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老人老病用老招
>>
查看详情
咳嗽哮喘:活血化瘀乃根本之法
2022-02-10 11:12:58
考历代医书,论治咳嗽、哮喘,有专著,有案例,理论可谓完善,治法可谓丰富,但很少见到用活血化瘀法。
活血化瘀法治咳嗽、哮喘,主要是受到现代医学研究的启发。咳嗽是机体排除呼吸道异物的保护性反应,由于异物(如粘液栓、稠痰等)存在于支气管中,即能招致肺循环阻力、流量的改变。而且,“从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研究发现,由于支气管的炎症扩散,并发支气管周围炎、小叶性肺炎,进而累及肺动脉分支后,很易引起这些血管的炎症,包括内膜炎及外膜炎等,前者可进一步形成血栓及机化,从而造成血管壁的增厚和管腔的狭窄”[慢性支气管炎防治研究资料选编(第二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
又据病理学认为:“凡是能够引起吸气分布严重不均的原因,如慢性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粘液栓阻塞等,都能招致呼吸功能代偿不全和肺循环阻力、流量的改变,而影响到心脏功能。”(武汉医学院,病理学教材,147)有人研究报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可有血液粘度改变,病人血液的流变性可有不同程度的变浓、粘、聚,而活血化瘀可改善血液粘度。[10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观察及其活血化瘀治疗后的变化,新医学.1978,(9):571l。
另外,咳嗽、哮喘都可使支气管处于痉挛状态。支气管痉挛,则分布于支气管壁的小动脉也必然随之出现痉挛状态,而使血行不利。综上所述,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咳嗽、哮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血管壁,并因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而致“血行不利”。由此想到:血液本是维持机体健康进行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基础,一旦“血行不利”,则机体失其濡养,更易遭受外邪,形成俗谚所谓“重复伤风”,从而诱发咳嗽或哮喘,以至于难以治愈,故有“医家治咳嗽,就把眉头皱”之说。若不解决血行不利这个根本矛盾,其他矛盾也不能完全解决。所谓“见咳休止咳”,其真谛恐怕也在于此。
咳嗽、哮喘与肺有密切关系,已为众所周知,但古人又论述:“心脉上贯于肺”,“心主一身之血”,“肺朝百脉”,“宗气贯心脉而司呼吸”,说明宗气集贯心脉的心气和司呼吸的肺气于一身,心肺同居上焦,同为宗气所推动。可见血液循环的正常与否直接受心肺影响,又影响于心肺。其他论咳喘,涉及于血的,如《素问·咳论》有“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金匮要略》谓“肺痈,咳唾脓血”;又说“风伤皮毛,热伤血脉……热之所过,血为之瘀滞,蓄结痈脓”。《外台秘要》第九卷谓“咳嗽脓血者,损肺伤心故也,咳嗽极甚,伤血动气,俱乘于肺,故咳嗽而有脓血也”。但在治疗中并没有用血分药。至于《千金要方》苇茎汤中有桃仁,是取其清血分之热以治肺痈。
金元时代的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提出“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宜养以流动乎气,降火疏肝以清痰,四物汤加桃仁、诃子……”明代李梃的《医学入门》和张璐的《张氏医通》俱提到“瘀血咳”。前者用四物汤去川芎,加大黄、苏木;后者则谓宜用“犀角地黄汤”加童便、桃仁、大黄攻散之。所有这些,当然是从“辨证”中获得的认识,但其所谓“瘀血咳”仅仅是指引起咳嗽的多种原因中的一种,绝不等同于现代医学所指咳嗽、哮喘与血液病理变化的密切关系。
至于《神农本草经》“当归”条下的“主咳逆上气”的机理,终未见有阐述。由于当归活血,其补血的作用为精研本草者所周知,但对于其“主咳逆上气”的机制,则知之甚少。如唐代《甄权药性本草》、宋代《大明诸家本草》、元代《汤液本草》和明代《本草纲目》等,在论当归时都避而不谈“主咳逆上气”的药理作用。《本草经疏》虽然说当归为“活血补血之要药,故主咳逆上气也”,这仅仅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本草图经》论当归有“气逆而见咳逆上气者,则当用此以和血,血和而气则降矣”之说,较之《本草经疏》似胜一筹,然而,仍然囿于“咳逆上气”属于肺气不降的观点,对于当归“主咳逆上气”作用于血分的药理,只好用“血和则气降”一语为之解释。至于《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对之解释为“润肺气”,则离题更远。《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下虚上盛挟痰的咳嗽喘促之苏子降气汤中也用了当归,该方并非用以治“瘀血咳”,却用了具有活血补血作用的药物,这就说明中医学早就揣测到肺部疾患与血行通畅与否的关系。《素问·痹论》说:“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则更直接道出了“脉不通”是导致“上气而喘”的原因。不过,所谓“脉不通”只是部分的不通或通而不畅,与《灵枢·经脉》篇“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的概念有本质上的不同。
临床所见这些病人往往有瘀血见证,如舌下青紫,面色紫暗,尤其是咳嗽、哮喘已久的痼疾之人,还可见到脉来艰涩、胸闷胀痛等。即使未出现明显血瘀征象的病人,处方中加入活血药,也往往收到很好的疗效。所以,对咳嗽、哮喘患者,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既可缓解支气管的痉挛、改变血液粘度、改善血流量、保证血行通畅,又可促使炎症的吸收和消散。因此,不妨大胆地说,活血化瘀法是治疗咳嗽、哮喘的根本方法。在这基础上,随其所兼有的其他各种因素,予以分别兼顾之可也。
例1.赵某,女,39岁。
咳嗽近1月,咳声重浊,咯痰腥臭且多,神疲乏力,咳甚时更觉气短,尿不自禁,痛苦不堪,无以坚持工作。前医用化痰、宣肺之法,未效;转而用支持疗法,也未见效。就诊时见其虽咳嗽不止,气短尿遗,但痰黄稠,断定正气虽虚,却有邪恋于肺,单用宣肺止嗽诸药固不济事,滥用扶正之法也非所宜。予以活血解痉为主,宣肺化痰次之。处方:前胡9克,当归9克,葛根15克,干枇杷叶(包煎)15克,旋覆花(包煎)9克,细辛3克,丹参15克。
服药4剂后,咳嗽即止。
例2.沈某,男,12岁。
哮喘十余年,至今反复发作,以春秋发作为重。平素经常鼻塞,食欲不佳,易息感冒,刻下需经常服用或喷雾激素,哮喘方可缓解。苔薄,脉细数。处方:紫丹参15克,失笑散(包煎)9克,葛根9克,左秦艽9克,干地龙3克,原红花6克,蒲公英15克,干枇杷叶(包煎)15克,乌梅炭9克。
服上方后,哮喘缓解。
以上2例患者,均用了活血化瘀药物,如丹参、当归、红花、失笑散、地龙等;用葛根者,取其在《金匮要略》中用来治“刚痉”之意,可知其有解痉之效,借以解除支气管的痉挛;用左秦艽,是据《本草从新》治“通身挛急”之说,自然也可用于支气管的挛急;枇杷叶可降肺胃之气;乌梅炭据近代研究,有抗过敏作用。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