤头歌诀,然后再四大经典。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