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桂枝芍药知母汤
《金匮要略》1700年前张仲景的方剂——桂枝芍药知母汤,适应情况:治诸关节疼痛,身体尫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桂枝芍药知母汤原方:桂枝15克、白芍15克、甘草6克、麻黄6克、防风12克、知母12克、白术15克、生姜15克、制附子12克。一付药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由于方中含有制附子,毒性较大,需要特殊熬法,所以建议到药店熬,不要自己熬。入药熬制请到当地的中药店咨询中医师。根据中国药典的规定制附子的标准剂量是3-15克,严禁私自提高剂量。如果剂量超过15克,需征得当地中医师签字许可。<警告>
二、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适应哪些情况:
适应情况:风湿骨病关节炎、肩关节炎、手指头红肿热痛、关节屈伸不利,有关节炎等问题的同时有恶心干呕、两脚酸麻肿胀、膝盖肿大、腿外侧疼痛、脚不敢触地,马尾神经炎(下肢无力无知觉或者麻木大小便失禁)、痛风、腰痛、浮肿、饮酒造成的肝硬化腹水和鼓胀、头麻、手麻和舌头麻等。
1、头麻同时伴有下肢和面部浮肿:
桂枝10克、炒白芍10克、甘草5克、麻黄6克、防风6克、知母10克、炒白术10克、生姜15克、木通5克、防己10克、大枣5枚、制附子10克。熬5付,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5付之后,加黄芪15克,再熬5付即可。由于方中含有制附子,毒性较大,需要特殊熬法,所以建议到药店熬,不要自己熬。入药熬制请到当地的中药店咨询中医师。根据中国药典的规定制附子的标准剂量是3-15克,严禁私自提高剂量。如果剂量超过15克,需征得当地中医师签字许可。<警告>
2、舌头麻、两手麻、腰酸脚凉、手脚和脸浮肿:
桂枝10克、炒白芍10克、甘草5克、麻黄3克、防风5克、知母10克、白术15克、生姜15克、制附子10克、冬瓜皮15克、防己15克、独活3克。熬4付后,拿掉甘草,加丝瓜络10克,继续喝5付。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由于方中含有制附子,毒性较大,需要特殊熬法,所以建议到药店熬,不要自己熬。入药熬制请到当地的中药店咨询中医师。根据中国药典的规定制附子的标准剂量是3-15克,严禁私自提高剂量。如果剂量超过15克,需征得当地中医师签字许可。<警告>
3、腰痛的同时还有面部和下肢浮肿、下肢按压后有凹陷:
桂枝10克、炒白术10克、甘草5克、麻黄5克、知母20克、防风5克、生姜15克、制附子10克、防己10克、椒目6克。熬5付,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浮肿消退后,拿掉防己,加木通10克、把知母的量加大到30克,加狗脊30克、薄荷3克。5付即可。由于方中含有制附子,毒性较大,需要特殊熬法,所以建议到药店熬,不要自己熬。入药熬制请到当地的中药店咨询中医师。根据中国药典的规定制附子的标准剂量是3-15克,严禁私自提高剂量。如果剂量超过15克,需征得当地中医师签字许可。<警告>
4、马尾神经炎(下肢无力或者灼热、肌肉萎缩、腰痛如折、大小便失禁):
桂枝20克、白芍20克、白术20克、甘草15克、麻黄15克、知母20克、防风20克、生姜20克、制附子20克。由于方中含有制附子,毒性较大,需要特殊熬法,所以建议到药店熬,不要自己熬。入药熬制请到当地的中药店咨询中医师。根据中国药典的规定制附子的标准剂量是3-15克,严禁私自提高剂量。如果剂量超过15克,需征得当地中医师签字许可。<警告>
熬15付,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15付后,加入薏苡仁20克、石斛20克、继续熬10付即可。
改善后继续服用:黄芪2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当归15克、牛膝10克、木瓜10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熬5付即可。 <警告>
5、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
桂枝20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白术15克、知母20克、防风20克、麻黄10克、生姜25克、黄芪30克、制附子10-15克、乌头15克。一付药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由于方中含有制附子,毒性较大,需要特殊熬法,所以建议到药店熬,不要自己熬。入药熬制请到当地的中药店咨询中医师。根据中国药典的规定制附子的标准剂量是3-15克,严禁私自提高剂量。如果剂量超过15克,需征得当地中医师签字许可。由于方中含有乌头,毒性较大,需要特殊熬法,所以建议到药店熬,不要自己熬。入药熬制请到当地中药店咨询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