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3~70岁,平均52岁,病程4~20年,平均11年;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0~70岁,平均51岁,病程3~23年,平均9.5年。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血糖、血脂、尿蛋白、肾功能检测,两组之间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等基本特征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前血糖、血脂、尿蛋白、肾功能等检测指标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依据WHO 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以及Mogensen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纳入的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糖尿病肾病,并且处于临床Ⅲ期、Ⅳ期。Ⅲ期:连续3次尿蛋白排泄率(UAER)测定结果维持在20~200 μg/min或24 h尿蛋白定量30~300 mg/24 h。Ⅳ期:UAER>200 μg/min或24 h尿蛋白定量>500 mg/24 h。排除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及其他疾病导致肾损害者。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患者的心肺功能基本正常,且近期无严重并发症。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试行方案)》。①显效:症状消失,尿白蛋白排泄率下降>1/2或恢复正常,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降至正常或≥1/3,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1/2,肾功能正常;②有效:症状有所改善,尿白蛋白排泄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有所下降,但不足显效标准,24 h尿蛋白下降幅度<1/2,肾功能正常;③无效:症状无改善甚至发生病情恶化,实验室指标无改变或升高。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均有所改善,但以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更加明显,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结果,见表1和表2。